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冬去春来,天气渐暖也让户外运动开始逐渐升温,全民运动的概念也会再次点燃。在过去的几年里,户外骑行是疫情期间最火爆的运动潮流。在疫情消退之后,骑行运动无疑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一辆自行车就开启了自由的旅程。
随着骑行运动的出圈,自行车产业也再次火热起来。不少厂商借此机会业绩大涨,甚至是重获新生。2022年捷安特母公司巨大集团前三季度净销售额约1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4%。2022年上半年中路股份旗下的上海永久实现收入3.16亿元,营收增长幅度不大,但净利润却同比增长了28%。
行业里有人笑就有人哭。作为和永久齐名的上海凤凰2022年业绩却一言难尽。不管是旗下的上海分公司还是江苏凤凰,营收利润都大幅下降。自2020年上海凤凰收购天津爱赛克和天任两家自行车企业后,二次重组至今已长达2年。重新插上翅膀的上海凤凰如今依旧难以展翅高飞。
曾经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落魄
上海凤凰这个响当当的中华老字号,是无数父辈当年梦寐以求的结婚三大件之一。它不仅仅是一辆自行车,更是承载了几代人的历史记忆。从1897年的同昌车行到现如今的上海凤凰集团,经历了两个甲子的时光变幻,虽然屹立不倒,却已英雄迟暮。
1958年公私合营,同昌车行归入国有。与上海市内两百多个小车厂并入上海自行车三厂,这也就是凤凰自行车厂的前身。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工业成为重中之重。此后凤凰便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腾飞。
彼时自行车就是民众的“私家车”,走街串巷上班求学都离不开它。自行车成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标配。凤凰自行车也因其质量过硬受到了大众的赞誉,一度供不应求。得益于内需旺盛,1986年上海自行车三厂联合江苏、浙江等多个单位最终组建了凤凰自行车公司。
1992年凤凰自行车实现营收12.79亿元,一个公司的营收就占了上海市当年GDP的1%,何等的辉煌。1993年兼并上海自行车二厂并成功上市,年产整车521万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行车企业。次年上海凤凰净利润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18亿元,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没过几年,上海凤凰就从云间坠地。90年代中期随着大众消费和审美的提高,凤凰产品渐渐跟不上时代潮流。加上台湾省巨大集团在浙江建厂进入内地市场,引进捷安特等多款品牌自行车后,上海凤凰的优势荡然无存,毫无反击之力。
1998年上海凤凰巨亏1.88亿元,从此便一蹶不振。上海凤凰2000年营收6.9亿元,净利润2559万元;2015年营收4.6亿元,净利润365.6万元。15年间上海凤凰毫无发展可言,更是逐渐被时代所遗忘。
2016年随着共享单车的盛行,上海凤凰也迎来了第二春。给ofo等品牌做代工成为其主要的经济来源,凤凰自行车也再次回归大众视野。然而共享单车犹如一场暴风骤雨,来得快去得也快。2018年ofo因资金链断裂一夜间衰败,留下一地鸡毛。上海凤凰也因此殃及城池,被拖欠货款高达6815万元。
本想借风飞翔的上海凤凰起飞失败,但其翱翔天空的决心并没有停止。2020年收购爱赛克、天任两家公司100%股权以及江苏美乐所持有的上海凤凰自行车49%的股权,总价高达9.52亿元。大出血的上海凤凰无疑是想在自行车赛道大展宏图,但从目前的业绩来看,上海凤凰连起飞都有些困难。
2022年上海凤凰前三季度营收11.03亿元,同比下降31.83%;归母净利润0.66亿,同比下滑26.24%。营收和利润双降,且幅度不小。业绩的骤降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上海、天津等多地工厂停工。而另一方面却是其自身臃肿的产业结构。
产业臃肿难以降本增效,管理决策如蜗行牛步
从财报上看,上海凤凰的子公司多达19家,主要参股公司9家。所涉及的产业包括餐饮酒店、房地产开发、投资管理、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当然目前自行车制造是其主业,然而在十几年前却备受冷落。
90年代末期,凤凰集团业绩一落千丈。2004年不被重视的凤凰下放至上海金山,次年金山国资委取得上海凤凰36.92%股权。2006年上市13年之久的上海凤凰更名为金山开发,至此拉开上海凤凰的转型大幕。
从更名上看,管理层并没有在自行车赛道大做文章,而是重新开辟房地产赛道。因为在2000年初期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布局房地产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并且在国有资本的运作下优势明显。
但现实是在更名为金山开发的这十年间,自行车产业被边缘化。期间投资开发的金山商街、金吉置业、和叶实业等房地产项目和公司却是亏损连连。
其他房地产公司在此期间借由金融危机房价上涨的红利,都是日进斗金。而金山开发在房地产行业却毫无建树,甚至还要由边缘化的自行车产业来输血。2016年金山开发再次改回上海凤凰重新回归自行车主赛道,但也背负起房地产遗留的重担。
2019年至今,上海凤凰旗下的房地产、物业等公司至今还在亏损中。据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金吉、和叶、和宇三家房地产企业亏损2785万。如果再算上金山开发、凤凰科技、凤凰医疗等亏损的子公司,上海凤凰若没有自行车这一补血包,早已经遍体鳞伤。
不难看出上海凤凰所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如何优化整合这些吸血子公司,另一个是寻找第二曲线。而这两个问题根源还是在企业管理层面上。
自国有资本入驻后,在上海凤凰的转型战略上没有一个良好的长远规划。房地产等领域的失利没有及时调整也反映出管理层面的缺失。在重新回归自行车赛道后,虽然从16年至今已经进行两次重组,但效果和进度差强人意。
二次重组至今时间花费长达2年,可谓是缓慢至极。同时近年来一直喊出降本增效的管理层,至今对上海凤凰的产业结构尚无明显优化调整。慢悠悠的凤凰高层甚至还在布局养老大健康产业,这种慢在如今风驰电掣的自行车赛道无疑是最致命的。
品牌影响力衰退,技术力难以出圈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和出口国。2021年国内自行车市场规模已达1940亿元。虽然汽车、电车、摩托车成了大众出行的热选,自行车基本上已经远离出行的舞台。但自行车产业近年来却在一直稳速增长,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自行车产品也逐渐向智能化、电动化、专业化、高端化四个方向发展。同时自行车配件市场也逐渐完善,与自行车形成了完整的“车配”体系。
就在自行车市场趋于成熟的这段时间里,上海凤凰却忙于房地产开发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期。如今的自行车赛道不仅仅是消费升级,更是技术革新。上海凤凰除了这个老字号恐怕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然而更坏的是这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影响力也日渐式微。现在的凤凰已经沦为三线品牌,原因很简单:质量差骑行感觉不佳。
质量问题其实一直是凤凰的难题。90年代中期凤凰的第一次坠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产品质量造成。彼时自行车供不应求,凤凰采取“贴牌”模式来缓解产量问题。这也导致产品良莠不齐,口碑下滑。
近年来凤凰品牌口碑变差的原因却是因为产品只注重外观设计,忽视了骑行体验。从用户的反馈看,车架异响、脚踏松动、车闸线断裂等问题频发。并不是在消费升级下消费者变得挑剔,根本问题还是在于上海凤凰的产品策略上。
目前上海凤凰的产品以通勤车和儿童车为主。用低端通勤车扩大市占率,用新兴的儿童车创造利润。通勤车低成本的背后是质量隐患,儿童车只注重颜值无关骑行体验。这也暴露了凤凰缺乏核心技术的短板。
由于骑行运动的火爆,自行车产品逐渐向山地、公路等高端专业化市场靠拢。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制造工艺上,对自行车厂家都是新的挑战。而上海凤凰在骑行产品上并没有强大的技术储备。且不说与国际品牌崔克、闪电有着质的差距,即使和国产品牌喜德盛相比,凤凰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
虽然上海凤凰在2020年推出面向高端专业的FNIX 品牌,但从战略规划来讲已经落后同行业品牌至少十年时间。尽管在收购爱赛克之后,凤凰在电动和高端化市场有一定优势,但后续发展还是要看管理层如何优化整合。
结语
纵观上海凤凰的发展史,业绩从辉煌到惨淡,战略从边缘化到重归C位。以百年之龄再次杀回两轮车赛道,其背后是供养子孙公司的无奈。从经营角度看无论是布局通勤车还是儿童车,都是在重新抢占市场的同时保持利润最大化,毕竟企业生存才是第一位。
上海凤凰想要在自行车赛道再次立足发展,必须有决心去断舍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本增效。如果在管理层面上还是如此懒慢,那么凤凰终究难以展翅高飞。都说自行车是夕阳产业,但只要车轮仍然转动就会生生不息。在重组改革和骑行风口双加持下,上海凤凰更需把握良机再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