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带着我的新书《探访乡村振兴·数字经济进行时》拜访老朋友,实地走访各地乡村振兴和数字化经济结合的相关案例。
2023年1月31日,来到方山县电商中心参观学习。
方山县电商中心主任刘童童告诉我,方山县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多措并举推进电商产业带升级,带动农民、农企利用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上行”工作,2022年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达25462.8万元。
刘主任向我介绍,方山县还成立了“一方粮川”公共区域品牌,政府背书并且搭建平台、领军企业牵头、多方共建共举,为特色文旅产品实现品牌,拓展多方销路。
我说,乡村振兴的大幕徐徐拉开,而电子商务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利用好了电子商务,利用好了方山县特有的资源优势,就能够做好我们的工作。现在,方山县的农特产品还属于初加工的阶段,品牌溢价不高,毛利率也很低,将来要进行进一步统一升级,进行相对的深加工,进而提升产品溢价,给农民带来更多收入。
我们谈话结束之后,我把新书《探访乡村振兴·数字经济进行时》送给了刘主任,希望将来能够把方山县的更多实践案例融入到我的创作中来。
2023年2月1日,我又开车来到省城太原,去了一趟整点直播基地,了解该机构正在开展的“农特产品直播带货”相关工作。
我来的时候,看到有主播正在开展直播带货工作,介绍宁化府的老陈醋。该基地负责人杨亚澎(大树)告诉我,现在他们主要通过抖音等平台进行带货,推介山西农特产品,比如老陈醋、小米等。
我说“直播山西,潜力无限”,你们做的工作,一手连接了田间地头的农民和农业产业带,一手连接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和购物车,既带动了就业,又为群众美好生活提供助力,一举多得。
而且,这种地方特产美食背后连接的是文化,是乡愁,也是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承载体现。
杨亚澎还告诉我,山西各地有很多优质产品,因缺乏渠道和销路无人问津。他们正在开展产业链培育和扶持工作,完成全流程闭环。比如某地盛产优质小米,他们和该地相关工厂(供应商)签署独家协议,从源头出发,打造一站式的供应体系(种植、生产、包装、品牌化升级、销售、物流、售后等,全程把控支持),利用旗下新媒体账号,借力各大直播和电商平台,规模化地把小米“发行”到全国各地。为当地农民打通致富新销路,高效实现资源价值转换。
杨亚澎还说,整点的农特产品毛利平均只有20%,没有外界传言那么高。农产品的毛利不能太高,要走长线。
在此之前的半个月,我也去走访了一线的农民代表、农业带头人,了解了当地农业电商发展新进展、新情况。
详细的走访观察和分析,我将在后续文章中体现。今天还在走访的路上,简单写一点走访手记,聊聊几点感受。(手机打字,有错别字和不通顺处还请谅解)
1、农产品附加值亟待提升
一斤土豆1元钱,做成土豆粉能卖5元,做成薯片能卖到10元以上,如果做成的薯片是乐事、好佳等品牌薯片,可以卖到20元以上。前者是深加工带来的附加值,后者是品牌带来的附加值。
现在山西各地搞农业电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把地里种的,把树上摘下来的”拿出来直接通过淘宝、拼多多、京东、快手、抖音等平台售卖,赚的基本是辛苦钱,利润空间有限。
对于山西的一些农业企业来说,把沙棘变成沙棘汁,把黄豆变成钱钱(钱钱是一种地方特产),把柿子变成柿子饼,已经算一种“深加工”。
山西农产品附加值亟待提升,亟待通过深加工、品牌升级等方式提升产品溢价,赚取更多利润。
当然,深加工有损耗,也有其他环节的费用支出,品牌附加值也要投入人力物力,更需时间积累,绝非一日之功。
2、 尊重市场的力量
关于电商平台,除了市场化的阿里京东拼多多,还有很多国家队或者准国家队的选手,比如供销e家和某数字平台。
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除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离不开市场经济,离不开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如果国家队的相关企业也来做类似阿里京东拼多多的工作,行不通,白白浪费有生力量。
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时时刻刻记住一句话:尊重市场的力量。
3、“下行”和“下行”两手都要抓
“下行”成绩(消费)要提升,“上行”成绩(赚钱)更要提升。
2022年,方山县邮件到件数量为497.46万件(下行成绩),发件数量为38.47万件(上行成绩)。这个数据说明,方山县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电商渠道花了很多钱,但却没有赚到多少钱。或者换句话说,方山人民通过互联网花掉的钱远比赚到的钱要多。
这个数据比例非方山县一家所属,我之前走访大同市以及吕梁市各大区县的电商中心时,也了解到了类似的比例。下行和上行1:10是很多地方的常态,大部分区县的“贸易逆差”情况很是惊人。
“上行”成绩的不足,倒不是电商部门的工作不足,而是一个地方落后产业结构的制约。没有几条拿得出手来的产业聚集链,电商物流、政策、网络再高效,也无济于事。
本质来说,“上行”电商要发展,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升级产业结构,畅通各市场资源要素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