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显示行业,周期性波动是业界经常讨论的话题。这种周期性波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供需两端出现阶段性错位,从而导致产业发展很难稳健运行。
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技术迭代也是造成显示行业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因素。比如,从真空电子显示到半导体显示,从CRT到TFT-LCD、Mini LED、AMOLED等,都伴随着产业的波动、企业的兴衰。
如何穿越周期,成为横亘在企业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日前,一本以京东方为案例的《屏之物联》专著新书正式发布,该书聚焦京东方屏之物联战略的产生逻辑,讲述其在该战略背景下的管理实践和穿越周期的方法论,并基于“屏之物联”战略,提出了极具示范价值的“企业战略升维模型”。
基于京东方屏之物联战略提炼出的“企业战略升维模型”,是企业以核心技术为原点进行关联技术布局,通过“场景化应用创新”突破原有的线性增长模式,实现从二维市场向三维市场空间的关键一跃,从而获得指数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增长。
很多人对京东方的屏之物联战略不太了解,简单来说,这一战略是:为屏集成更多功能、衍生更多形态、植入更多场景。
“集成更多功能”,体现的是技术创新能力,让屏幕不再仅限于显示,而是成为一个功能集成平台;“衍生更多形态”体现的是产品创新能力,通过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研发交付能力的提升,打破屏的形态束缚,给屏更多想象空间;“植入更多场景”体现的是应用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拓展场景创新能力,深度理解客户需求,将显示产品和服务植入更多细分场景,推动显示无处不在。
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有一个很有名的“寿司理论”。在新书发布会上,他也进行了分享:一碗米饭只能卖4块钱,但做成饭团加上生鱼片、紫菜叶,再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寿司,就可以卖100块钱。在陈炎顺看来,京东方有“万亩良田”,但不能只做“卖稻米”的生意,而是要进入到更多的细分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
细分场景为京东方带来了更大的增长想象空间。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五大应用领域市占率持续稳居全球第一的基础上,京东方近年来在车载、零售、金融、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比如车载市场三年就做到了全球第一。
对于细分市场的选择,京东方有自己的判断。按照《屏之物联》作者、连界董事长王玥的话来说,进入更多细分场景和细分市场后,可以催生出更多的事业部,诞生更多的企业家,未来甚至再造一个京东方。
屏之物联战略的落地,和京东方对技术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这里的技术,已经不再仅仅是显示技术,还包括光学、传感、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以及显示技术与这些技术的融合,可谓难度大、壁垒高。据透露,京东方每年将销售收入的7%左右用于技术研发,其中1.5%会用于基础技术的研发。“再苦不能苦技术”,这是陈炎顺对于技术研发的坚定态度。
在具体的实践上,京东方则制定了“1+4+N+生态链”的发展模式:“1是半导体显示,是京东方的发展原点和技术起点;4是京东方选择的4条赛道,包括传感、物联网创新、Mini/Micro LED和智慧医工;N是在这4个赛道基础上的千千万万个细分市场。
在《屏之物联》一书的序言中,陈炎顺这样写道:一家能够始终站在浪潮之巅的企业,成功要素不外乎三点:一是顺应大势,战略清晰,执行坚定;二是尊重技术,坚持创新,持续领先:三是管理赋能,文化内驱,团队制胜。
有清晰的发展战略,有领先的创新技术,有稳健的管理团队,京东方跳脱出了传统显示行业发展的视角,缔造出了“屏之物联”的新蓝海市场,给中国企业穿越发展周期、实现战略升维提供了良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