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只剩汤」的商汤科技,刺穿AI的大泡泡?

柴狗夫斯基 2022-07-07 阅读: 5,505 次

这是一个善于创造新名词的时代,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学习新的名词解释。

有时候这些词晦涩难懂,但它们往往用短短的几个字一针见血地描述了一件事,或者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现象。

比如在AI行业,有个名词叫:融资机器。

这四个字,仔细捉摸,就会发现里面内容详实饱满,情节炸裂,描述了现象,也预知了未来。

比如厉害的融资机器一般被行业叫做独角兽,超级厉害的叫“龙”,而这些角色、家族分类首先不是按照业务能力划分的,而是融资能力和估值。

至于龙,谁家不融个五十、上百亿,都不好意思配叫龙。比如“AI四小龙”,好多年了,还是四小龙,这个家族门槛相对较高。

角色的属性,决定了故事线,在融资机器这本大戏里,独角兽和龙是主角,但主角却不一定是故事的核心。因为是融资机器,所以这些角色的供给主要靠融资,而提供供给的是藏在幕后的大佬。

就好比封神榜,姜子牙们在台前忙里忙外,元始天尊们在幕后主持大局,表面上是重建三界秩序、维护三界平衡,实在是通过权力与资源的垄断来牟利。

所以要理清故事发展的本质和终局,一定要看懂最后的得益者是谁,AI行业,很明显,主角不是核心,台前的要么喝口汤,要么啥也不是,比如姜子牙。

敢在去年的最后两天,被称为亚洲最大AI公司、以“让AI引领人类进步”为使命的商汤科技在港成功上市,很多人拍手称赞,AI终于跑出来了……

刚刚上市的商汤科技,故事还是热的,毕竟在AI这个赛道,商汤是绝对的标杆,无数的投资者涌入,在共同支持“让AI引领人类进步”这项伟大事业,寄望未来能从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找到些许回报。

上市后,商汤科技股价一路飙升,从发行价3.85港元/股涨至最高点近10港元/股,市值最高达到约3200亿港元

但是刚刚过去半年,这个AI第一股就在资本市场遭遇了“崩盘”,快速冲上热搜,业界都在讨论,商汤怎么了?

事实上,就是那些幕后大佬开始收网了。

按照港交所规定,控股股东在上市后六个月内不得减持出售其持有的股份,对于商汤科技的相关投资者来说,6月29日是这个规定的最后期限。

解禁期一到,商汤科技股票遭受基石投资者巨量减持,其股价如泄洪般倾泻而下,解禁当日即跌破发行价,可谓一夜回到解放前。

仅在这一天其股价大跌46.77%,全天成交额61.98亿港元,是前一个交易日的40倍,市值蒸发900亿

解禁第一天的暴跌,引发大量投资者的踩踏出逃,截至目前过去多个交易日,好转的迹象还没在商汤科技身上上演。

这就是亚洲最大AI公司的底色?

根据商汤科技招股书数据,公司上市前投资者持股223.62亿股,基石投资者持股10.33亿股,持股合计占比高达76%。

在这场大逃杀的游戏里,到底是赚是亏,完全凭跑的快不快,跌破发行价也意味着,没有跑掉的基石投资者已经全部赔钱。

当然,更可怕的是这场幕后大佬们主导的出逃大戏带来的踩踏事故还在继续,尽管商汤科技高管为了稳定市场信息作出自愿禁售的承诺,将手中持有的合计 20.02 亿股 B 类股份推迟至 2022 年 12 月 29 日解禁。

虽有诚意,但无疑是杯水车薪

今日(7月7日)商汤科技股价为2.6港元左右徘徊,目前总市值仅为857亿,距高点已经跌去两千多亿。

一来,这些高管们持股占总股本数量比例约5.98%,而基石投资者们持股合计占比高达76%。

二来,投资者们加速出逃,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是投资者们对商汤的未来失去了期待。

退一万步讲,基石投资者的动作远比自己高管的承诺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更有价值。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股票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对于商汤这样的标的,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称其为“镰刀”更贴切。

比如上市后,商汤股价也曾下跌到4港元附近,但蹊跷的是,在今年5月份开始反弹,到了解禁前两日,一度达到6港元左右。

那么回到问题的本质,为何基石投资者们等到解禁期一到就拼命出逃呢?

一方面,像商汤科技这些头部AI企业,成立多年,主要依靠融资输血发展,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而投资者们需要在有接盘者之后回本;

另一方面,目前整个AI行业都面临着盈利难的问题,尤其这些头部AI公司,长期依赖外部资金输血,野蛮扩张,除了缺少赚钱能力,还在持续的亏损,何时能赚钱,仍是一个未知数,自然,投资者对AI行业已经失去了耐心。

以商汤科技为例,根据其财报数据,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7亿元,总亏损额达到了171.4亿元,亏损额是营收的3.6倍

这是什么意思呢?一年花了171亿,只换来47亿元的营收。好比我出门打临时工,辛苦一天还倒欠公司几百块。能把事做成这样,真的得要技术含量。

你说这气不气人?这还是生意吗?

当然,这个171.4亿还只是一年的亏损,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商汤亏损分别为亏损34.28亿元、49.63亿元、121.58亿元、也就是2018年-2021年,商汤合计亏损达到376.89亿元。

为什么亏损?就是技术落地不行,长期的高额的研发投入,以及高管们让人惊掉下巴的薪酬。

商汤在在研发方面,2021年投入为30.6亿人民币,占收入比为65.1%,过去四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80亿元人民币。

此外,根据商汤招股书中还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六个月,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立的薪酬总计为5.12亿元,首席科学家王晓刚的薪酬总计3.75亿元,执行董事徐冰的薪酬总计为3.05亿元,三位高管合计薪资高达11.92亿元。

换个角度问个问题,就算商汤真的会赚钱了,填上这个近四百亿的窟窿,还需要多少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早期投资者们或许在这个阶段解套也是无奈之举了,不仅等不起,关键的是我们很难从这些独立的AI企业身上看到一个确定的未来。

商汤就像一根刺,戳到了AI这个泡泡的边缘。而这个泡泡里面,还住着很多很多的商汤科技。

一方面,无论是“四小龙”,还是其他AI独角兽,都深陷亏损泥潭,看不到盈利的迹象;

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已经上市的除了商汤、当虹科技、格灵深瞳、鹰瞳科技都已经破发,而寒武纪也在破发边缘试探。

从宏观层面来看,AI这个行业有着被资本过度包装的痕迹,而包装的目的就是一场无限收割的资本游戏,如今只是到了尾声……

纵观目前的AI行业现状,AI真的赚钱吗?对于平台型企业来说,自有的AI技术确实在以另一种方式帮助企业赚钱,比如阿里、腾讯、字节们。

他们有足够的应用场景,并能快速落地,通过提升相关业务的效率,来实现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对于商汤这类独立的AI企业来说,目前亏钱的最大原因在于应用落地难度大,以及持续的高投入。

此外更加重要的是,在几乎所有的应用场景,技术深陷同质化问题,不管是龙还是独角兽,虽然都称自己技术很强,大吹研发投入,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目前还没有企业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也就是不可被替代的能力。

如果没有这项能力,所谓的研发投入强、技术都不足以构建赚钱的能力,也就没有底牌去说服资本市场。

可怕的是,这些致命的问题,至今都是无解的……

商汤作为AI行业名副其实的大哥,从此次资本出逃事件看,对整个AI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也将是不可估量的。最直观的就是将会大幅削弱AI行业的融资能力和估值水平。

也意味着,AI行业融资机器这本大戏,也已经基本唱完了,收网的收网,收场的收场。

而曾经那些光环傍身的主角们,会有怎样的未来,没有人知道,因为更新剧本的人,撤退了……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叁号

编辑|谭松

柴狗夫斯基
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