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走红,让一所全部常住人口400万左右的地级市,在高峰时期接待了超过800万的来客,超过了北京八达岭的日游客数量。
带着间隔20年的记忆,作者张栋伟在上周专程去了淄博,慕名“淄博赶烤”了3天。
作者:张栋伟(资深互联网人士,市场营销专家,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
首先推荐一下本人在5月19日发布的小视频《“淄博烧烤”的正确吃法》。
“淄博烧烤”的标准吃法,是将特色小饼对折两次,蘸湿料,再蘸干料,打开以后形成蘸料在小饼中间,呈“一线天”的状态。
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加烤串进入,最后别忘了一根“淄博烧烤”的终极灵魂:山东小葱。
目前公开的媒体报道和表述里,将“淄博烧烤”走红的原因,大概归纳为三个方面:
1、“淄博烧烤”的独特吃法,有趣,有仪式感。
小饼、蘸料、卷着吃,这种吃法与传统的东北烧烤和海鲜烧烤确实不同。
但是基于这种仪式感的表达,其实外地并不难复制。
2、“淄博烧烤”物美价廉。
“淄博烧烤”人均30元就可以吃到很爽。
但是如果你再加上交通食宿的成本,那么“淄博烧烤”并不能让外地人都感受到物美价廉。
3、“淄博烧烤”获得了全市人民自上而下的拥护和支持。
这个结果和淄博政府、群众的态度非常有关,外地来客确实可以感受到这种支持力度,但是需要进一步了解,为什么政府和市民,会对“烧烤”这种烟火气非常浓郁的地摊消费,给予了这么大支持和理解。
毕竟,没有人喜欢自己住的楼下烟雾缭绕,更别说万人集聚,一起点火的这种污染风险。
这一点,某南方特别行政区就是对比,由于游客产生的不文明行为过多,本地人实际上是对游客有对立态度。这不是靠政府就能单独推进的。
真正让“淄博烧烤”具备核心竞争力,获得政府和市民共同支持的,是“淄博烧烤”独特的“无烟科技”,在不产生明显的空气污染情况下,还能享受地摊烟火气。
“淄博烧烤”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烤炉设计,可以在“无烟化”的情况下,享受烧烤过程。
“淄博烧烤”的烤炉设计,是将传统的放置于肉串下方的炭火盒子,分拆成了两个细长的炭火盒,从烤炉的两侧分别插入。
炭火盒子的明火,通过内侧向上输出热辐射,对肉串进行加热、保温。肉串在上桌之前已经是半熟的状态。
传统烤炉在加热的过程,就会形成肉串的油脂下滴,落在下面的炭火上,从而引起浓烟。
而“淄博烧烤”烤炉,滴下来的油脂会落在烤炉中间的“水池”,立即凝固。店家同样只需要抽出中间盛放水的盒子,就可以即时清理这些油脂废料。
由此知道,“淄博烧烤”的深层核心原因,在于这种消费方式没有和政府既定的环保政策、城管政策发生冲突,用科技的手段,让地方小吃保持烟火味,扔掉烟火气,由此才取得了城市文明维护,和民间文化享受的双丰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对此,你怎么看?有没有要去“赶烤”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