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猫前脚宣布2203年11将在10月24日晚8点开启后,京东后脚宣布京东双11将于10月23日晚8点开启。
电商太卷了吧,连这个都比。
不过,阿里和京东达成了一个共识:今年双11,主打低价!
阿里方面释放的信号显示,全网最低价是今年天猫双11的核心KPI,淘宝的所有业务动作几乎都将围绕价格力开展。另外,在主体双11活动期内,同期新增了名为“双11天天低价”活动,对应打标商品将获加权流量。
京东方面则把11.11的主题确定为“真便宜”,在商品、价格、服务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另外,京东还对超8亿款商品全程价保,价保时间从10月23日20点持续到11月13日24点,部分商品价保时长高达90天,买贵可退差价。
2
其实,电商卷低价,并不是双11的特例。今年618期间,低价就已经成为所有电商平台喊得最响亮的口号。
面对众所周知的市场环境,连向来以品质著称的京东,也认为低价是最大竞争力。京东尚且如此,更何谈拼多多、淘宝、唯品会?
在这个特殊的市场环境下,低价确实是吸引消费者下单的不二法门。今年以来,包括房地产、汽车、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都通过降价等方式获得消费者认可,实现了相对可观的增长。
通过当时618结束后,各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低价确实对消费拉动效应很明显。当然现在这波电商低价和当年的低价还不一样,它们往往兼顾了品质。我注意到像京东这样的平台,主要是通过供应链优化和管理升级,将以往高端的商品价格打下来,给消费者更多获得感,而不是为了低价而低价。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销售低价好物,电商平台同时也盘活众多产业带上的中小企业,帮助它们获得新的增长。
3
在618购物节期间,各大平台都深刻感受到了低价促销对业务增长的巨大提振作用。因此,当双11这个规模比618更大的购物节到来时,他们自然又把低价当作了最强有力的武器,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升销售额。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在努力寻求节省的方式。对消费者来说,省钱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对商家来说,降低运营成本也是他们迫切的需求。因此,谁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惠的价格,谁能帮助商家降低运营成本,谁就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获得更大的增长。
然而,省钱并不意味着要牺牲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在推行低价策略的同时,商家必须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促使他们再次购买。
京东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方便食品的销售额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例如,螺蛳粉和即食面皮等方便食品的成交额增长均超过10倍。这不仅说明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愿意购买这些既方便又健康的食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的年轻人希望用更少的钱,购买到更多、更好的生活必需品。
4
值得一提的是,价格战在拉动内需、刺激增长的同时,也有希望给中小品牌带来出头的机会。
2023年10月16日下午,我去亦庄参加了京东超市主题为“食在省新”的活动。京东超市的相关负责人分享了京东超市近来的运营策略和打法后,也让几家品牌方上台分享。这些品牌大部分都是中小品牌(这里的中小品牌是相对于中粮、蒙牛等大品牌而言),比如展艺、云山半等。
通过展艺、云山半等企业分享,我感受到这些品牌对京东浓浓的感激之情。如果不是京东这种电商平台,像他们这种新锐品牌,要想在短短几年内做大做强,太难了。现在这些品牌联合京东推行低价策略,就是要给消费者更多福利和获得感,同时也反馈给他们自身新的增长。
阿里方面也做类似的工作,让无数中小企业走上C位,通过多种方式激活中小商家活力。
确实,广大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基本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它们盘活,经济发展的基石将更能得到强化,会让更多人获得收入,行业也将正向的循环转动起来。
京东和阿里扶持中小企业、中小品牌,也将对稳固经济大盘提供了积极助力。深层次的意义就在于推进各市场资源要素再流通、再重组、再分配,让更广大的市场主体享受中国互联网发展红利。
5
有必要说明,电商的低价策略也不是万金油,只是当下非常时期的非常策略,我们绝不能把低价看作高明的经营模式。
滥用低价,可能存在一些后遗症和问题。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如果一个电商长期依赖低价策略,那么消费者可能会认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较低,这会对其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低价策略可能会使得消费者对价格过于敏感,甚至只关注价格而忽视了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整体价值。这种消费心态可能会对商家造成压力,导致他们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质量,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果低价是常态,商家可能需要采购更便宜的原材料、降低生产标准或采取其他不健康的竞争方式,这可能会对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信誉造成损害。以外卖行业为例,如果你对吃到低价外卖沾沾自喜,很可能你成为了去库存的冤大头。
另外,低价策略可能导致市场竞争环境恶化。为了应对价格战,其他竞争对手可能被迫跟进降价,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这种竞争环境可能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因为商家可能无法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产品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比如汽车行业,今年以来多个品牌陷入低价怪圈,卖的越多,亏的越多,无异于饮鸩止渴。
况且,随着相关法规完善,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低价策略可能涉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
总之,低价是术,不是道。从长远来看,果断结束不必要的乱折腾,实事求是,回归经济建设的重心,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