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科技网观察]丁科技网注意到,在2022年至2023年,大模型与生成式AI,除了被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布局,以及向“千行百业”渗透,更多地进入现实生产领域外,也逐步成为消费者口中常见的科技生活话题。
在2023年末,当上游芯片供应商越来越多的将对大模型的支持作为产品新“附加值”,当AI PC与搭载AI端侧大模型的手机陆续亮相并进入市场,或许有理由认为,在2024年,AI终端的热度,会比生成式AI本身更高涨。因为消费市场太过庞大,同时,大模型与生成式AI,得以在更多的日常时间里不再单纯存在于闲谈之中,而是逐渐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捆绑”起来。
随之而来的,很有可能是用户体验的小狂欢,以及不同类型科技企业间的无界大混战。
先说用户体验的小狂欢。
以手机为例,以Siri为代表,“智能手机助手”事实上已经被推出多年。关于用户对“智能手机助手”的使用情况,并没有一份精确严密的数据报告作参考。不过,就丁科技网的粗略调研来看,只有极少数人会使用它,而且通常是在手机购买初期。“智慧不足”“没什么用”,这是早先用户对“智能手机助手”的常见诟病。
理论上说,当AI大模型进入手机,情况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从包括ChatGPT等在内的一系列生成式AI应用来看,大模型通过对文字、语音、图片、影像的理解和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力。那么,至少,此前因为操作属性和显示界面有限,而被制约生产力的手机,可以更好地成为轻量化的“移动生产力工具”。这,应该还是最基本的。
通过大模型对用户数据的学习,在充分了解自己使用者的前提下,手机就有可能真正成为“贴身私人助理”,大模型所完成的工作,就类似“管家培训”。
不止是手机端,再叠加各类生成式AI应用,以及各类包括AI PC在内的、被AI大模型能力不断渗透的终端产品,将端侧大模型安全、快速的特征,与云侧大模型的强扩展性、强大算力结合,各类的用户助理,理论上说会无处不在,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有理由变得轻松。直接来看,这对用户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
至于说“小”狂欢,是因为相关技术和体验,还未到趋向完美的阶段,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看有可能发生的科技企业的无界大混战。
“无界”,近几年看到这个词,还是在京东提出的“无界零售”理念里。但从事实层面看,不仅是零售在打破线上线下等边界,在互联网领域,“无界竞争”其实时有发生,经常会有平台在业务拓展阶段,将新的发展目标瞄准对方腹地,比如早先美团与滴滴,就分别进军过网约车和外卖、同城配送。
“无界竞争”的态势,在对大模型的探索与生成式AI应用层面,难买更加激烈,因为其在向整个TMT行业蔓延,AI行业垂直企业、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等等纷纷参与其中,特别是,在终端自带的端侧大模型、生成式AI应用,与第三方应用提供商提供的生成式AI应用之间,部分用户难免会做出选择。
一个摆脱终端与应用厂商彼此消耗的可能方法是,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大模型与生成式AI的落地场景与深度应用。(丁科技网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丁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