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中概股在线教育企业,瑞思股价(REDU.US)曾一度低于1美元,面临退市风险。但今年以来,瑞思股价最高已突破1美元,截至3月23日,瑞思股价为0.87美元,相较今年最低的0.42美元,已实现翻翻。
3月10日,瑞思教育再次发布公告称,收到了来自纳斯达克的通知,准许其在6月30日前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请求。
短短几个月,瑞思便实现了“命运呼叫转移”。这离不开其2月8日的一则公告。当天,瑞思教育发布公告称,正与一家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市场运营及技术服务商Dada Auto Inc(简称“NaaS”)签订《合并协议》。按照约定,双方的合并交易将于今年年中前完成。
那么,NaaS何以给瑞思带来如此大的转机?
01 赛道红利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且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为340万辆,约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53%。2022年2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3.4万辆,同比增长184.3%,占全国汽车总销量19.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21.6%。
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带来旺盛的充电需求,以及高速增长的充电桩市场。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286.4万台,其中公桩121.3万台,同比增长44.9%;1-2月,累计新增24.7万台,同步增长219.6%。该机构预测,当前,中国公共充电服务市场规模约14.6亿元,预计2022年全年总规模达206.7亿元,同比增长48.2%。
相比在线教育行业的式微,借助NaaS切入高速成长的新能源及公共充电服务赛道,这是瑞思获得的第一重红利。根据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将超过500万辆,实现50%左右的增速;至年底,中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169万台。
02 模式红利
中国充电市场,有三种主流模式,一类是充电桩运营商自建场站,如特来电、星星充电;一类是车企自建,如蔚来、小鹏;还有一类是NaaS这种第三方充电服务商。根据公开资料,NaaS互联互通了多家充电桩运营商,并主要为充电运营商提供软件、硬件及综合技术服务,即可以服务前两类运营商。其主营业务主要有三大类:移动服务/充电桩连接、充电桩设备销售和维护(主要是直流充电桩)、充电站运营管理(包括餐饮、购物、车辆保养等非充电零售业务)。
综合国内外情况来看,第三方充电服务商这一模式市场需求大,有独特价值。在中国市场,公共充电服务极为重要。欧美市场存在大量的独立式住宅,自带车道或车库,可便捷地安装私人充电桩,而中国城市人口密度高且私人停车位严重不足。欧美市场公共充电桩与私人充电桩的比例为1:1左右,而中国这位4:1。与此同时,中国公共充电市场上,运营商品牌众多、相对分散,且不同品牌充电桩之间互不连通,造成用户充电体验差。这为NaaS这类服务第三方公共充电网络提供了发展空间。
即便在私桩占比较高的美国市场,第三方公共充电服务商的模式也得到了检验和认可。ChargePoint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是美国充电桩企业龙头。其采取与充电桩投资方共建的经营模式,即充电桩所有权属于投资方,运营与维护则由ChargePoint完成。这一轻资产模式助力ChargePoint实现低成本迅速扩张,2021年初其在北美的市场份额已达到73%,目前其市值已超过61亿美元。
NaaS经营模式同样是轻资产,同样以服务运营商获取收益,被市场称为中国版ChargePoint。
03 增长红利
前不久,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测,到2030年前后,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会达到8000万辆的规模。2021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这意味着,未来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迎来约10倍增长空间。
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及充电服务市场,NaaS自身也实现了高增长。公开资料显示,从2019年至2021年,NaaS平台的订单量从700万大幅增长至5500万,增幅高达740%;充电量从150GWh提升到1233GWh,增幅达820%;交易额则由2400万美元猛增至1.84亿美元,增幅达770%。2021年,其充电量已占到中国公共充电市场的约15-20%。
规模、增速、市占率,是衡量一家公司的主要指标。以NaaS目前的情况看,其在中国充电服务市场显然处于领先位置,加上中国市场的高速成长性,在美股市场获得认可,瑞思股票接连飘红,也就显得情理之中。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对各地充电桩企业均已“用脚投票”,前面提到的美国ChargePoint市值已超过61亿美金,今年1月中旬,刚刚登陆纳斯达克的澳大利亚充电桩公司 Tritium,曾两次冲高熔断交易,创下连续两天暴涨超100%的惊人成绩。如瑞思与NaaS合并成功,NaaS将成为第一家来自全球最高增速和最大潜力市场的“新秀”。届时,NaaS能否重现甚至超越“前辈”们的高光时刻,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