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科技网观察]前不久,小牛电动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营收9.27亿元,同比下降19.6%,但环比增加11.9%;不过,相比去年同期由盈转亏,对比去年同期的净利润290万元,今年三季度净亏损7942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的调整后净亏损为7000万元。
(截图:百度股市通)
当时间来到2023年11月末,除了雅迪和挂牌上市尚不足两月的绿源外,以电动两轮车为主品类的相关上市公司,基本都已经公布三季度业绩。这些直接呈现在外界视线中的品牌“冰山一角”,或许正在暗示着自2019年以来的电动两轮车“大乱斗”即将进入尾声。
10月下旬,相关上市公司财报密集发布,其中:
爱玛科技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营收72.39亿元,同比下降7.08%;净利润6.62亿元,同比下降3.47%
新日股份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的营收约12.92亿元,同比下降24.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602.51万元,同比下降34.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367.91万元,同比下降35.29%。
九号公司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单季营业收入31.46亿元,同比增长11.89%;实现单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13.31%;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6亿元,同比增长24.37%。
整体来看,除九号外,营收、利润双降,成为了本季度电动两轮车相关上市公司的共同主题。原因,多被归结为销售收入减少。
综合此前的财报数据,当季业绩下滑的品牌,基本处在两种发展态势中,或波动前行,或一降再降,类似的情形,已经持续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降多增少”的品牌格局,很可能就是电动两轮车“大乱斗”结束的信号。
在丁科技网看来,电动两轮车“大乱斗”的结束,或有三点原因:
其一,市场规模整体阶段性“见顶”。根据EVTank数据,两轮电动车行业2022年产量规模为5904万辆,其中,电动自行车占比约为88%。而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在3.5亿辆左右。
对比人口数据,这其实已经是相当庞大的数量。同时,其它类型的电动短出行工具也在兴起,这些包括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等在内的工具,虽然有自身限制,不过发展趋向良好,同时,也与四轮交通工具等也有更好的配合,势必挤占部分需求市场。
其二,品牌格局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可以看到的是,以“智能化”为切入点的“新势力”中,除了九号保持增长态势之外,其他品牌在接续发展中表现出乏力状态。从整体的对比来看,在“新势力”与先发者们的较量中,没有实现明显突破。“新势力”能否崛起的契机,目前来看,还是落到了逆势成长的九号的肩上。
其三,“新国标”带来的窗口期红利步入尾声。2019年以来,在“新国标”带来的窗口期红利,以及短交通需求升级背景下,电动两轮车市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实现着又一轮规模化增长。此前的电动两轮车“大乱斗”,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从时间上看,窗口期红利即将到达时限,且11月以来,又有多项关于电动自行车的新标准正式实施,这表明行业合理化、合法化发展进程继续提速,电动自行车行业也会进入全新的规范发展快车道,“高质量”也将排在“高速度”之前,成为发展的第一核心主题。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高质量”成为发展主题,面临"价值竞争",单纯依靠规模与价格的打法,其竞争力难免被稀释,相对稳定的品牌格局中仍然存在较大变数。(丁科技网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丁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