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行业,陷入一个罗生门式的怪圈:司机表示钱越来越难赚,平台也声称长期亏损运营,消费者也抱怨打车越来越贵。
零和博弈还有一方胜利呢,网约车行业似乎陷入“各方均输”局面。
那么,钱到底去哪了?司机还能不能赚到钱?
日前,交通运输部等部门推行一系列举措,对平台进一步提出规范合规运营要求,对网约车司机权益进行保障升级。督导平台方的运营细则进一步阳光、透明,向社会公开计价规则,向司机实时显示抽成比例,进而破解行业因为不透明发展引发的一些问题。
先是交通运输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侵害网约车驾驶员劳动保障权益、存在不依法纳税等违法违规行为、在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大数据杀熟)等行为纳入联合监管工作事项。
不久后,交通运输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实施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作为2022年更贴近民生实事之一。在网约车方面,将督促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向社会公开计价规则,合理设定本平台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发布,同时在驾驶员端实时显示每单的抽成比例。
更早之前,交通运输部会同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货车司机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完善平台和从业人员利益分配机制、规范平台企业经营行为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那么,监管越来越严,平台经营越来越透明,网约车司机权益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司机群体就会赚到更多钱吗?
我看未必!
因为网约车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兴衰与否映射的是社会经济大局的起起伏伏。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经济不好,钱越来越难挣了,我去开网约车谋生”的吐槽,而很少听到“钱越来越好挣了,我去开网约车赚钱”的欢呼。
这说明,即便连普通民众,也都知道网约车不是一个独善其身的行业,也知道网约车司机不是一件能容易赚钱的工作。外卖员的逻辑也是如此,这里不再叙述。
当然,我丝毫不怀疑网约车司机和外卖小哥给市场经济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奉献了青春和汗水,为千家万户提供生活便捷,这一点无论如何应该褒扬。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生计无奈而不是向上发展才选择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灵活就业方式谋生,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
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日前交通运输部实施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之际,也公布了最新的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1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70420.3万单,较2021年1月的7.3亿单有所下滑。与此同时,截至2022年1月31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98.8万本,一年新增持证司机90.2万人。
这个数据和我们前文的担忧也相吻合,用户订单减少了,持证网约车司机反而变多了,僧多粥少的局面愈发凸显,赚钱自然越来越难。
这个数据对比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略过经济大局谈网约车行业的司机赚钱难、用户打车难、部门监管难、平台盈利难等问题,无异于盲人摸象。
所以,破解网约车行业目前遭遇的问题,本质上还是要发展经济。
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