站在AI普惠化的转折点,致力于云与AI深度融合的理想主义者——紫光云,已经做出了明确的选择。
与时俱进的云
回顾紫光云的发展历程,在每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它既顺势而为,比如2018年以公有云切入,现在致力于成为政企市场混合云解决方案领先厂商,同时又不忘初心,面向政企客户、以私域为主的定位从未动摇。
近日,紫光云正式发布紫鸾6.0及紫鸾知识平台。紫光云公司总裁王燕平解释说:“紫鸾致力于打造全栈智能云。未来的云,将以PaaS为核心,整个系统将由应用驱动,提升效果,激发更多创新,涌现更多解决方案。我们将整合技术,构建从应用层到AI技术架构及硬件集成交付的垂直一体化体系,提供一站式、高质量的服务,让客户回归业务应用本质。”
紫光云公司总裁 王燕平
从最初OpenAI的快速崛起到如今DeepSeek的瞬间火爆,AI大模型炙手可热,这也引得众多云计算公司竞相加入“百模大战”。在AI落地行业企业的过程中,云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对于每一个云服务商来说都将是一次新的考验。“AI本质上都是基于云来构建的,未来需要更大的云平台来承载AI的能力。由于DeepSeek等因素的推动,云公司的市值出现了数倍增长。”王燕平表示,“随着AI的普惠化进程加速,AI也将变成云的一个组件。”
IDC的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超过70%的企业都将使用基于云端的AI服务。未来,越来越多的云上应用都将通过AI进行重构与升级。从当前的主流观点来看,单独的AI平台并非必要,云就是这个支撑平台。但是,这个云必须满足一个首要条件,那就是“全栈智能云”。一方面,在云上实现AI能力的落地;另一方面,AI的进化反过来也能促进云能力的升级。
毋庸置疑,云与AI的深度融合,将加速全栈智能云的演进与应用。紫鸾6.0和紫鸾知识平台两大核心产品的发布,标志着“AI普惠”与“深度用云”成为紫光云走向未来的两大核心引擎。
AI普惠 深度用云
DeepSeek的横空出世,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降低了AI的应用门槛,在企业中私有化部署大模型成为可能。从今年春节后众多行业客户对大模型一体机趋之若鹜,我们已经看出了苗头。
从主客观条件来看,现在正是“AI普惠、深度用云”的最好时机。但是,从哪里入手,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又能否提供足够的支撑呢?紫光云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AI应用的落地,算力并不是唯一的前提条件,而是必须由云基础设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撑。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实践,云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IT底座。紫光云的大量行业客户已经将其关键业务放在了云上就是最好的证明。面对AI新挑战,紫光云要“两手抓”:一是将AI这个部件做好;二是在行业中不断拓展AI应用的范围和场景。因此,紫光云推出了“云底座+基础模型+行业应用”的融合方案,试图通过一站式、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技术门槛与使用成本,做深做透核心场景,让各行各业的用户都能享受到云计算与AI技术融合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在紫光云众多突破性的产品和方案中,紫鸾是最具代表性的。紫鸾平台旨在提供全栈智能服务,以加速企业的智能化转型。2024年紫鸾5.0推出了一系列一体机创新产品,其中,应用容器一体机实现了“容器+虚拟机”双栈并行。在此基础上,最新发布的紫鸾6.0深入践行“普惠的智算、极致的型变、贴身的定制”三大理念,提供从云资源到AI推理及知识管理的全栈智能服务,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门槛。
何为普惠的智算?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可以负担得起的最具性价比的智算解决方案,延伸而言,就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能力和支撑。
紫鸾6.0构建了一个强大的产品矩阵。面向商业市场的应用容器智算版,基于双栈能力全面升级了MaaS服务,最低可从3节点起步,并实现横向扩展。紫鸾大模型一体机包含精简版和标准版,能够加速实现大模型推理及在行业的应用落地。在2025紫光云精英合作伙伴大会上,紫光云公司首席技术官柳义利现场演示了在紫鸾大模型一体机上部署DeepSeek大模型,整个过程只需3分钟,引来与会嘉宾阵阵掌声。
紫光云公司首席技术官 柳义利
另外,基于紫鸾6.0打造的高性能智算中心,能够实现云上“三算合一”,并通过大模型训练、推理和知识管理平台实现智算使能,同时通过智能体开放、应用商城实现创新应用使能。值得一提的是,紫光云芯片云解决方案将AI能力融入到芯片设计环境和芯片设计服务中,助芯片设计提质增效。
“极致的型变”又有何解?柳义利打比方说,紫鸾6.0“身轻如燕”,提供了最轻的云管,3台服务器即可运行全栈云管平台,并可随用户需求横向扩展;提供了最小的边缘方案,支持单节点边缘和多节点集群等多种部署方式;致力于打造极简中心,7节点的云一体机解决方案实现了极简部署、极简开通、极简运维。
“深度用云”是用户的必然需求。紫鸾6.0围绕云的建-用-管全周期,通过“贴身的定制+全流程咨询服务”,提供云建设规划咨询、云灾备规划咨询、应用上云咨询、DevOps咨询、云迁移服务、云运营与运维服务以及源码级定制开发服务等,为用户打造行业专属的云。
大模型落地 知识平台先行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没有大模型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大模型本身也不是万能的。如果将大模型比作大脑,那么还需要“手”“脚”等的辅助与配合,才能让AI真正落地。因此,连接模型与应用的智能体,以及行业数据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紫光云出身于云,多年深耕智慧城市的经验,使其具备了构建数字化应用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数据,让数字化的价值逐步渗入到客户的整个业务中。正是基于这一思路,紫光云首发紫鸾知识平台,为大模型插上私域知识的翅膀,有效解决了大模型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紫鸾知识平台通过预置知识源采集与多阶段知识加工,完成了从海量数据到知识的转化,打造出政企AIGC落地本地行业知识的理想解决方案。它通过知识采集、生成、更新管理和权限管理四大引擎,可实时接入多维数据源,实现了全流程知识加工与动态优化,保障知识安全与合规,同时打造了应用开发平台,支持多种应用开发模式,赋能企业快速构建智能知识服务。
据紫光云产品与研发部副总裁唐元武介绍,紫鸾知识平台已在政府、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成功落地。例如,在政务项目中,紫鸾知识平台通过智能问数、执法报告生成与政策咨询助手等应用,显著提升了政府部门的数字化服务水平;在医疗行业,紫鸾知识平台通过云边协同模式,帮助某市域医疗机构实现500亿级医疗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与知识服务。
紫光云产品与研发部副总裁 唐元武
“知识平台的本质,就是将本地知识赋能大模型私域应用。”紫光云产品与研发部副总裁唐元武表示,“要让数据先变成知识,才能被大模型真正利用。这也是开发紫鸾知识平台的初衷。紫鸾知识平台的推出,是紫光云助推AI普惠的一个积极措施,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紫光云由下至上的垂直整合能力。”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业界已经达成共识,AI的发展已经从技术探索阶段,快速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AI普惠是方向,更是现实。紫光云在做好云服务商的本分,不断夯实数智化转型的云基座的同时,也适时向AI、数据、应用推进和延展,通过云与AI的深度融合,助力千行百业“易上云、好用数、全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