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营收连续十个季度增长,声网如何拥抱RTE的繁荣未来?

美股研究社 2021-11-18 阅读: 4,452 次

当你在直播APP与主播连线,或是打开K歌软件在线对唱时,实时互动(RTE,Real-Time Engagement)云服务就像网络世界里的水和空气一样,为参与者带来方便稳定的远程互动提供基础条件。在实时音视频PaaS领域,已经上市的声网成为外界观察这个行业的窗口。

美东时间11月15日美股盘后,声网发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报,核心数据再次实现一定增长。作为RTE基础设施级的存在,声网的增长动力来自于什么?

放眼未来,无论是传统的泛娱乐、IoT、教育、金融等领域,还是处于风口上的元宇宙,实时互动将是不少行业不可或缺的需求,尤其是细分场景正进入新一轮的爆发期。一直稳扎稳打的声网,又会给行业带来怎样的新故事?

产品技术驱动增长,构建RTE为核心的生态圈

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实现了增长,营收是最直接的指标。本次财报中,声网实现总收入4504万美元,较2020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6%。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剔除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在中国市场的短期影响,声网已经实现连续10个季度稳健增长。

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声网这份财报的表现或许能用“一个核心,两个维度”去概括。一个核心是指,声网的业务均围绕实时互动的场景、体验等需求展开。在此基础上,声网从两个维度展开对产品矩阵上的布局。

横向维度,声网围绕实时互动拓展产品边界,产品能力越来越丰富,矩阵不断完善。

今年第三季度,声网发布了“全链路加速 FPA(Full-Path Accelerator)”。利用自建的软件定义实时网SD-RTN™, 通过覆盖全球的多点端到端传输优化,全面提升了包含最后一公里(Last Mile)在内的全网传输性能和可靠性,并通过“云”和“端”的高效协同优化,为企业的应用加上网络QoS保障。

声网Agora合伙人&技术VP孙雨润在产品发布会中表示:“不止是实时音视频的业务,在线游戏、金融支付、跨境电商等诸多领域也同样需要可靠的延时和质量。”FPA可以为各类出海应用提供出海目标国家/区域的优质网络覆盖,实现跨区域、跨网的实时音视频交互,以及业务数据极速同步,最终提升网络性能超过100%,降低业务应用的加载时长超过60%。

声网“融合CDN直播”,可提供卡顿率低于1%的超流畅CDN直播服务;去年12月收购实时互动白板服务商netless,之后打造出了业界首个支持H5课件的白板PaaS产品;今年1月收购的环信推出“全球消息云”矩阵,以环信IM5.0、环信即时推送和环信MQTT消息云等平台与产品拓宽RTE产品边界。

不难看出,借各行业的底层需求作为支撑,产品的覆盖面就是生态的覆盖面。虽然形式不一,但实时互动作为核心的情况下,原本只有实时音视频RTC技术,现在变成了RTE产品组合,声网能通过这些布局实现更广泛的生态连接,打入所有具有实时互动需求的行业中去。

体现在财报中就是,声网的注册应用和客户合作情况不断创新高。截至2021年9月30日,声网全球注册应用超37.2万个,同比增长51.8%;活跃客户数量达2564个,去年同期为1815个,同比增长41.3%。

此外,声网依旧保持了开发者友好的特色,RTE产品组合让开发者直接使用声网的模块和API,就能组成完整的产品,简化了开发流程,提高了效率。这不仅让声网成为开发者喜爱的技术平台,客观上有助于让最理解RTE需求的开发者们帮助声网实现高效传播。

那么,如果某个行业的需求不是光靠通用的产品就能满足的呢?正因如此,在纵向维度,声网选择深化产品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因每个垂直赛道的场景不一样,不同行业需要的具体能力也是不同的。比如白板对教育行业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但社交聊天场景并不是非它不可。9月8日,声网发布的在线K歌房场景化解决方案,给出了一个深入场景的案例。

一方面,它保持了声网深耕实时音视频领域的优势,端到端延时低至64毫秒,不管对唱还是实时合唱都有了更好的技术保证。另一方面,这个产品对K歌场景的痛点研判十分到位:提供组件化设计,方便开发,企业可按需使用低延时耳返、美声音效等模块;K歌版权问题不好解决?调用声网API就能实现按有效播放次数计费,曲库动态更新,开发者只需专注产品本身。

声网Q3客户的增长也有场景化解决方案的一份功劳,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声网客户净增长率为104%。

产品要持续领先,离不开技术构建的护城河。2021年Q3季度声网的研发支出为29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8.3%。由此构筑的产品力无需多言,但值得关注的是,声网在技术改进方面进入下一个层次的深度。何为“下一个层次”?可以理解为更深入的技术领域和更前沿的技术应用。

10月22日,声网宣布打造了全球第一个全自动多场景模拟声学实验室,同期还建设了行业第一座负本底噪声声学实验室。通过一系列更严谨的实验和信号处理的算法,声网在继续探索全景声、沉浸式空间音频等领域。

声网创始人&CEO赵斌表示:“这些实验室不仅只用于我们自身的音频和声音信号测试,同时也具备为行业中硬件和软件合作伙伴提供认证测试的能力。”这意味着,声网已经开始凭借高标准,带动着行业走向更高的综合水平,以RTE为核心的前沿生态圈延伸到更加广泛的行业中,甚至踏入更先进概念的大门,比如元宇宙。

10月22日,声网在2021年的RTE大会上发布基于实时互动场景的“RTE万象图谱”。当下,元宇宙概念如火如荼,RTE作为基础设施必不可少,现实世界的需求也远未满足,外界该如何去看待声网这次前瞻性的布局?

以元宇宙为引,RTE的万象未来价值可期

今年是RTE大会的第七年,作为行业风向标,出现最前沿的Metaverse展区也在意料之中。实时互动无疑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场景下都不可或缺的需求,而在元宇宙这个虚实交融、依赖网络传输的场景中,对RTE的水平要求只会更高。

在RTE大会上,声网展示了一个空间音频的产品Demo。空间音频是指,当一个人在固定空间中发声,不同角度收到的反馈是不同的,这样才有足够沉浸和真实的体验,也是元宇宙未来的追求。目前大部分介质还不能完美满足要求,但声网在空间音频、全景声、方位声,以及联合生态伙伴带来的虚拟形象等领域,已经行驶在元宇宙的主航道上。

今年RTE大会,声网创始人&CEO赵斌就是以虚拟形象登场,这是与全息虚拟形象提供商创幻一同打造的技术成果。

声网还有一个更贴合元宇宙的特性,它具有跨行业构建底层架构和应用场景的能力,元宇宙或许会有游戏、社交、IoT产品等先行领域,但必定具有多场景融合性,需要其技术支持者行业经验丰富。正因为如此,更现实的需求已经率先来到各行业面前,体现在声网发布的“RTE万象图谱”中。

赵斌认为,图谱来源于两大现实情况。其一,疫情的影响推动万象图谱中的场景加速丰富和成熟,例如教育、社交、直播、会议等领域已初步形成成熟场景,未来,这些场景也将长期存在。第二,在覆盖的200多个场景中,有大量远超成熟场景的新萌芽场景。

声网掌握的RTE生态和能量,将持续激活这些场景,释放出不可忽视的红利与价值。万象图谱中场景数量最多的前三大行业:泛娱乐行业50+场景、教育行业30+场景、IoT行业20+场景,就有着各自的路径。

在泛娱乐行业,“社交+”场景正不断拓展,依靠RTE连接原本单一的场景,消费者在虚拟与现实两大层面都能获得真切的体验。比如在游戏中举办虚拟演唱会,连接音乐受众;声网的客户XR Space已经可以通过VR设备实现线上的虚拟KTV,社交、音乐、XR融为一体。

在教育行业,与K12学科培训需求减少对应的是,涉及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形态的场景、软硬件正呼唤新的实时互动体系配套。比如素质教育中的编程、声乐等场景,职业教育的远程实训等需求,智能教育硬件也依然处于发展之中。

在IoT行业,智慧穿戴、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工业等领域依然在实时互动上存在极大缺口。声网IoT解决方案全面覆盖穿戴、家居、户外等全场景,比如远程控制红外给宠物喂食、通过健身魔镜等设备让大众“宅家也不忘健身”等。

更进一步地,全球不同区域存在截然不同的RTE需求表现,美洲和亚太热爱互动播客,中东地区,语音社交和在线小班课是用户的重点场景。可见,RTE的全球化之路还亟待探索。

Q3财报显示,声网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为7.67亿美元,有能力持续完善自己的布局,直到RTE开始走向更全面的商业化。

在今年RTE大会上的演讲上,赵斌表示,2021年实时音视频渗透率已突破30%,而未来几年有望超越50%。而IDC预测,2023年实时音视频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美元,并保持22%的高增速。

这意味着,无论是行业整体规模,还是商业化空间,RTE在多种角度上都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富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声网作为行业技术的深耕者,领导地位也越发坚固。随着行业红利释放,声网的长期价值已经站在了优势位上。

8月11日和10月22日,Needham和摩根大通分别给予了声网买入、超配评级,当前声网分析师平均目标价为36美元,较目前股价还有约38%的上涨空间。这或许就是对声网的价值,最直接的注解。

结语

技术底蕴是护城河,产品生态边界成为商业外延,当RTE走向更为繁荣的未来时,声网持久深耕产品、技术的战略也将释放更多的价值。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找到湿湿的雪和长长的坡,投资的秘密在于滚雪球式地持续赢得“复利”。而对声网而言,当行业还在乱花迷眼的概念中打转时,它已率先捕捉到行业风向,将RTE深化布局到各个领域。这种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眼光与能力,或许就是声网发展中的“复利”价值,长坡厚雪,经久不衰。

文章来源:美股研究社。

美股研究社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关注中国科技企业!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