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连续7年入围Gartner SFA象限,为什么只有销售易

智能进化论 2023-09-19 阅读: 2,992 次

导读:不止魔力象限,真实的CRM市场更是一场淘汰赛近日,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2023年SFA(Sales Force Automation销售自动化,为CRM核心模块)魔力象限报告,国内CRM企业销售易连续7年入围,仍然保持着“迄今唯一入选的中国CRM厂商”的纪录。

在细分能力得分方面,销售易连续两年在可视化分析和复杂产品配置报价(CPQ)两大能力上的得分跃居全球第一,同时2023年销售易(Neocrm)在销售机会管理、向导式销售、移动化、渠道管理、协同化能力上位居全球前三。

在IT行业,Gartner魔力象限是最权威的研究报告之一,已经成为企业选择技术和服务供应商的重要参考。包括AWS、谷歌、微软、甲骨文、IBM在内的科技巨头都以上榜为荣。很多世界500强的CIO们在采购技术产品时,也会将Gartner魔力象限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为什么Gartner魔力象限的含金量这么高?销售易连续7年上榜,对于中国CRM行业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有多难

一份研究报告的含金量,与其权威性、稀缺性、公正性紧密相关。

在全球科技界,各种榜单、报告层出不穷,但Gartner魔力象限被誉为科技公司最难进入的榜单。与很多可以商业运作的榜单完全不同,企业想上榜Gartner魔力象限,只能靠实力。

Gartner魔力象限是一种简洁直观的二维模型,横轴代表战略愿景的完整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纵轴代表执行能力(Ability to Execute)。

按照两个维度的评分高低,Gartner将入围企业分别置于领导者、挑战者、有远见者和利基玩家四个象限中。相比按分数高低排列的传统榜单,Gartner魔力象限为企业选择供应商提供了多元视角。有时,处于领导者象限的供应商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需要根据每个企业当前需求和具体目标来决定。

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的门槛很高,其背后原因也是这个榜单被业界公认的几大独特优势:

第一, 全球性。魔力象限是对全球市场的权威洞察。想要上榜,需要突破区域市场的局限,与所在行业的全球竞争者同台竞技。而且魔力象限几乎涉及所有IT细分领域,是IT业界公认的通用榜单。目前Gartner已发布130余个魔力象限报告,涵盖从基础设施层面的云计算IaaS、数据库、存储、安全,到应用层面的ERP、CRM、BI、RPA、APM等等。

第二,稀缺性。每个领域的魔力象限每1-2年更新一次。具体到每个细分领域中,每年Gartner会考察研究上百家企业,最终入围的只有不到20家企业。在魔力象限评选中,Gartner非常关注产品的创新程度以及是否应用了业内领先技术,所以能够入围的企业都是产品实力过硬的业界翘楚。

第三,极其严格的评选标准与流程。Gartner魔力象限有一套严格的事实分析与评估框架,包括详尽的调查问卷、实际场景解决方案demo、对15个加权标准的权重分析等。通过遍布全球的分析师团队,Gartner可以对其11000家大型客户进行广泛调研,也为报告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了考察企业真实的产品与技术实力,被邀请的供应商需要根据各种实际场景提供demo演示和解决方案。

而且,Gartner每年的“考题”难度还会随着技术演进不断提升。一旦企业无法跟上最新的技术趋势与行业方向,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2023年,入围SFA魔力象限的企业只有13家,成为该报告历年来入选厂商数量最少的一年。

2023 SFA魔力象限中,销售易部分得分情况

以产品为驱动,长期主义的试金石

对于科技企业,能够入围Gartner魔力象限已经很难,这需要长时间的产品打磨,才能通过严苛的审核测试,绝不是临时突击或短时间靠模仿复制可以做到的。

而要做到长期保持上榜状态,必须多年持续在产品上钻研与深耕,并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将最新技术融入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因此,那些多年上榜的企业,必然都是以产品为驱动,长期打磨精进产品的行业领头羊。

坚持以产品驱动,做好产品基本功,就意味着企业在战略上的长期主义,坚持对人才、技术与资金的投入,这是一件长期、艰难但正确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销售易这样的企业可以长期入围Gartner魔力象限的原因。

相对于长期主义的艰难,一些企业会选择更轻松的“捷径”,比如在实际运营中不是“以产品为驱动”,不是以“为客户交付价值”为驱动。这些企业可能更注重短期的营收增长、更注重给资本讲故事,更注重是否拿下客户。这样的企业,从长期看其实不是走了捷径,而是走了弯路。当遇到魔力象限这样考验真正实力的关卡时,就会被拒之门外。

尤其是当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国内SaaS赛道已经进入竞争的深水区,想靠资本风口、短期红利做大一家企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当泡沫褪去,企业选择短期还是长期战略,真实的市场反馈会比以往来得更快。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0年-2021年的SCRM赛道。短时期内,很多追逐风口的企业获得了快速融资。但由于没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和长期主义的战略思考,更没有长期打磨产品的定力,短短几年后很多企业都随着风口的消失而没落。

当然,进入魔力象限并不是企业发展的保险箱,更不能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它只是一个伴生结果,更大的考验其实是真实的市场。企业生产系统的业务需求比任何榜单的考核都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尤其是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只有实力过硬的一流供应商才会进入选型名单。这也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型企业首选外资软件产品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随着国产软件实力的不断增强,国产软件品牌越来越多地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也拿下越来越多的500强大型客户。比如,销售易陆续成为沈鼓集团、联想、海康威视、三一、柳工国际、施耐德电气、伊顿、江森自控、特灵科技等500强客户的CRM服务商。通过不断完善国际化能力,销售易还成为柳工国际、固德威、华大基因等企业海外业务管理的重要供应商。

能否以产品为驱动,是软件企业真正的筛选器。尤其当外部压力增大时,那些仍然坚持打磨产品的企业更加难得。从连续上榜魔力象限,到积累越来越多大型客户案例,在国内CRM领域,销售易趟出了一条长期主义的道路。而企业级服务赛道,必将属于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智能进化论
专注云计算、AI、数字化转型领域深度报道。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