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云认养”的冷思考:小而美模式如何可持续发展?

丁道师 2024-07-25 阅读: 1,468 次

随着暑假的来临,一股新的热潮正在不少地方的农业领域悄然兴起——“云认养”。这一模式不仅让消费者可以在线上实时观看自己认养的田地、果树或家禽的生长情况,还能享受到网络检测、农事溯源等一系列服务。只需花费158元,便能认养一只6个月的母鸡,随时通过视频了解其饲养状况……越来越多的“云认养”对象和方式,让消费者在现实中体验了一把“开心农场”的乐趣,当起了农场主。

借助互联网平台,“云认养”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消费者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远程连接与多维互动。然而,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乡村有片地、在山里有棵树?这样的模式究竟给都市生活带来了哪些乐趣?

此外,在数字时代下,新农业还有哪些全新的发展机遇等待我们去探索?

就此,针对这些热点话题,本周二我做客《北京新闻广播·新闻天天谈》分享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以下是节目干货总结,今天分享给大家(有补充)。

 -----这里是分割线----

 1、主持人:首先想问问丁老师,您有没有过“云认养”的经历?

丁道师:其实,“云认养”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十几年前,偷菜游戏风靡一时的时候,业界就有人探讨,能不能将这种虚拟的偷菜、种菜游戏与线下的实际服务结合起来。此后很多年,有很多创业公司都探索过类似的项目。

当然,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网友,首次接触“云认养”还是通过蚂蚁森林,认养一棵梭梭树、花棒等。因为这个平台的参与门槛更低,更能让网友有参与感。以前,我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只是被动地接收一些信息,但现在,通过“云认养”,我们有了主动参与的乐趣。所以,很多网友特别乐意通过互联网渠道来参与各种“云认养”活动,包括认养一棵树、认养一亩地,甚至说认养一些家禽家畜等等。

前段时间,我还有幸亲自前往甘肃进行了一次实地走访,目的地是广大网友通过“云认养”方式共同参与认养的一片蚂蚁森林。我看到了刻有网友名字的各种个性化标牌,成为了这片蚂蚁森林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这些标牌不仅代表着每一个网友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和绿色期望,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大家满满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这种跨越时空的连接,让远在他乡的都市人与甘肃森林之间建立了一种奇妙的联系。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份对自然的热爱与呵护。

 2、主持人:这段时间,可能是因为暑假到了,有不少家长给孩子认养了植物,动物,在您看来,现在流行的这种“云认养”和之前传统的的“农业托管认养”有哪些不同?如果可以的话,您愿意为孩子专门定制这类“云认养”吗?您认为这种方式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体验或者收获?

丁道师:云认养与传统农业托管认养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技术手段和市场体验。云认养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让消费者能实时线上查看认养对象的生长情况,参与饲养或种植决策,享受更高的参与透明度。

而传统农业托管认养则更依赖于线下操作,消费者如果能走到线下,参与感会更强,但有包括时间、精力、交通等成本限制,便捷度不如云认养。

说起这个话题,我想起来我的邻居。他是通过线下托管认养的方式,在北京六环认养了一小块儿地,可能连半亩都不到吧。有一次我和他们全家一起去体验种植,带着小孩儿,结果光路上来回的交通就用了三个小时。这确实是线下体验的一个不足之处。不过,他的这种参与感,比云端要好很多,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

对于我来说,我特别愿意带领孩子体验各种有趣的新生事物。等到他们大一些,我就会给他们开通各种账号,参与云端认养等新型服务。

 3、主持人:其实要实现这种可以线上随时看到自己认养的植物或者动物的场景,所需要的互联网技术是否复杂?成本是否很高?要实现实时的查看,需要配备哪些硬件条件?

丁道师:以今天的科技水平,完成这项技术其实并不复杂,但成本确实比较高。比如进行云端的认养,除了土地本身的种植、养护、运营以及人力成本外,还需要相应的监控或录像设备,同时还需要承担网络成本、设备的不定期维护费用,以及专业维护人员的人工费。而且,要实现这种云端的监控,还需要软件的支持。另外,收货的时候,还有快递物流成本。综合这一套下来,成本并不低。

如果你认为通过自己认养的方式能绕开中间商赚差价,从而吃到更便宜的土豆、荔枝、红薯等农产品,那么我要告诉你,恰恰相反,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产品成本,往往比你去超市或菜市场买东西更贵。

 4、主持人:“云认养”这个概念或者说这种模式,说起来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其实出现了不少年头,但是并没有大范围的普及,您觉得这当中的原因有哪些?

丁道师:简单来说,“云认养”服务虽然很多,但真正意义实现自我造血的项目并不多。大部分的项目,往往过把瘾就死,能持续三五年已然不易。

从目前来看,这种方式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新鲜、有趣且富有参与感的社交互动行为。它满足了人们特有的参与感,或者说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缓解压力的渠道,而并非真的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取大量的蔬菜或肉类。

因此,对于消费者个体而言,它并非一种刚性需求,目前的各种条件限制下,不具备大规模可持续运转的土壤。

 5、主持人:当一个现象开始有了热度,可能就会引起很多关注,那么,在“云认养”的热度之下我们需要保持怎样的冷思考?

丁道师:“云认养”作为一种小而美、小而精的模式,可以在特定场景下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但不应被视为农业生产、运营的主流模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不可以规模化运作。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云认养”现象,既要看到其带来的积极效应,也要关注其潜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以确保相关服务稳健发展。

6、主持人:农业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要推动“云认养”长远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

丁道师:农业生产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一点我深表认同。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走访全国各地,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包括农场、农业家庭合作社、农业基地以及各类农业公司等,访谈了这个链条上的无数参与者。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对这一运行了几千年的传统产业所带来的巨大推动力。

至于“云认养”模式,要想让这个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产生规模效应。因为只有规模效应才能降低边际成本,进而推动行业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农业领域科技工作者,可以利用他们对农业的深刻理解,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使这个行业更加高效地运转,进而降低成本,实现自我造血。

当然,农业和互联网的结合,远非“云认养”一种模式,还包括电商直播带货、区块链溯源、种草旅游等等,多种模式综合运营,或可探索更大价值。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媒体专栏作家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