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顶流科幻IP《三体》的又一改编作品《三体·引力之外》沉浸式科幻体验正式在上海徐汇区西岸凤巢开业。该作品以《三体III:死神永生》为蓝本,围绕人类恒星级战舰“万有引力”号的故事展开。
近几年,《三体》IP已经探索并开发了出版物、影视剧、动画、衍生品等多元内容生态。而此次开业的《引力之外》,则是通过3400平场馆实景搭建,集沉浸式演艺,AR、VR、AI和数字交互艺术于一体,首次将《三体》IP以“实景沉浸+虚实共生”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让三体世界从二维走向三维。
《三体·引力之外》取自《三体Ⅲ:死神永生》:末日战役后,人类战舰被三体人的“水滴”武器摧毁殆尽,仅7艘星舰逃向太阳系之外,脱离人类社会,成为了新的文明。为争夺有限资源,逃亡的7艘星舰内部爆发黑暗战役,“蓝色空间”号和“青铜时代”号两艘星舰成为了存活者。然而,两艘星舰掠夺资源的行为激起了人类世界的公愤。在人类与三体建立了威慑和平后,人类世界派出“万有引力”号,以“执法”为目的,在三体人的两颗“水滴”陪同下,对“蓝色空间”号进行追捕。
《引力之外》将3400平的场地打造为“万有引力”号,还原了原著中的描述——圆柱体卷轴式的飞船,外表是黑色镜面的,为了“通过诚实地映射宇宙来隐藏自己”。由于舰体本身是一个引力波发射器,在空间设计时,舰船上的大部分空间都设定为贴着飞船内壁分布,引力波天线贯穿飞船的中心,位于其他空间的头顶。
为了强化空间的叙事性,《引力之外》拓展并创造了地球同步轨道基地、万有引力厅、心理诊疗区、星舰控制区、生态补给区、科学研究区、特殊空间区等七大空间。观众可以在主题等候区瞻仰“末日战役纪念碑”,在万有引力厅与角色共同决定人类命运。同时,体验通过多媒体数字艺术的配合,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在宇宙中航行,体验200年后的星际生活。
《三体·引力之外》集沉浸式演艺、AR、VR、AI和数字交互艺术于一体,以“万有引力”号追击“蓝色空间”号为脉络,将多条故事支线融入体验中。16个角色,数十位演员,联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倾情打造。100名观众将在超过2小时的旅程中与演员进行近距离互动,和关一帆一起探索宇宙奥秘,和莫沃维奇舰长一起追击“蓝色空间”号。
在 “舰员签到处”签到之后,观众将领取自己的NFC手环和包袋,根据不同包袋颜色,观众将会被随机分配至工程组、参谋组、后勤组、科研组、医疗组,并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完成空间的探索和剧情的体验。
为了全方位还原星际生活吃、住、行,观众可以在餐饮控制区品尝太空食物,在冬眠舱体验冬眠与苏醒,在心理诊疗区体验长期太空生活有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和信仰问题。参与者不再是单纯的观众,而是可以推动剧情发展,决定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命运的舰员。他们拥有多元化、多线程的选择,在与演员互动、科技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参与感、游戏感和沉浸感。
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发展,让“跨时空”体验成为可能。《引力之外》将部分戏剧片段与XR、AI技术相结合。一方面,XR可“由虚到实”地实现虚拟内容在现实场景上的叠加,使观众体验不仅停留在线下,还能在虚拟空间中进一步延展。例如通过XR技术,观众能够打开角色的记忆空间,读取舰长莫沃维奇的日记;打开历史空间,聆听末日战役的烈士遗言;打开宇宙空间,实现星际对战演练。另一方面,AI可“由实到虚”地实现物理场景的数字化、结构化和交互界面重塑,能智能地感知观众的探索旅程和交互操作,例如通过AI手势识别技术操控模组,体验太空采矿等。
《三体》小说让“降维打击”被大众所熟知,“降维”原本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的术语,指将高维多媒体数据的特征向量映射到一维或者低维空间的过程。就《三体》的改编历程来看,从文字,到影视,再到线下实景,也是一个由点到面,再到立体的升维过程。而虚拟空间的加入无疑使得线下文娱又增加了一个体验维度。这个维度是待开垦,待创造的,也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
《三体·引力之外》基于原著宏大的世界观基础,以多元的艺术形式和技术融合感官与体验,为观众提供一个兼具科幻与科技属性的星际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