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末,AI眼镜热度高涨。丁科技网注意到,不仅线上资本市场AI眼镜板块火热,线下众多企业都发布或者预计发布AI眼镜新品。然而,突然火起来的AI眼镜,其实市场成熟度还非常低,那么,在资本炒作之后,产业会不会变得“一地鸡毛”呢?
来源:ray-ban官网
虽然AI眼镜被认为是AI可穿戴设备里最具发展前景的品类,但要想在这一市场掘金,仍有很大的风险。丁科技网观察认为,AI眼镜市场的挑战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产品技术难以完善。目前,AI眼镜的重量普遍较重,电池续航能力偏弱,这都导致产品体验在初期的新奇感消失后,很难产生用户粘性。
二是,AI应用场景匮乏。目前,AI眼镜都以搭载大模型为卖点,但真正可落地的AI应用场景还很少,即便有不少在实验室里实现的AI功能,但在实际生活中也并不能完全落地或者高频落地,这会导致AI眼镜并不实用、高价低配的用户印象。
三是,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目前,AI眼镜市场仍只是小众市场,Meta和雷朋合作的Ray-Ban Meta也不过仅仅实现百万级销量,这和手表、手环等成熟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相比差距巨大。近年来,丁科技网注意到,大量家电企业、手机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很多创业企业都加入到这一赛道,让这一市场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未来这一市场只能由少数具有生态体系的巨头主导,多数企业或只能扮演“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中信证券报告称,AI眼镜短期出货量仍然较低,估算2024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约300万副,2025年或在1000万副左右。丁科技网认为,这样的体量,无论对于上游产业链企业还是对于终端企业,都很难有实质性的业绩提升。对于一些创业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资本的持续“输血”,倒在市场起量的前夜是大概率事件。(丁科技网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丁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