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观察]数字化生存的“人类大迁徙”中从不缺少弄潮儿,其中的数字营销板块也不少见逐浪者,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他们追随数字洪流,一道促成了互联网广告的繁荣。特别是在2021年,国内互联网广告的市场规模增幅达到了近年来的一个新高点,根据QuestMobile最近公开的一份报告,这一增长数据为20.4%。但从未来预计看,在随后的几年里,行业增速或面临放缓,一个观念被重新提及:流量红利的消解。
不过,在钉科技看来,流量的红利尚不曾消失,未来,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它只是将流向新的价值洼地,酝酿新一轮的价值释放以及互联网广告媒介的结构性调整。目前来看,OTT及智能硬件被流量红利的鼠标按下了确认键。
数字营销“流量红利”流向OTT
前面提到的QuestMobile的这份报告,统计及预测了2019年-2023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及各渠道占比:整体来看,规模增长的势头不会中断,五年内,预计从4830.1亿元增长至7924.8亿元;但增长幅度呈现波浪形态,特别是在2021年至2022年,预计会从20.4%较大幅度收缩至10.5%,后续依然稳中有降。
相比上述两项内容,钉科技认为,渠道占比的消长更值得关注:一方面,PC广告的占比持续收缩,特别是从2020年到2021年,占比从7.0%下降至5.2%,减少接近2%;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占比也有持续的微幅稀释,从2019年到2021年,占比分别为89.8%、89.2%、89%。对比而言,OTT及智能硬件广告占比存在明显的持续攀升势头,2019年至2021年,占比分别为1.9%、3.8%、5.8%,从数据变化看,其不仅吞下了PC的份额,也吸收了移动互联网的部分,过程缓慢却持续。
(数据及图来源:QuestMobile)
从媒介及渠道本身的变化着眼,并不难理解背后的原因。
结合科技互联网领域的宏观趋势看,在2010年前后,移动互联网广告逐渐打开局面,这与移动互联网本身的迅速崛起高度关联,近年OTT及智能硬件广告占比的不断走高,则伴随着“万物互联”概念的兴起,目前增幅还不十分显著的原因则在于,物联网本身仍在技术和概念的成长的初期。
再看媒介本身的发展情况,PC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地位仍不可动摇,不过,在工作需求之余,其日常娱乐及交互的属性有所削弱,目前,这些需求的主要载体正是智能手机,对受众而言,接触广告的场景主要在工作之外;当然,智能手机也面临着自身发展的瓶颈,设备本身的市场普及程度已经相当高,后续增长就会收到限制,以中国通信院前不久公布的2022年2月份国内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例,数据1490万部看起来不少,相比去年同期却仍有31.7%的大幅缩水,这应该是移动互联网广告占比持续调整的原因之一。
OTT及智能硬件则不同,其一方面在用户对智慧生活的期待下保持着增长的高景气度,另一方面仍有巨大的后续潜力待挖掘,涉及到终端本身、服务、应用等各个领域。整体来看,在包括酷开科技在内的OTT平台推动下,OTT及智能硬件保持了良好的成长走势。
IDC在不久前的一份报告中曾预测,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超3000亿美元。然而,如果考虑到其中不断衍生的终端类型、应用及服务,这很可能仍然只是“万物互联”未来的冰山一角。庞大的设备规模,预示了OTT及智能硬件广告获得更多受众触点的必然,这是规模继续成长的有效前提。
在钉科技看来,移动互联网广告继PC广告之后崛起,主要是智能手机具备更高的机动性和便捷性,能够分享受众更多的时间;OTT及智能硬件广告成为后起之秀,在于设备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在更广的空间上可以与受众建立交集。整体而言,数字营销流量红利流向OTT及智能硬件,是受众选择的必然结果。
三项关键素质考量OTT平台价值
流量红利的本质是人口红利,流量红利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因为受众一直都在,只是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上发生了迁移。
综上来看,数字营销流量的变化可以概括为:PC互联网流量红利的已然收缩,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逐步见顶,以及物联网(OTT及智能硬件)流量红利的持续兴起。趋势浪潮中,广告主们不难做出新的选择。
根据QuestMobile上述报告中的数据,钉科技分析认为,OTT及智能硬件广告能够很好地适应互联网广告发展的两点主要趋势,这将是互联网广告媒介继续结构性调整的关键:一是,受众接触互联网广告在时空上越来越具备随机性,在场景上具备不确定性;二是,受众对于营销内容出现的“无感化”和影响的“潜移默化”有更高的宽容度。
以上两点,对互联网广告渠道,更准确地说是对OTT及智能硬件平台提出了三点全新要求,也会是广告主调整媒介策略、进行平台选择的依据。
一是,数量庞大且可靠的受众触点,代表着可观的潜在受众群体。终端、应用、服务的背后,都是人,哪里有受众,哪里就会有流量。
OTT及智能硬件平台与PC、智能手机的情况不同,从发展程度上,PC与智能手机都有相当高的市场普及率,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继续发掘原有受众的运营价值,在留存上做文章;OTT及智能硬件还在成长期,现阶段更大的意义,就在于拓展覆盖面,寻找新价值,那么,平台可运营的设备越多,这种价值就越大。同时,平台可运营的设备、应用、服务覆盖越广泛,营销行为的规模效益就会越显著,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就可以更稳定。
比如,OTT行业代表品牌酷开科技,截至2021年在中国市场累计覆盖智能终端超过1.18亿台,而这些设备还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存在于不同的空间场景,其二是设备的“家庭”属性,代表其面对的受众与PC和智能手机不同,不是单独个体。同时,与众多非酷开品牌终端厂商、广电运营商等建立合作,还代表着其终端类型拓展、规模继续扩大的可能,这让受众的拓展工程具备了很好的可持续性。
二是,可靠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代表着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互联网广告愈发突出对“效率”的追求,广泛覆盖可能的潜在受众只是确保效率的一方面,关键还要精准定位,才能更好地节省资源及时间成本。掌握可靠的数据分析及管理的工具、体系,才可能更好地确保效率及效果。
酷开科技大屏OTT营销,依托两大系统支撑,源生DMP数据管理平台和CDP用户数据平台,整合用户所处的场景化、时段、热衷内容等等特征要素,再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剖析,就能更好地形成立体且动态的用户画像,帮助广告主更好地确定或者调整营销对象、内容、策略等等。
三是,丰富且具成长性的内容服务,代表着被接纳的更大可能性。精准定位受众,并不代表营销策略的完成,还需要考虑如何让广告被接受,甚至最终实现商业效果。从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兴起不难看到,与兴趣内容的结合,能够提高用户对营销信息的接纳程度,但这就需要平台有足够的内容、服务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偏好。
酷开科技已与多家内容合作商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整合了爱奇艺、腾讯、优酷、芒果TV、搜狐视频、PPTV、CIBN、4K花园、哔哩哔哩等平台内容,布局影视、音乐、体育、游戏、教育等多个内容领域,构建了完整的内容矩阵,这有助于顺利对接用户、内容服务与营销信息,使数字营销活动能够更自然地、不带“侵略性”地完成。
正如电子商务用“流量-信任-转化”的逻辑重塑零售业“人-货-场”的关系,数字营销也逐渐通过“数据、智能、内容”的三架马车拉动广告业完成对传播理念、策略和方式的焕新,在这个过程中,像酷开科技这样的OTT与智能硬件平台无疑会是推动结构性升级的有力引擎,一个由移动互联与OTT共同支撑的数字营销时代正在到来,而OTT也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接力移动互联,站上数字营销的C位。(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