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看到了满地的六便士,也看到了天上的月亮。
当毛姆在1919年完成《月亮与六便士》后,“月亮”与“六便士”这两个原本常见的元素,便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
月亮象征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六便士是英国面值最小的硬币,代表了世俗意义上的物质追求。
“月亮”与“六便士”二者之间应如何取舍,也因为毛姆的著作而成为了百年间争论不休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小米也遇到了。当小米跻身世界500强时,外界都在关注这个成绩是否可持续,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它已经通过增长多元化具备了极强的韧性。
11月23日,小米发布了2021年三季报。可以看到,随着业绩持续向好和“手机×AIOT”战略的稳步推进,小米破解了月亮与六便士之间该如何取舍的难题。
三季度,小米的各大业务都继续保持了上升的势头,盈利水平也持续改善。这份成绩,在原材料紧张、疫情反复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的情况下,称得上是难能可贵。
手机继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本季度为小米贡献了61.3%的营收,达到47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4%。前三季度出货量达1.46亿部,与去年全年基本持平。
整体上看,全球手机市场在本季度为手机品牌们带来了些许寒意。Canalys数据显示,三季度全球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1%。
不过,小米的手机业务,在营收和利润方面的表现依然保持了增长的趋势。
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了8.2%,前三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38.4%;三季度毛利润增长40.6%,前三季度毛利润增长71.5%,达到436亿。
这背后离不开小米产品线的变化,表现较好的高端产品拉高了ASP(手机平均售价),从而拉高了手机业务的毛利率。
2021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大陆地区小米定价3000人民币或以上及境外定价300欧元及以上的高端旗舰手机出货量近1800万台,占比超12%,已经远超去年全年的1000万台。
在境外,定价在300欧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80.0%。
三季度的ASP因此增加了68.2元,手机业务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4.1%增加至18.3%。
在小米的产品线中,小米数字系列和MIX系列是打开高端市场的主力。8月,小米发布了旗下第一款内嵌屏下摄像头的全面屏手机MIX4。
其继承了MIX系列从诞生起就具备的未来探索者气质。使用了可以让屏幕完全无孔的全新CUP全面屏技术,首发让陶瓷机身“瘦身”30%的轻量化一体精密陶瓷机身技术,芯片、充电等配置也是业内第一梯队的水平。
在众多硬科技的加持之下,MIX4的全渠道首卖销售额1分钟便突破3亿元,与一季度发布的小米 11系列组成了上半年的高端产品阵容。
整体的利润表现与手机业务呈现相同的状态。一方面是整体水平继续提高,另一方面则是互联网服务业务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季度,小米的毛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02亿增加至143亿,毛利率提升了4.2个百分点,达到18.3%。
互联网服务业务,在本季度依然是毛利率最高的业务,达到73.6%,同比提升了13.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本季度虽然有供应链方面的“外患”。但整体增长,盈利模型完善的的成绩单,向我们展现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应有的韧性。
营收、利润等指标固然重要,但小米的增长动因远不止手机产品的支撑,它的增长极是多元的。
一方面,小米的缩写“MI”(Mobile Intemet,移动互联网),表明其本质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因此“月活”就成为我们观察小米时必不可少的参考指标;另一方面,小米在2020年将AIOT提升到了最高战略的位置,这背后的参考因素离不开连接设备数量、月活等指标。
一言以蔽之,观察用户的增长情况,会让我们看到小米的另一面。
除广为人知的手机业务外,小米另外两项业务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与互联网服务,三季度分别实现了15.5%和27.1%的高增长。
二者的高增长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那就是用户规模的扩大。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包括手机产品之外的其他智能硬件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等。
该业务在用户侧的体现是小爱同学(小米旗下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引擎,小米手机、小米电视等小米AIOT设备中均有搭载)+米家APP(智能硬件管理平台,支持接入第三方产品)的月活情况。本季度,二者的月活规模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其中,小爱同学月活继二季度破亿后,再创新高,达到1.05亿,同比增长了34.1%;米家App月活为5990万,同比增长了39%,为近一年内的最高值。
站在AIOT大方向上看,规模也是高速增长的。
三季度,AIoT已连接IOT设备数(不包括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首次突破4亿,同比增长33.1%。同时,拥有五件AIoT平台设备的用户超800万,同比增长42.8%。
以智能电视为例,在中国大陆出货量连续11个季度第一,稳居全国前五。三季度,全球出货量达300万台。
体现在营收上则是,这两项业务成为了本季度业绩的主要增长极。
互联网服务业务本季度营收为73亿,是增速最快的业务,达到27.1%。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紧随其后,增速达到15.5%,为209亿。
小米的增长极完成了自我裂变,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互联网服务双核驱动,升级为手机×AIOT。这也是它在“外患”面前能展现出极大的韧性的根本所在。
2010年4月,抱着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的初心,八位商场老将联合创办了小米公司。
小米最先拿出来的并不是硬件产品,而是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MIUI。
第一版MIUI并不复杂,由于当时只有三个工程师,所以只着重设计了短信、联系人和电话三个功能。
但是,一切都由此开始,一切都未曾改变,互联网开发模式、橙色星期五等特色一直保留至今。
如果说,小米用手机产品×MIUI推动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是其在第一个十年中为用户带来的一份礼物。那在这之后的AIOT,就是小米送给用户的第二份礼物。
AIOT的价值无需赘言,投入其中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手机行业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巨变,其实是AIOT时代大幕拉开的前哨战。以此为观察点,硬件和中枢能力将是主宰行业的两大核心要素。
从连接数来看,根据 IoT Analytics 研究,2020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超 117 亿个,首次超过非物联网连接数,并在过去十年里保持着30.8%的年复合增长率,远超总连接数的 9.4% 年复合增长率。AIOT行业距离质变时刻越来越近。
同样是在2020年,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当年8月的内部信中将“手机×AIOT”定为小米下一个十年的核心战略。
从小米的发展史来看,这不像是紧跟“热点”,而是早有规划,与跨界进入手机行业是相似的。
在硬件方面,不管是手机还是AIOT,都需要用足够大的规模,去扩大市占率、去降低制造成本。
在提出“手机×AIOT”战略前,小米其实已经在业内潜行多年,取得了规模上的先发优势。
2013 年,小米的产品线从手机延伸至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费产品,陆续推出了小米盒子、小米活塞耳机、小米电视等产品。
从2018年开始,小米从黑电进入了白电领域,推出了互联网空调、洗衣机等产品。
在提出“手机×AIOT”战略的2020年二季度,小米的AIoT已连接IOT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达到2.7亿,已是全球最大的IOT平台。
中枢能力方面,目前行业的现状恰恰给了小米一个机会。
随着进入的企业越来越多,行业呈现出了一种割裂的状态:各家的产品互不兼容,导致用户体验不尽如人意。此时,强大的中枢能力,就是串联AIOT使用场景的利器。
小米早在这方面布下了三枚棋子:基于手机产品的操作系统MIUI、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引擎小爱同学(小米的AIOT设备中均有搭载)、米家APP(智能硬件管理平台,支持接入第三方产品)。
这三者组成的AIOT连接网络,有两大差异化优势。
一方面,以手机为基座,搭配其他智能生活产品,基本覆盖了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
另一方面,开放的模式给了用户更好的体验,从本质上降低了用户享受科技乐趣的门槛。基于这两点独特的优势,三者的用户规模在三季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如果说,作为“顶梁柱”的手机产品是小米的“六便士”,那AIOT战略则是小米的“月亮”。而小米用事实证明,“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零和博弈。
2010年4月6日,小米初创团队在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开启了小米的创业征程。
十年弹指一挥间,小米手机的产品线从小米数字系列扩展到Mix 、Redmi、Civi(上线于2021年)。技术上开创了全面屏先河,率先使用了1亿像素,年研发费用超百亿。
生态链矩阵从手机扩展到智能电视、智能手环、笔记本电脑等各种智能消费电子产品。手机产品的市占率,从0进击到全球第三。
回望过去,预见了智能机浪潮势不可挡的小米,通过精准把握脉搏和坚守“让每个人都享受科技的乐趣”的初心,成为了全球最年轻的世界500强。
随着AIOT的大幕徐徐拉开,小米又率先确立了“月亮”与“六便士”兼备的“手机×AIOT”的十年发展大计。
鉴于小米有目共睹的影响和成就,当AIOT行业取得产品上的突破之时,它将是在规模和模式上距离 AIoT时代最近的品牌,将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