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走出泥潭的汉王科技依旧迷茫

于见专栏 2023-01-18 阅读: 4,481 次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期电影《阿凡达2》在各大院线一经上映便火爆全网,国内票房突破13亿,更是延期杀入春节档。电影周边产品也在消费市场迅速出圈。老牌电子书厂商汉王科技与《阿凡达2》联名的仿生扑翼鸟“斑溪兽”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高度关注。汉王科技也借助人工智能产品重新切入AI消费市场。

同时在电子纸平板爆发的2022年,汉王科技也携其新产品杀回电子书赛道。只是昔日行业霸主已恐难夺回王者之位,更不乐观的是有复苏迹象的汉王科技在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又一次陷入亏损的境地。而近年来不善营销的汉王科技一改往日形象,紧贴行业热点进行多元化转型。从目前的状况看,汉王科技的转型效果依旧差强人意。

上市三个月的巅峰换来12年的生死轮回

许多年轻的消费者或许对汉王科技不太熟悉,但是了解汉王科技的人肯定会说在十几年前这是一家非常牛的技术公司。国内软件中第一个授权微软的公司,打破wacom公司在数位板行业长达十几年的垄断,2008年汉王电子书更是随同“神舟七号”飞船遨游天空。寓意“汉字输入之王”的汉王科技业绩也如火箭般快速蹿升。

彼时汉王占据了国内电脑手写识别市场的七成份额,同时汉王在手写输入领域更是以绝对的优势碾压同类型企业,三星、诺基亚、索尼等手机巨头都是汉王的合作伙伴。2009年推出的电子书更是让汉王名声大噪,以年销售50万台占据市场95%份额的傲人成绩登顶赛道王位。在电子书的带动下2010年汉王不仅成功上市,其营收也从2008年的不到3亿元增至2010年的12.37亿元。

然而在其上市仅仅三个月后,股价从首发41.9元/股攀升至175元/股的顶峰后便下跌不止。其实汉王在IPO时期就存在着各种质疑,部分投资者认为汉王的业务结构严重依赖电子书产品。但彼时电子书市场火爆异常,汉王和众多投资者被奇迹般的销售现象所迷惑,异常坚定地认为电子书是空前发展的机遇。

image.php?url=YD_cnt_61_01IiybXTtfnj

现实是自2010年苹果iPad上市后,电子书市场遭受严重冲击。同时在Kindle和掌阅等电子书品牌的围攻下,汉王引以为傲的电子书产品销量骤降。随之而来的是营收和利润严重下滑。2011年汉王营收5.33亿元,净利润亏损4.97亿元。至此汉王科技开启了长达多年的衰败和自救之路。

2011年至2015年,汉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这五年里汉王不再固执地专注电子书赛道,尝试着多元化转型发展。只是在产业转型上汉王仍摸不清头绪,犹如无头苍蝇般在商业市场上乱撞。直至确定OCR、人像识别、手写、轨迹四大业务后,汉王的发展方向才逐渐清晰。

近年来汉王科技在国内文本大数据和海外数位板业务的加持下,业绩也逐渐改善。随着新时代无纸化办公潮流的兴起,加之疫情之下线上教学的普及,汉王的业绩也水涨船高。2020年汉王科技营收15.55亿元,归母净利润1.04亿元。财务数据从扭亏转盈到超过其巅峰的2010年花费了10年之久。

就当投资者以为汉王科技已经东山再起之时,最新的财务数据又给众人当头一棒。汉王科技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累计9.26亿元,同比下降16.55%;归母净利润亏损4531万元,同比下滑213.18%。其实汉王科技从2021年营收就增长缓慢,利润也开始下滑。在迎来1年的短暂高光后汉王又再次陷入亏损的泥潭。

从偏执转为多变,缺乏主力产业支撑

官方对于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于三点。一是受疫情和俄乌战争影响,汉王海外数字绘画业务严重受阻。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反复工厂产能不足导致成本激增。三是加大了募投项目的研发投入。但从近十年的财报数据来看,汉王的利润像过山车般起伏不定,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稳定的产业利润来源。

2010年上市之初的汉王在产品业务方面分为4个板块,其中电子书销售额占全年总营收的75.22%,剩余的OCR、人像识别、手写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3.8%、3.3%、10.75%;2016年OCR、人像识别、手写业务三者的占比为23.76%、17%、6.54%。其中新增的轨迹产品营收占比26.86%,成了营收主力,而电子书营收占比下降至3%。

2017年至今,汉王的产品业务在不断地重组合并,最终发展为笔智能交互、文本大数据、AI终端、人脸识别四大业务。原来的轨迹和手写并入笔智能交互,OCR发展为文本大数据,电子书并入AI终端,之前的空气检测业务早已在财报中消失不见。从这里不难看出汉王对自己的产业结构划分的非常混乱。

image.php?url=YD_cnt_61_01IiybXq1dMr

在2019年之前,汉王的业务中没有一个大类营收占比超过40%。说得好听点是业务发展均衡,实际上是产品线繁杂,缺乏主力营收。虽然近年来笔智能业务的营收占比接近70%的营收,但此大类是由以前的数位板、智能笔输入、轨迹三大主力合并而成。其中任何一项业绩的骤降都会对公司利润造成直接影响。

例如2022年数位板的销量减少直接导致了汉王营收利润的双降。汉王从很早就喊出了转型的口号,但实际上2011年至2018的8年间并没有显著效果。2019年至今业绩逐渐好转,表面上转型初见成效,但实际上是把业务重心从国内转向了海外。2018年汉王海外营收占比仅为7.65%,而到了2020年海外占比已经增至62.3%。

如果从市场扩张角度来看汉王转型已然成功,但从业务内容上讲汉王并没有实质性变化。比如近年来人像识别、文本大数据等业务板块增速缓慢,发展已然受限。近5年来文本大数据业务营收仅增长2倍多,人脸识别业务仍然在原地踏步。2015年和2021年汉王的人脸识别营收分别为7536万元和7981万元。

在新产业布局上,汉王虽然紧追时代潮流但总趋于表面。例如在雾霾期间推出空气净化器,疫情时期的N95口罩、电子哨兵。这些新产业在大环境变幻之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当短暂。多变的产业结构、捉摸不定的产业布局都导致了汉王利润的不确定性。而近年来其发展方向转向AI领域,但时代留给汉王的机会已然不多了。

智能领域强敌环伺,口号响亮步伐缓慢

产业智能化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也成了众多科技厂商追逐的新风口。人工智能的发展空间广阔,据艾瑞咨询数据预计2025年国内AI产业规模将达到4532.6亿元,由AI驱动的相关产业规模将突破1.66万亿。强劲的市场规模也促使AI领域成了汉王转型的重点方向。

汉王算是国内最早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其核心技术手写输入和OCR字符识别分别隶属于AI领域的自然语言理解和视觉分析。这两项引以为傲的技术在早期给汉王带来了丰厚回报,目前其业务范围和产品研发都是以此为基础。只是时过境迁,如今这两项技术能否带领汉王重新杀回AI领域还是个问题。

在如今的智能领域聚集了无数行业巨头,其中有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国家认可的智能平台企业,也有寒武纪、优必选、思必驰等极具特色的AI企业。汉王所在的视觉分析赛道,更是有商汤、云从、依图等众多新贵。从近年来营收缓慢的人脸识别和文本大数据业务就能看出,汉王在视觉分析市场的份额已经遭受严重冲击。

image.php?url=YD_cnt_61_01IiybYGANto

那么汉王能勇闯AI领域的敲门砖只能是手写技术。而在自然语言赛道里就不得不提及科大讯飞。一个靠手写输入起家,一个侧重语音合成,听和写正好是自然语言发展的两个方向。这两个企业自上市之初就被拿来比较,在前期很多投资者看好汉王的前景,但是从现在的业绩来看,科大讯飞早已经把汉王远远地甩在身后。

目前科大讯飞市值已突破700亿元,而汉王的市值仅在40亿元左右,其股价更是长期破发。那么汉王这十几年差在哪里呢?二者都是以技术起家,科大讯飞选择先做好技术,而汉王却选择了先做产品。科大讯飞以技术反哺众多业务和产品,反观汉王确却是想用繁多的产业和硬件来巩固技术。这也许是二者最大的差别。

汉王对技术的忽略也体现在研发费用的投入上。从2018年至今,汉王每年的研发费用都不到2亿元,这和商汤、云从等企业比起来相距甚远。这也让汉王在科技转化产品的效率上令人担忧。从以前夸大海口的世界500强,到净化能力每小时1万立方米的净化器,再到现今还未上市的嗅觉试剂盒,汉王已经与软件公司渐行渐远,更别说想要在AI领域分块蛋糕更是难上加难。

结语

汉王科技所面临的问题一是在技术层面二是在产业结构。作为智能交互的企业,还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石。把基础打好才能持之以恒地保持企业发展。同时化繁为简,在产业结构和产品内容上做减法,同时依靠技术,把不同业务进行联动整合形成完整的产品生态系统,才能保持企业活力。

汉王所需要的是寻找一个长久主力赛道,深耕并发展壮大后进行多元化布局。目前汉王的鸡蛋多篮的投资组合并未带来实质性转型效果。寻求第二产业也必须有强有力的第一产业支撑。借用巴菲特的话“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看好它”或许更适合现在的汉王科技。

于见专栏
长期关注互联网、家电、财经、汽车、房地产、人工智能、新消费等行业,为读者提供不同视角的解读。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