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康师傅凭什么可以长红三十年?

江瀚 2023-10-31 阅读: 2,752 次

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现场观看发射的人群中,有一支31位网友组成的小队,在超近距离感受火箭升空带来的震撼后,他们纷纷发出感慨,“太震撼了,圆梦了”“为中国航天点赞”“也为康师傅点赞”。

他们来自康师傅联合央视频展开的“去现场,看火箭发射”主题活动。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31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康师傅成立31周年。一边是星辰大海,一边是民生实业,航天事业和康师傅看上去不搭,其实存在很多共同点,都秉持着“要想向上生长,就要向下扎根。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的勇气和精神。当航天科技和航天标准赋能到实业生产中,碰撞出的故事和果实更为人乐道。

 

对标航天“归零”标准,夯实食品安全

在观看神舟十七发射之前,康师傅联合央视频,邀请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探访了康师傅天津现代化工厂。

工作人员介绍,康师傅天津工厂一年可生产48亿包袋装面,若用“星辰大海”的尺度来丈量,首尾相连可以实现地球到月球的往返。而另一方面,这些方便面每一步生产过程都有严格的标准,包装后也会进行多重复查,被撒贝宁称为“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克克计较”。

这种“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生产模式,源于康师傅对标航天标准和航天品质的初心。在航天领域,有一个词叫做“归零”,指的是一旦出现故障,要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逐一溯源,抛弃主观臆断,重新一一验证,直到问题解决。

康师傅效仿了这一“零容忍”的溯源标准,应用在生产工艺、物流储运等全流程。探访过程中,撒贝宁就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进入生产车间前,首先要穿好防护服,遮盖住每一根头发丝,再经过一系列严格消杀和检查,才能进入除尘走廊。之后的生产环节,康师傅更把“航天品质”融入每个细节中。比如,康师傅方便面料包的顺序为什么永远都是油包夹在蔬菜包和粉包中间——要避免油包被面饼扎破;而一桶方便面走出车间,还要接受六道工序的考验,料包和叉子是否齐全、称重、X光“深度体检”等都是必要流程,确保到达消费者手上时是一碗合格的“航天品质中国面”。

 

此外,航天科技的应用也成为康师傅夯实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之一。原本为航天而生的FD技术,被康师傅运用于配料包制作当中,在食用时最大化复原食材的本来味道,又能长期储存,康师傅方便面的配料包就采用了航天FD冻干技术;康师傅所应用的RP技术也来自航天领域,可以更好地提升产品口味,其产品“御品盛宴”就采用了RP技术,能更大程度锁住美味肉汁,一经推出便获得众多消费者的好评。

事实上,航天科技在衣食住行等日常民用领域的应用并不是个例。在很多人印象中,航天科技都是为追寻星辰大海而生,可望而不可即,其实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太阳镜、脱水蔬菜、改良农作物等,都是航天技术作用于“民用领域”的产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以来,已有超过4000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看似遥远的航天科技,其实一直在造福普通人。就像撒贝宁所说,“技术要看你把它用在什么地方,使用场景一旦找对了,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尤其是康师傅这样的食品企业,和大量消费者密切接触,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而对于康师傅而言,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不是奢求“比肩”,而是“对标”和“追寻”,以航天般向上生长的勇气,脚踏实地向下扎根,不断深耕基本功,并借助航天科技和航天品质提升产品力,进一步优化大众消费体验。

也许很多人都想不到,泡一碗康师傅方便面,就能享受到航天科技的“福利”。但这也是航天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让头顶的“星辰大海”,切实照耀在百姓日常生活的小事当中。

 

康师傅的创新秘诀:与消费者一同创造新的美食文化

在康师傅天津工厂里,还有一座“康师傅梦想探索乐园”,这里会不定期举办航天科普讲座。撒贝宁到来时,恰逢原航天员吴杰正在为一群学生科普航天员的趣味生活。

事实上,自2017年正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以来,康师傅不仅收获了航天品质和科技的“赋能”,也在不断助力航天事业发展。和中国航天基金会合作、推动全国性航天科普展、举行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打造全国青少年航天梦想体验营,助力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树立航天梦想。

 

向上追根溯源,能看到康师傅一以贯之的民族情怀,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初心。如果说,航天科技和航天品质的赋能应用,给了康师傅夯实食品安全的底气。那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回应消费者需求,弘扬美食文化,则是康师傅力争像航天事业一样“追求完美”,让品牌的民族情怀找到安放之所。

中国人吃面食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而有名字的面条大概就有1200款。据了解,康师傅基于全国各地不同的面食文化,打造了不同风味的地方特色产品,推出超过200款方便面,用“航天品质中国面”来还原各地“家乡的味道”。尤其对于孤身在外的消费者来说,泡一碗对应口味的方便面,也许就是“靠近家乡”最快捷的方式。

探访过程中,撒贝宁还和工作人员玩起了“猜起源地”的游戏,小鸡炖蘑菇口味来自东北,鲜虾鱼板面是南方海边的口味,还有华北的西红柿打卤面、华中一带的泡椒牛肉面……

 

有意思的是,在与消费者对话的过程中,康师傅也在承接消费者的智慧。事实上,历史上中国人吃面食就发明了不少小巧思,比如炸酱面加豆芽、担担面加花生碎,都是为了增加口感的同时保护肠胃。而现在的年轻人吃方便面也诞生了各种奇思妙想,用牛奶冲泡鲜虾鱼板面、把干脆面做成沙拉……对于品牌而言,这种消费者的“反馈”极为珍贵。或许在不断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中,康师傅不仅能满足做一碗“航天品质中国面”的初心,也能不断创新,和消费者一同创造出新的美食文化。

从古至今,美食都是连结情怀的重要纽带,就像我们永远记得童年、家乡、记忆中某个特殊的味道,对于食品企业而言,既要再现经典味道,也要创新独特味道,康师傅就在这么做——不忘初心的同时,像航天一样不断创新,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康师傅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质,就是没有在到达一定高度后就停滞,而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推进自己往前。”撒贝宁说。如果说与航天合作是康师傅在“仰望星空”,那么一碗碗百姓餐桌上安全美味的方便面就是康师傅的“脚踏实地”。对康师傅来说,不断“向上生长”的动力其实来源于将满足消费者需求放在首位的“向下扎根”,正是抱着这样的勇气和态度,才成就了康师傅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的“航天品质中国面”。

(本文原创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本号获授权转载。)

江瀚
江瀚,高级战略研究员,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布斯中国U30排行榜上榜精英。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