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ICT人才缺口巨大,破局之路在何方?

闫跃龙 2024-10-29 阅读: 2,205 次

1415个岗位,最终录用高校毕业生906人,招聘缺口占比约36%。这是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数十家科技企业,在一次春季招聘期间遇到的尴尬局面。

但是,另一边,从2022年开始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都超千万人,就业形势严峻。据国家统计局9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攀升至18.8%。自2023年12月公布这一数据以来,失业率已连续两个月创新高。

“招聘难”与“就业难”显现的供需失衡,已成了人才市场的“双难怪圈”,尤其是ICT(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更是如此。

ICT人才缺口加大为哪般?

ICT人才缺口的形势尤为严峻。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与华为共同调研撰写的《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指出,预计到2025年,全国ICT人才缺口将超过2000万,与此前对2020年人才缺口的预测数据(1246万)相比,2025年的人才缺口将扩大近一倍。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数字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尤其稀缺,其中云计算、人工智能、鸿蒙的人才缺口分别高达571万、378万、170万。

德勤中国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也指出,2035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接近 16 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05 万亿元。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数字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ICT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不上市场的需要。其次,是随着千行万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创造了大量新增数字化人才需求,这时候对ICT人才的需求要求既懂ICT技术,又懂具体行业,而ICT人才供给难以做出及时调整,导致供需错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25年,未被淘汰的岗位中平均约44%的技能要求会发生改变,其中到2025年自动化和人机之间全新的劳动分工,将颠覆全球15个行业中的8500万个工作岗位,但我国大量制造业人员主要从事生产组装等常规工作,难以满足数字化岗位的技能要求。

还有一个问题,是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仍有差距。艾媒咨询CEO张毅和艾媒咨询分析师张丽廷就撰文表示,一些高校的部分课程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这有可能会培养出不太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ICT人才的巨大缺口已经严重影响到了ICT行业的发展以及千行万业的数智化转型。Gartner发布的调查显示,IT高管认为人才短缺是新型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

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华为助力,ICT人才培养迸发新势能

ICT人才短缺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期间举行的全球教育行业峰会上,华为重磅发布ICT人才实训解决方案。

华为持续深耕教育行业,联合全球院校不断积累数智化转型的成功实践,结合客户的需求和特点,联合伙伴助力客户打造ICT人才实训、智慧教室3.0、科研计算和智慧校园等场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华为的ICT人才实训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全、深、专、实

“全”,是所提供的ICT课程全。作为国内唯一拥有端到端ICT产品能力的厂家,华为的ICT人才实训解决方案在国内可以提供涵盖云计算、大模型、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前沿ICT领域的22个技术方向的全栈课程,在海外提供9个技术方向的ICT课程,覆盖全面。

“深”,是所提供的课程深入到根技术。华为的课程涵盖了昇腾、鲲鹏、欧拉、高斯、鸿蒙、工业软件六大根技术体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我国当下和未来最急需的人才,而且华为的课程还覆盖了智能制造、智慧交通、车路协同、XR元宇宙等创新应用场景。

“专”,是所拥有的师资体系专业。据了解,华为已在全球建设了31个培训中心,覆盖欧洲、拉美、亚太、中东非洲等各个区域,拥有1300多名讲师,每年培养20万余名学生。

“实”,顾名思义,是华为所带来的培训是“实训”,其ICT实训室模式基于华为ICT技术及产业,与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训环境,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实干人才。以5G实训室为例,就通过全网E2E一站式训练系统、多场景专项特训教学系统等,让学生在实训环境中学习5G。

以泰国的宋卡王子大学(Prince of Songkla University,简称“PSU”)为例,在华为的助力下,该大学建设了数通、无线、网络安全、云服务、人工智能、物联网6个技术方向的实训室,提供课程、实训平台、真机实训环境以及师资培养服务,促进本地人才数字技能提升。目前首批学员已完成认证。

需要指出的是,华为所提供的ICT人才实训方案,不仅仅集中在“训”上,更是形成了培训、认证、就业的闭环。华为在三层技术栈、七大技术领域构建了23个华为职业认证,而且通过华为ICT大赛促进全球ICT人才交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业,线上的人才双选平台与线下的人才双选会则能促进ICT人才的精准就业,从而实现人才培养闭环。

例如,华为与宿迁学院联合打造的宿迁现代产业学院,截止目前已经有212名学生通过了鲲鹏微认证,物联网工程专业嵌入9门华为课程,2024年第一志愿录取率100%,2023年学校邀请华为生态企业等20多家企业走进校园举办招聘会,总计提供700多个优质岗位,促进人才就业。

可以看到,华为推出的ICT人才实训方案正实实在在地让师生受益,正在助力ICT人才培养迸发新势能。

后记:教育数智化,实践之道

从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到教育智能化,教育的形式和模式正发生深刻变革,更加强调体验和创新。这背后,离不开创新的技术和场景化解决方案。华为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打造的“1+3”的解决方案,“1”即ICT人才实训方案,“3”即智慧教室3.0、科研计算和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就是将新技术融入业务场景的实践与创新。截至目前,华为已服务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0个教育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持续为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先进理念和实践范本。

智慧教室建设方面,宁夏大学采用华为智慧教室3.0解决方案打造的300间明亮、现代的智慧教室,可实现混合式教学、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教学。授课期间,师生全程可与智能设备高频互动,手机扫码板书即可留存课程知识点。通过叠加AI算法,师生还可以提取整节课程的关键词和重点摘要,形成可查询的视频知识库,大大提升学习体验。

科研计算方面,华为助力东南大学建成国内首个云智算一体化平台,全面使能电磁仿真、生命科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研计算。东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胡铁宁表示“构筑自主创新云技术与人工智能算力于一体的融合平台,全方位支撑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与科研创新需求,合作不仅冲破传统信息化领域界限,更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平台模式适宜辐射整个行业,构筑起产学研用全链条的高效能体系。”

兰州大学借助华为HPC(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构建了国内首家大规模容器部署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依托该平台,兰州大学超算中心已经为150个研究方向、超过300个研究项目提供了科研支撑。此外,超算中心还在提升学科交叉,推动AI for Science实践,为学校培养专业性、系统性、交叉性科学计算专业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华为联合上海理工大学于今年9月发布智慧校园全球样板点,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先进理念和实践范例。为打造“全数字化智能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坚持“数据+应用场景”双轮驱动建设路径,携手华为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畅学”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重庆大学基于华为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打造了校级云化数据中心,实现了资源统一建设、集中管理、按需分配、弹性扩展;建设了融合高品质的一流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采用Wi-Fi7、VxLan、全景数字地图等技术,实现全校业务一网承载、万兆接入、全域覆盖、智能运维、动态安全,打造师生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全校资源畅联、畅通、畅享的全联接校园。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ICT人才是关键。从强化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到国家数据局成立,再到ICT人才培育与支撑的一系列政策方案发布,例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都为ICT人才培养指明了建设方向与路径。

伴随华为ICT人才实训解决方案的发布,与高校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创新升级场景化解决方案,相信无论是ICT人才培养,还是千行万业的智能化,都将因此受益匪浅。

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ICT 人才将不断涌现,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闫跃龙
知名科技自媒体,资深互联网营销和公关专家,大变革 大机会!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