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行业红海一片,“网红体质”的九号公司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

柴狗夫斯基 2023-06-13 阅读: 3,501 次

一个品牌的崛起,精准的定位不可或缺,而善于“占位”,更能让一家企业快速脱颖而出。将自己的品牌定位锁定在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的九号公司,便深谙此道。

据官方介绍,2023年3月底,九号公司旗下的电动车累计出货量达到150万辆,不仅在国内市场智能二轮电动车销量第一,也在京东和天猫平台上的线上销量第一。不过,对于九号公司自称的多个行业第一,外界却质疑声四起。

例如,据近日新浪财经报道称,2022年,雅迪电动踏板车及电动自行车的全年总销量1401万辆,爱玛电动自行车及电动两轮摩托车全年销量则为1051万辆。这也意味着,在两轮电动车市场,仅仅是雅迪、艾玛就将九号电动车甩在身后几条街。

那么,九号公司只是将其品牌定位加了一个“智能”二字,玩玩文字游戏,就能当上两轮车的“武林盟主”吗?很显然,雅迪等头部平台就不会答应。而两轮车消费市场是否买单,对比之下微不足道的销量,也可以窥见一斑。

“智能”成色不足,行业“第一”或无意义

虽然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网约车市场越来越成熟,“禁摩限电”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基本政策。但是居民短途出行的需求依然旺盛,而低成本、高效出行,依然是大多数的首选。

早年,基于两轮电动车的共享出行模式受到资本关注,便可归因于此。不过,此后整个短途出行领域,似乎显得有些沉寂。焦灼的市场形势,让一些头部玩家也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新出路。

据观察,九号公司与同行之间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智能”与“高端”方面,只不过,作为行业后来者,九号公司这两个标签的含金量,都有些经不起推敲。

首先,在智能方面,九号公司其实一直在讲故事,但是成色却十分存疑。据了解,自2012年成立之时起,九号公司便专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公司产品包括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

不过,以智能电动平衡车、滑板车起家的九号公司,并没有止步于此。近年,九号公司也将其触角伸向了原本就是一片红海的两轮电动车市场,并试图通过“智能”标签进行差异化。

据九号电动车年报显示,2020年,九号智能两轮电动车上市首年销量便突破10万辆;2021年,九号智能两轮电动车产销量高达42万辆,同比增速高达300%;2022年,九号智能两轮电动车销量则为82.6万辆,同比增速为96.6%。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智能两轮电动车赛道,九号公司的增速确实惊人。但是作为上市公司,九号公司的资本故事却不是短途出行,而是智能机器人,其背后的目的也显而易见,无外乎是彰显自身的“智能”基因。

不过据了解,九号公司全称为“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IPO申报时公司证券简称为高大上的“九号智能”,但是在其业务构成中,服务机器人的营收贡献基本可忽略不计,因此“九号智能”的名称最终未被审核通过,从而沦落为了“九号公司”,行业分类也成了摩托车及其他。

另外,对于九号公司主打的卖点“智能”,消费者也是褒贬不一。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吐槽在九号公司购车外再多交服务费,只有第一年免费,第二年以后需要每年交一定的费用的帖子,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关于其产品智能系统失灵、电池故障、结构故障等问题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九号电动车时发现,截至2023年6月2日,九号电动车在黑猫投诉上共有774条,投诉完成率并不算高。更有多名消费者表示,九号电动车拒绝售后维修。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些消息的真假,普通人难以验证真伪,消费者投诉的合理性,也无法一一确认。但是当人们对于“智商税”越来越有免疫力之时,人们对于九号公司“智能”含金量的质疑,恐怕也并非空穴来风。

其次,九号公司的所谓高端化,也频繁被指伪命题。众所周知,真正的产品高端化,需要以产品高质量为前提。不过,电动两轮车的安全隐患,并没有因为智能、黑科技等的加持而减弱,相反,随着销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电动车事故发生,也让电动车行业难言高端。

例如,行业的头部企业雅迪,也曾打出“高端牌”,只是,尽管知名度远在九号公司之上的雅迪,也曾因为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被媒体频繁曝光,无论是层出不穷的雅迪电动车质量安全不达标问题,还是分销商违规等销售负面信息,都让其高端化的战略,难于落地。

而九号公司两轮车销量远不及雅迪,也同样早早暴露出了诸多产品质量问题,也必然成为阻碍其冲击高端的障碍。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九号公司的高端似乎只剩下超高的价格。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消费者频繁质疑,九号公司是在借“智能”之名,收割智商税了。

重营销、轻研发成行业通病,九号公司未能免俗

既然九号公司的标签是智能,那么技术研发能力、科技水平才是其真正实力的体现。然而,根据鲁大师通发布的2022《两轮电动车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整体来看,发明专利占比较低(14.9%),更多以实用新型专利(34.2%)、外观专利(51.0%)为主。

这也意味着,在两轮电动车领域,发明专利占比较低,相关产品的核心技术水平,也十分存疑。也就是说,真正的智能电动车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技术实力,才能与其品牌、价格相称。

反观九号公司的研发费用,虽然也在逐年提升,但是并没有与其营收水平成正比。例如,2019-2022年期间,九号公司研发投入分别花费3.17亿、4.62亿、5.04亿,5.83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1%、7.70%、5.51%、5.76%。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九号公司在营销推广方面却毫不吝啬,据公开数据显示,九号公司近年的销售费用增速明显。2019年-2021年,九号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2.91亿元、3.65亿元以及5.92亿元,销售费用占应收比重分别为6.35%、6.09%以及6.48%。2020年,九号公司更是高调官宣,邀请国内顶流明星易烊千玺为全球代言人,其对于品牌营销的重视程度也可见一斑。

难破小米依赖,毛利不足盈利能力存疑

虽然在2020年的招股书中,九号公司通过大量的篇幅,从产品采购、生产、销售以及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解释自己与小米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公司并非小米集团定义的典型生态链企业。但是小米作为九号公司的核心合作伙伴,为九号公司贡献了大量业绩,却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与此同时,九号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因此存疑。

据了解,2017至2019年,公司对小米销售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2.46%、20.79%和15.11%,小米产品的毛利率低于公司自有品牌产品的毛利率。要知道,2019年九号公司的自主品牌毛利率为42.58%,与其毛利率最低的2019年相比,整整相差了27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小米加持的九号公司,营收规模高速增长是受惠于小米。但是与此同时,过度依赖小米,也极大的制约了其盈利能力。要知道,小米集团的关联交易,一直是九号公司的营收大头,早在2017至2019年,就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的73.76%、57.31%和52.33%。可以预见的是,九号公司下游被单一渠道控制,势必会削弱其价格话语权。

通过小米贡献的营收占比逐年下降也足以看出,九号公司一直在尝试弱化小米的影响。但是多年过去,其过度依赖小米所导致的,便是削弱其盈利能力。实际上,2016年至2019年,九号公司亏损30.44亿。

不过,去小米化对于九号公司是一把双刃剑,对其营收规模及净利润的影响都不容忽视。例如,九号公司2022年来自小米收入由32.29%降至12.64%。

只是,九号公司营收的增长幅度尽显疲态的同时,其归母净利增幅却由2021年的458.84%降为2022年的9.73%,从三位数断崖式下跌至个位数,让市场一片哗然。与之对应的,便是投资者对其前景并不乐观,对其品牌价值更是一种观望态度。

出海受阻、资本市场失意

实际上,九号公司在行业的地位,或许与其2015年,借助小米、红杉的资金帮助,收购了赛格威,此等操作有关。彼时,业内甚至有人将其与吉利收购沃尔沃类比。不过,蛇吞象一般的收购,并没有让其在资本市场很得意。

例如,去年6月中旬,九号公司公告,股东Sequoia、People Better、Shunwei三名存托凭证持有人,拟减持存托凭证数量占公司存托凭证总数的比例合计不超过11%。按照减持数量和当日收盘价估算,上述股东此次可减持套现超36亿元。很显然,股东撤退,也是九号公司不被看好的直接印证。

实际上,资本市场对九号公司持“保守态度”,也与其所处的政策环境早年,九号公司押注电动平衡车、滑板车市场,并通过智能化等标签进行自我定位、市场营销,因此也获得了一众明星资本的加持,并一跃而起成为资本眼中的宠儿、消费者眼中的网红。

不过,时移世易。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相关规范的不断完善,电动平衡车、滑板车不符合我国的机动车安全标准,也不在非机动车产品目录内,也正在成为“城管”的“眼中钉”。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上海市、太原市、南京市、宁波市、广州市、深圳市等地区均有关于限制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上路的规定。加上九号公司目前仍有多起诉讼维权事件,电动平衡车、

滑板车存在政策收紧市场萎缩的风险,而其未来的命运,也将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

作为投资者,很显然会考虑更加宏观的政策因素、市场环境因素。而对于九号公司,就如同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自然会让很多投资者敬而远之。据观察,在国内发展遇到艰难险阻后,很多两轮车品牌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海外市场,包括雅迪等头部品牌。

不过,面对出海大趋势,九号电动车也在加速出海。而且,目前九号公司的产品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过,在国内尚且没有坦途的电动车事业,出海必然也是风险和机遇并存。此前国内就有不少企业在出海时因产品质量不符合海外国家标准要求,产品惨遭召回、无功而返。

而且,转型加码两轮电动车后,九号公司同样难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安全性存在隐患、售价过高等问题,都成为其实现平衡车产品全面普及的掣肘,也必然会让其在资本市场缺少想象空间。

结语

虽然九号公司近年开始转型,由助力其“发家致富”的电动车、平衡车等产品,逐渐转向了电动两轮车市场。但是,这个市场同样面临竞争压力、政策风险,而在国内缺乏基本“路权”的九号公司,其命运依然不能任由自己主宰,由此带来的风险不言而喻。

可以预见,九号公司手握智能电动车这张王牌,也必然会将这张王牌打到底。只不过,在这个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新时代,九号公司恐怕再也不能只靠这样一张牌取胜,更难以只靠烧钱营销,来一招鲜吃遍天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科技四少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柴狗夫斯基
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