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在《张朝阳的物理课》中 发现世界存在本质逻辑

极点商业 2024-09-13 阅读: 2,371 次

激发诸多年轻学子对量子力学的深切关注,或许就是张朝阳坚持物理科普、知识传播的意义所在。

作者|孙天宇

编辑|刘珊珊

漫长岁月中,人类发现万物运转源泉,那就是“力”。并且发现了我们的世界,由最基础量子构成。

那么,量子力学究竟是什么?人们又该怎么用量子力学的角度看世界、看宇宙?没有量子力学的世界,是怎样的?

“没有量子力学的世界,是一堆灰。”今年9月1日开学日,一场有关量子力学“里程碑”议题之固体比热的硬核课程,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开讲。同时,这也是《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三卷(量子力学)新书首发活动现场。

“第一卷主要是从波动力学的角度,来寻求本征态。第三卷是对更加高阶的量子力学的问题,进行了更加充分的演算和研习。”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在现场向观众分享第三卷中的新思考。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100多年来,无数优秀科学家试图找到量子力学的奥秘。过去几年,张朝阳也通过《张朝阳的物理课》,以严肃不失风趣、高端又接地气的方式和内容,持续对量子力学的历史、特征和应用进行硬核解读,满足网友对量子力学的好奇心。

值得一提的是,量子力学只是张朝阳硬核科普物理的一个领域——并且,在他和搜狐视频的带动下,原本“烧脑”的物理科普成为大众热衷话题。

近日,张朝阳就在抖音发布总时长为1709分钟的物理学视频,涵盖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概念和各种奇特现象。如同打开科普传播任督二脉,截至目前已有76万点赞,41万网友收藏,135万网友转发。

“第7小时18分26秒到7小时27分钟48秒的观点有点没听懂。”“睡觉放在旁边听,已经听了8个小时了。”“接下来10个小时都会在这里看视频”……或许,激发诸多年轻学子对量子力学的深切关注,就是张朝阳坚持物理科普、知识传播的意义所在。

01

“一万小时理论”:坚持的力量

过去3年,《张朝阳的物理课》构建成为一个包含直播、回放、短视频、文字、书籍都能够多种形式在内的立体化传播体系。《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三卷(量子力学)正是基于第129至184期的直播课内容编写而成,从原子核到白矮星,从双单摆等经典案例过渡到核磁共振的现代前沿科技,对存在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这是一个物理人探索量子世界的手札,在书中诠释了量子世界的图像,同时也带来了探索的乐趣。”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文晖评价说。“文化殿堂”国家图书馆收藏了《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一二三卷,便是对其专业价值和广泛影响的有力认可。

“当我不断把物理一个一个问题理解之后,这种恍然大悟,感觉一种成就感。”张朝阳则在新书推介会上坦言,做物理科普的早期,一部分是出于搜狐视频知识传播平台的需要,更多的是出于对物理发自内心的纯粹兴趣。

“我人生中从来没有跟别人讲过物理课,这是第一次。”时间回到2021年11月5日,穿着一身棕色西服的张朝阳,在搜狐视频直播间上线了第一堂物理课。以电磁的相互作用为导入,讲解力的概念,仅一个小时的时间在线观看人数突破140万。

在此之前,外界对张朝阳的了解标签是第一代互联网大佬、搜狐创始人、总裁、马拉松爱好者、英语课直播博主……在这些标签背后,忽略了张朝阳是学霸,是麻省理工的物理学博士。

他曾说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带着责任和使命。对于尽管自己有物理学背景,但构成过去两百年人类科技进步的基础的神奇的物理居然依旧没有搞懂,那么自己就还没有尽到此生的责任。

同时,知识传播方式正在经历根本性变化,许多科学研究不再局限于专业期刊,而是通过自媒体和短视频进入大众视野。于是,顺应这一趋势,用自己总结出来的“研究式学习”,开始直播《张朝阳的物理课》。

但即便在了解他的“物理学霸”背景后,不少人也认为张朝阳这是在跨界玩票——事实上,在所有互联网大佬、企业家中,像张朝阳这样以热爱、兴趣,不追求商业利益的知识传播都是唯一。

谁也不会想到,张朝阳一坚持就是近3年。截至目前,《张朝阳的物理课》已播出220多期直播课,在线时长超过21000分钟,累计1000多张手稿,出版了三本同名科普著作。

从力学、热力学、电动力学等基础物理学,到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热传导等垂直领域;从“波包”“量子隧穿到白矮星的相对论效应”“谐振子模型”……三年来,一个个原本晦涩艰深的物理知识,在张朝阳的硬核推导中被拆解、演算、重构。

“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比较早地放弃,觉得这个我不喜欢,或者这个不可能,没什么希望,长期坚持到一定程度,量变产生质变。”

谈及已坚持近三年的课程时,张朝阳认为遵循“一万小时理论”非常重要。“人的天性中就有求知欲望。‘Start from small’,从一件小事做起,慢慢发现兴趣,坚持下去。”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他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所以,有人在线下偶遇张朝阳,是他和大佬朋友在聊物理学、聊杨振宁;有人调侃他不吃午饭开直播教物理;还有人发现,年底跨年演讲扎堆出现的时候,只有他还在教物理、聊宇宙、谈“时间”。

坚持用爱发电外,张朝阳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在物理直播中坚持用准确硬核的推导讲解,在线下课堂,张朝阳从不翻阅书本,全部手写板书、手动画图、现场做推导,用基础的物理和数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界的奇妙现象。

另外,他不仅分享对物理的硬核理解,更强调科学思维和日常生活、热点的结合。比如《流浪地球2》上映时讲解了“引力弹弓”背后的物理学知识;传记电影《奥本海默》上映时,以硬核公式推导方式讲述这位传奇科学家对量子力学的贡献;来到重庆大学从力学角度分析重庆网红景点“轨道穿楼”、从吸附面积解释为什么重庆火锅涮粉丝太辣……以此解析宇宙万物本质。

02

打通科普传播“任督二脉”

张朝阳的直播课,如同打通科普传播任督二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硬核物理产生浓厚的好奇。

“原来没有这么多人喜欢物理,张朝阳的物理课直播,能激发很多大学生最后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如同冯仑此前评论,这本质上是一次免费的平权直播,不仅树立了知识直播行业的IP样本,更是逐渐成为国内物理科普的代表力量,弥补了中文互联网世界关于物理科普内容的缺失。

当下,人们对世界探索的热情、对科技革新的关注与日俱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截至2020年,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10.56%。而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预计将超过15%。

这一目标的设定,不仅反映出国家对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视,更凸显出科学知识普及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年轻一代对知识的渴望,特别是“90后”“00后”群体集聚的社交媒体中对科学知识需求的日益增长,无不预示着科普传播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

所以,张朝阳并不认为短视频和直播就没有未来,“真正的科学知识被直播时,很多人也特别关心”。

事实上,早在2019年,搜狐视频就邀请了情感、文化、汽车、法律、母婴等多元领域的学者专家,进行知识分享,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知识直播。

《张朝阳的物理课》无疑是重要转折点,这个IP样本,使得搜狐视频直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全面打造知识直播平台。

一个可见的趋势是,在张朝阳物理课的带动下,很多自然科学家、工程方面的知识播主达人都入驻了搜狐视频“关注流”——通过激励创作者来创作,搜狐视频从知识传播的角度切入短视频和直播领域,以“关注流”的形式向视频社交方面进行转型。

根据张朝阳的说法,关注流是在跟人打交道,是人的推荐,而不是机器的推荐。以兴趣社交为连接点,搜狐视频“关注流”切入短视频社交,收获了大量高价值人群的认可,而这些人群正是高科技公司、汽车公司所渴望的用户,这也让搜狐以更深的方式与这些企业的业务进行结合。

一个最新案例是,8月30日,第二十七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张朝阳就亮相沃尔沃汽车展台,与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进行深度对谈。双方从物理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汽车行业的变革,探讨了汽车安全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

这对坚持在互联网媒体和社交方面,要做到中国最好社交平台和短视频直播平台的搜狐视频来说,也正处于“量变”产生质变,撬动新一轮增长的关键阶段。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曾感慨,“科学是关于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要弄清它,勇气比知识更重要。”

对于个体而言,互联网技术快速变革已然让知识唾手可得,如何将高精尖的知识化整为零、融会贯通,引导观众去伪存真,深入理解前沿科学理论,将是张朝阳和搜狐视频的长期责任和使命。

“把搜狐做好,把知识传播做好,把物理研究清楚,在新媒体形态创造出有趣的一些事情。”张朝阳说。

从物理到互联网,从物理课到科普传播,从知识分享平台到多形态知识传播矩阵。张朝阳和他掌舵下的搜狐,正在为大众提供一种新的、观察世界,获得本质的思维逻辑。

极点商业
原创深度,新锐见解。从ToC到ToB,做*硬核的TMT、新经济公司商业模式分析与商业故事洞察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