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高端化落空,美的IPO背后的国际扩张梦

新熵 2024-09-19 阅读: 514 次

面对高端市场的挑战、空调行业增速的放缓,美的正通过港股IPO展现了其全球化的野心,努力寻找新的增长路径。

@新熵   原创

作者丨萧维  编辑丨蕨影

香港三年以来规模最大IPO来了!

美的集体9月17日正式登陆港股,持续一年多的IPO正式圆满结束,首日市场热情高涨,收盘股价涨幅达7.8%,集资额更是超过300亿港元,是2021年2月快手上市之后集资规模最高的新股,成为又一家“A+H”股上市公司,更成为全球今年以来第二大规模的新股。

回顾美的近年来的变化,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趋势,那就是从白电巨头走向多元化,而本次IPO的背景,从本质看,美的也并不缺少资金,用意更在于出海国际化。

作为海尔智家之后的第二家两地上市的白电巨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白电赛道,如何寻找增长多极,是美的们的必修课。

但不管怎么说,摸着同行过河,被淹死的概率总是要小一点。

空调争霸,但难挡增速变缓

美的和格力在空调第一的事,吵了很久了。

早在2021年,双方已经就这件事隔空交火,当时格力和美的在各自的财报中,都引用了第三方市场机构的数据,证明自己是行业第一。

格力电器援引《产业在线》统计数据,2021 年上半年格力家用空调内销占比33.89%,排名家电行业第一;美的集团利用家用空调产品的全渠道份额证明其线上与线下的市场份额均位居行业第一,分别达到37.6%和 36.5%。

各说各理,但有一件事需要捋清:空调第一,很重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家电产品毛利率,空调处于第一档,比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品类会更高,因此得空调者得白电,也成了行业的共识。

数据可以证明,2024年上半年,美的集团营收2172.74,同比增长10.30%;净利润208.04亿元,同比增长14.11%。其中暖通空调占据高达46.70%的营收。再看格力,2024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002.87亿元,同比增长0.5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141.36 亿元,同比增长 11.54%,其中格力电器空调营收占比更是达到78.14%。

而从整体看,据奥维云网数据,2023年中国家电零售市场(不含3C)规模8498亿元,空调2117亿元,占比24.91%,接近洗衣机和冰箱的总和。

高利润加大市场,必然引得玩家加大投入。自2022年12月至今,已有TCL、飞利浦、中汇达、美博、月兔等一批腰部及中小空调品牌,陆续宣布新基地投产,如此密集地加大空调投入,短时间内必然引起内卷,有业内人士预估,将新增2000万套年产能。

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双方为什么要坚称自己是空调一哥了,背后其实是竞争激烈的空调行业地位的争夺。但是,再怎么争,也改变不了空调市场萎缩的事实。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达到145.9台。其中,城镇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71.7台,农村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05.7台。

而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1~7月,国内家用空调市场全渠道销量为3911.4万台,同比下降10.2%;零售额为1321.3亿元,同比下降13.9%。特别是6月和7月的旺季,零售数据也没有起色。

需求端乏力,但供给侧库已经过度建设,据《电器》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国家用空调达产总产能为2.75亿台,结合前述1.85亿台的总销售规模,在内销排产尚有力度的2024冷年,产能利用率也仅为67%。

显然,国内空调市场前景不容乐观,而整个家电行业也面临着空调市场萎缩的困境,如何突围已经成了美的们的当务之急,到底有多急?中国家电最重要的行业盛会—AWE生态大会,美的连续两年缺席,空调一哥去哪了,这是一个谜。当然,也从侧面说明美的急于撕掉“家电”的标签,其对外宣称自己的定位是科技集团。

家电高端路坎坷,美的另寻出路

不可否认,以空调为主的家电是美的基本盘,尽管美的整体营收常年在海尔和格力之上,在高端化的道路上,美的一路荆棘。

2007年海尔智家推出高端线“卡萨帝”,而这一高端品牌的表现,堪称业界标杆,根据海尔智家2024年半年报数据,卡萨帝冰箱、滚筒洗衣机和空调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9.5%、82.3%和32%,在高端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而在过去八年,卡萨帝都是高端TOP1。

反观美的,在高端化之路上可谓屡败屡战,最开始,2010年左右,美的集团也先后推出“凡帝罗”和“比佛利”两个主打高端的子品牌,但现在已无踪影。

随后推出的高端品牌还有2018年的家电品牌COLMO,2019年的互联网品牌布谷BUGU,加上收购的东芝、小天鹅、华凌,在国内市场都没有掀起水花。久而久之,美的在国内高端品牌的竞争中也就长期被海尔智家压制了。

在高端市场屡屡受挫,失去了一块相当大的蛋糕,那美的如何做到营收高增长的?答案就是多元化。

据统计,美的先后收购的企业就有菱王电梯、合康新能、万东医疗天腾动力及科陆电子,领域横跨电梯、新能源、医疗,如此大范围的进军非家电市场,美的着实给了市场不务正业的印象。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美的的新业务模式基本为To B,这与To C的家电业务形成了巨大的对比。但也正是因为不务正业,美的才能底气有对外宣布自己的定位是科技集团,而非家电巨头。

在2022年致股东书中,美的集团写到“我们将坚持To C与To B并重突破,通过To C领域产品力和核心技术的提升,稳定和提升盈利能力,为To B业务的转型提供战略支撑。”

同样,对B端业务的突出,还体现在财报上,2024年上半年数据,美的集团智能家居录得营收1476亿元,同比增长11%;新能源及工业技术录得营收为171亿元,同比增长26%;智能建筑科技录得营收157亿元,同比增长6%;而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录得营收139亿元,同比下降9%。

显然,B端业务有喜有忧,但整体营收占比已经接近30%,俨然成为美的的另一业务支柱。

这一切转变,也许在2023年5月份的业绩说明会上就已进行预告,美的集团总裁方洪波当时说,未来三年家电行业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寒冬,美的集团必须寻找第二引擎。

高端化不利,B端发力,美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发行价打八折也要出海,格局大开

美的本次港股上市,拟全球发售4.92亿股H股,其中国际发售占约95%,香港公开发售仅占约5%,另有约15%超额配股权。

企业IPO上市,多数情况是解决资金问题,但现在美的并不缺钱。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余额约为816.7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16.80%,其中美现金及其等价物为598亿元。

如果不缺钱,那本次美的上市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在95%这个数字中,国际发售股票95%,面向其实就是海外,自然而然美的上市也就是出海的一环。

早在2017年年报中,美的集团就曾表示“美的海外销售占公司总销售将超过50%”。2020年底,美的集团国际副总裁赵文心在中国电子家电企业国际化高峰论坛表示,未来三年,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要达到50%以上。而到了2024年,美的的野望基本实现:半年报显示,美的海外销售占公司总销售40%以上,产品已出口至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在许多海外市场已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拥有约5000个售后服务网点。上半年,美的集团国外收入为910.8亿元,占营收比重为41.92%,同比增长13.09%。

海外市场的表现,自然是资本入局的强心剂,美的发售首日便实现足额认购,提前一天于9月11日结束认购,如此热烈的市场反应,也来源自其价格的实惠,按照9月12日62.37元/股的A股收盘价估算,美的集团此次港股发行价52至54.80港元,相当于打折76%至80%。

让渡利润空间的做法,更吸引了18位基石投资者,包括中远海运、博裕资本、瑞银资管、比亚迪、国调基金等,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比例高达37.25%,可见美的的资本朋友圈十分强大。

营收多年霸榜的美的,出海看似水到渠成,但其实是管理层内部的格局所致。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用44年把一家只有23人的乡镇企业发展为中国白色家电龙头,已经是一代传奇,但是更有魄力的是,明明可以将美的作为自己的家族企业,却偏偏引入了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从2021年他退休算起,他的独子何剑锋仅以非执行董事身份出现在董事会,不参与经营,而到2024年6月美的集团董事会换届,何剑锋又完全退任非执行董事职务后,美的子承父业的念想,可谓彻底断了。

为什么何剑锋没有接班美的,这可能源自其创业成绩不够说服力,去年年底,何剑锋斥资88.8亿元收购顾家家居29.42%股份,平均每股收购价36.7元。但如今,顾家家居股价已跌至22.57元,亏损38.5%,浮亏超34亿。而其在2018年花费18亿拿下影视业务的百纳千成后,当年就亏损34亿,盈利几年后2023年又亏损1.86亿,而今年上半年,也录得2953万亏损,作为千亿资产操盘者,这样的战绩显然不能服众。

比下来,美的当下的运作显然更具稳定性,其业务的稳健增长对于这家千亿科技巨头来说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具有家族企业基因的美的可以进化为现代企业,并达到如此成绩,抛开市场的蓬勃发展,其实也殊为不易。

毕竟,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挣钱容易,树立精神很难。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