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小米造车,蔚来做手机,手机厂商与车企攻入彼此阵地

李民民 2022-08-08 阅读: 4,978 次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飞信“帝国”的崛起与落幕》。

中国移动官宣和飞信将停止提供服务,一代即时通讯服务巨擘终归落幕。

在飞信崛起与落幕的整个过程中,同为运营商的联通、电信并没有对中国移动造成威胁,到头来倒是被非服务商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替代性的颠覆,令人唏嘘不已。

在感叹这场跨界式的行业颠覆时也不禁思考:企业多元化发展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手机“价格屠夫”踏足汽车行业

2021年3月,雷军宣布小米集团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发布会上,雷军哽咽着说出这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创业,要知道11年前,小米才刚成立,雷军做着一个伟大的梦想——“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但只卖一半的价钱。”

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引发广泛讨论,褒贬不一。

“价格屠夫”蛰伏数载终将“屠刀”挥向汽车行业,期待年轻人的第一辆小米汽车;屠龙者或终成恶龙,雷军自我价值实现之外,他本质上依然是个商人。

新车企“反向“进军手机业

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浪潮奔涌而来,国内外诞生了一大批新的智能汽车品牌。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部分新兴车企跑出了发展新速度。

蔚来是其中代表国产高端电动汽车参与全球竞争的强有力竞争者之一,悉心布局、经营之下发展向好。截至2022年7月,蔚来实现了227,949台的累计交付量。

高速发展的道路上,蔚来欲跑出一条新的业务线——蔚来手机。

从多个信息源获悉,蔚来汽车CEO李斌在不久前的一场车主见面会上透露,蔚来有意打造一款和蔚来汽车最匹配的手机,这款手机有望在明年上市。

在接受采访时李斌表示,“蔚来手机的事正在推进,现在造出手机不难,造出好用的手机还是有挑战的。”

“蔚来就想为用户造出一部好用的手机,每年开发一款手机,像苹果公司一样”。

而从此前网上传出李斌谈及造手机的聊天记录来看,李斌担心苹果公司相关接口的开放限制会令车企掣肘其中,而从蔚来用户利益出发,要做一款手机出来。

笔者就现有信息源整理分析认为,小米造车更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跨界侵入——依托手机厂商身份起家,高调跨界一手操持起智能电动汽车生意;蔚来手机的出发点更多的在于车主良好服务的有效补充以及潜在可能性威胁的有效规避。

小米造车、蔚来做手机是手机圈和汽车圈动作信号十分明显的产业、产品跨界切入。在这一场跨界切入中,手机厂商和车企开始攻入彼此阵地。

手机圈、汽车圈的业务拓展融合

手机厂商与车企攻入彼此阵地之外,实际上这两个圈子业务拓展融合的部分同样普遍存在。

作为全球5G时代引领者的华为在面对芯片掣肘困境之下,手机业务线全面收缩。在此影响下,华为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该部门作为智能汽车领域的端到端业务责任主体,提供智能汽车的ICT部件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造好车。不同于小米跨界切入式造车直接与已有车位“为敌“,华为踏足汽车圈为车企提供汽车数字化解决方案是自身业务拓展层面上的融合。

上个月初,吉利汽车集团旗下公司星纪时代正式收购魅族科技。按照魅族保留独立品牌和团队的说法,这场收购之后,依赖于魅族在手机市场的深厚积累,星纪时代的智能手机等产品成熟上线得到保障。而双方也将携手定义新的融合赛道,与出行科技生态深度融合,加快技术、文化融合。星纪时代副董事长、魅族科技董事长沈子瑜透露称,在未来,星纪时代和魅族两个品牌的产品都会围绕Flyme操作系统,并学习苹果的Carplay操作系统,将手机上的体验赋能到智能车机上,包括赋能到其他终端上,实现多终端、全场景的融合体验目标。

同为车企“反向“进军手机行业,吉利集团对于手机行业“现挂“的融合,来的要比蔚来容易得多,也会快得多。二者方式策略上存在差异化,但本质上或许是一致的——智能车机、车主体验、潜在风险规避。

行业注入新鲜血液,鲶鱼效应激发行业潜能

30年前,PC个人电脑与电话并没有太多交集,30年后的今天,以华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协同流转办公系统服务下,PC和手机开始趋向于融合化的发展。

10年前,操作系统巨头微软分别开发了PC端操作系统Windows 7和独立的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两者也是独立的存在;10年后的今天,微软的PC操作系统Windows欲尝试兼容智能手机Android操作系统。

新鲜血液的注入为行业增添了新的发展活力,同时,行业市场份额重组,发生微妙变化。

回到当下手机厂商与车企攻入彼此阵地的现象,笔者是很看好的,鲶鱼效应能激发行业潜能,同时也是优胜劣汰。完成技术壁垒的突破、用户体验的升级、产品的迭代优化的全过程,消费市场是最终的受益者。

文 丨 李民民 丨大叔丨 科技发烧友丨撰稿人 丨 伪设计师

李民民
关注科技、互联网,有趣有料。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