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长虹实践:“智改数转”中建设智能制造生态

钉科技 2024-03-08 阅读: 1,875 次

时间来到2024年,全球目光继续眺望富有韧性的中国式发展。相比以往,焦点略有变化。此前几年,外界更多关注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及表现,今年以来,除了依然对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保持关注,外界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和动力。作为已经并将继续推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新质生产力”,无论在国内的发展实践中,还是在外界的广泛关注中,都是焦点中的焦点。

事实上,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已经形成并持续发挥了自身价值。后续的一个关键议题是,将“新质生产力”凝结为富含中国智慧的、能够规模复用的方法论,在未来新的发展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无数的中国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见证者和实践者。特别是大型制造型企业,在从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的价值跃迁的通道上,践行着包括及时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布局产业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在内的有效行动。长虹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长虹通过积极推动“智改数转”,用以“工业互联网”等为支持的现代化解决方案,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升级。近期,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提出加强数据创新应用、强化数据治理、推进数实结合、共建工业互联网生态等建议,也是在明确长虹“智改数转”的后续方向和重点。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

“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与受益者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长虹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着力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从事实来看,在持续实现自身突破性发展的过程中,长虹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者、实践者,也是受益者。

先看对技术的突破及应用。

长虹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全过程,持续迭代功能和服务,不断创造新的价值空间,持续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

以位于绵阳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为例,全自动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下,18条“5G+工业互联网”超高清电视生产线全部满负荷生产,每条生产线同时生产6种不同产品,一天可实现1100个不同产品的生产,交付周期仅10.86天。

再看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以设备、平台以及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5G边缘计算等软硬件技术为支撑,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覆盖前端零部件加工、整机装配、检测包装、成品入库,以及物流配送的整个生产闭环,可实现复杂产品的大规模个性定制,给出了全链路的生产要素解决方案。

例如,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对采购订单齐套、生产准备期间物料齐套、工单上线前物料齐套进行智能分析,实现生产资料优化配置,使得长虹商用库存周转率提升145%,库存成本节省近1亿元。

最后看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长虹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整体就是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深刻转型升级的过程。2017年,长虹就启动了基于全流程数字化贯通的、数据驱动并行决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规划,并于2018年联合多所知名高校和企业推进了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2023年,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跻身国家级双跨平台。走出了一条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之路。

在长虹体系内,“新质生产力”实践的一个鲜活例子是:长虹华意,从长虹接手前的“濒临破产的地方小厂”,走向了行业“全球第一”。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华意设计了基于制造过程全流程管控的数字化工厂整体建设解决方案,车间每单生产领料时间减少至少30分钟,无纸化程度提升80%,WMS系统操作效应效率提升60%,物料库存准确率70%以上,实物库存正确性100%,排产准确率提升30%,实现零件齐套率提升15%以上,降低品质风险10%以上,产品全流程追溯提升50%,数据的完整率和准确率80%,数据管理效率提升50%以上……近年来,“第一”的地位愈发稳固。

“智改数转”中成就智能制造标杆

受益于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实践,率先、持续、纵深推进“智改数转”进程的长虹,成就着自身智能制造标杆的地位。

据了解,2月,绵阳市“智改数转”企业家专题培训第一期,首站就选在了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实地参观为“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成为了全市35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代表的“智改数转第一课”。这,可以说是对长虹智能制造时间成果的高度肯定。

标杆,不是评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长虹的从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的“智改数转”,有着能够让人惊叹的实绩。

比如,依托5G算力底座,“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互联互通,每秒可查询处理数据十万条,产品生产交付周期缩短50%以上,商业库存周转率提升18%,人均产出效率提升65%,单位面积产出提升20%以上,物流自动化率达95%,整机直通率持续提升5%,年产量可达600万台。

再看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当前,平台聚焦企业商业库存周转优化、生产制造效率提升、供应链资源整合、大规模柔性生产等应用场景,贯穿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品延伸服务全流程重点环节。例如,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平台,打造以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为目标的“云溯”工业APP,实现质量权责追溯等服务,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效率的提升、服务的延伸、效果的保障等等,都是“智改数转”实践成绩的真实佐证。

标杆,是榜样和尺度,是代表性和影响力。企业代表们在记录“长虹实践”的同时,也有了建设类似的智能生产线的想法。

开放生态平台推动产业共同发展

在2024年,长虹的“智改数转”,也有新愿景。在誓师大会上,柳江就提出,“2024年,将是长虹逆势崛起、重塑辉煌的起步之年。” 前不久,柳江提出加强数据创新应用、强化数据治理、推进数实结合、共建工业互联网生态等建议。从这些发展定调,以及长虹的产业实践来看,在后续的发展中,长虹的智能制造升级之路,会有四个阶段性的关键点。

一是数字驱动,或者说数据驱动。可以看到,长虹此前在智能制造上的一点重要成功经验,就是将数据作为了驱策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素。长虹工业互联网的高效就在于,所有数据可以在研发、采购、制造、物流、交易等环节高效协同、安全交互,打通供需两端,精准满足个人与企业级用户需求。

二是需求导向,或者说需求驱动。可以看到,长虹此前在智能制造上的一点重要成功表现,就在于生产规模与类型的柔性,这表现的是对大量具体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反馈的回应,契合了用户高品质、个性化需求的升级,会是长虹坚持的升级方向。

综合以上两点,从实践层面看,长虹正结合制造领域产业经验,创新打造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以销定产的数字驱动产品。目前,累积投入约110亿元,加快推进全球22个制造基地、65个制造工厂智能化改造升级,覆盖电池、冰箱、空调、电视、核心部件等14个产品大类,包含生产计划、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上千个应用场景。

三是智能制造生态优势的开放共享。除了自身发展的降本增效、价值跃迁外,长虹的标杆意义也在于,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可覆盖石化化工、家电、轻工、机械、轨道交通、电子、电力、服务业等8个行业,涵盖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质量管控、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仓储物流、运维服务等9个领域,已经面向近 3000 家大、中型供应链企业提供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交易等公共服务。这让长虹能够进一步将自身的智能制造能力平台化,从而具备更好的迁移、复用能力,也为持续创新积累实践经验。

四是产业链条跨界联动的协同并进。长虹对外输出能力支持,也引进外部优秀智慧。全方位加强对外合作,聚焦人工智能、数字产业、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化与中物院、电子科大、中国商飞等院所、企业、高校的合作,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拓展。

基于以上两点,长虹对于智能制造的探索,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实践,所带来的未来影响,就都不是单点的、个体的,而是全面的、产业的,是对产业链的强和补,是对产业竞争力的放大和叠加,是在提升传统产业的过程中,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和对未来产业的前瞻。

当然,这一切都以长虹一条不变的发展主线为牵引:自主创新。

在“智改数转”中,用全链路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和全流程的产业运行要素,着力建设智能制造生态,是长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也是重塑行业辉煌的关键一步。像长虹这样的中国企业们,正在携手讲出用“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故事。(丁科技网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丁科技网”)

钉科技
钉科技网,以家庭为核心,服务智能硬件、软件和解决方案发展,支持家庭互联网产业上下游沟通与联动。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