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马
测过血糖的人都知道,每次测血糖都要从手指头上取血,再经过测试纸在血糖仪中读取数据才能知道到底血糖的高低了。而苹果公司Apple Watch在当初发布之初,就被数次传闻将要加入测血糖的功能,当然是不需要从手指头取血也可以进行监测的。不过,直到如今已经经历了好几代Apple Watch产品迭代了,但这个功能还一直没有实现。
1.不用采血测血糖的需求很大?
近日,市场又有传闻称,苹果的Apple Watch Series 8供应商正开发血糖监测组件。通过软件应用来实现血糖监测功能,和目前的医学本身的物理测试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究竟该功能能不能精准地实现,以及准确值到底有多大?如果误差不大,那么最新一代的可以支持血糖监测的Apple Watch必将会卖得大火。因为现在的“糖友”太多了。而且很多年轻人为了孝顺自己的父母,想必也会买一个让父母去佩戴监测一下吧?
没有痛苦,虽然手指头取血本身的疼痛感不是很大,但是不用取血可以监测,对于很多用户来说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也是我们为何看好该功能如果实现之后的市场应用前景了。当然,前提是监测的精准性要比较高才是。不能相去太多,误差太大。
有报告分析称,苹果公司的供应商正在为Apple Watch Series 8中的下一代传感器开发组件,这些组件将使用户能够测量他们的血糖水平。根据DigiTimes的一份报告显示,苹果及其供应商已经开始研究短波长红外传感器,这是一种常用于健康设备的传感器类型。新的传感器可能会安装在Apple Watch的背面,将使该设备能够测量佩戴者血液中的糖分含量。
2.健康元素的监测管控是Apple Watch销售的最基本需求?
众所周知,当初苹果公司推出Apple Watch的最大卖点之一就是加入更多的健康监测功能,这也被认为是可穿戴设备真正的“刚需”卖点。当越来越多的人对自身健康以及家人健康越来越在意的时候,也希望能够通过一些电子手段,可以监测到一些常规的指标,进而开始进行提前的预防,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此前,心率、脉搏、血氧监测等等功能都已经被实现,不过血糖监测目前还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
苹果公司在Apple Watch Series 6中就已经增加了血氧传感器。最新的Apple Watch已经能够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测跌倒、高低心率、血氧水平等。我们也关注到,《华尔街日报》报道也称,血糖水平是苹果公司希望添加到Apple Watch中的多项健康指标之一。不过,实现这项功能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为目前测量血糖水平的方法包括抽取血样和使用医疗级设备,这意味着苹果将寻求用Apple Watch把此前典型的侵入性医疗做法变成非侵入性的,如果读数精确,客观意义上会推动血液检测的进步,行业意义深远。
3.血糖监测的难点能否被攻克?
在苹果公司的iOS 15中,"健康"应用程序增加了血糖作为一项健康指标,目前必须使用外部硬件来提供数据,但如果苹果在未来的Apple Watch型号中增加葡萄糖监测功能,这种情况就会改变。预计苹果公司将在2022年秋季公布Apple Watch 8代,并加入更多的健康元素。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以智能手表为主力军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呈现了暴涨趋势。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2020年可穿戴设备的总销售额预计为690亿美元。我们关注到,除了苹果公司之外,华为在可穿戴设备方面,也是不断地挑战技术进步。华为公司主推的智能手表对于健康功能也非常看重,其主推的ECG功能在每次测试之后,还有国内三甲医院的专业医师提供人工心电解读服务。
4.“糖友”的福音能否早一日到来?
对于广大的“糖友们”来说,自然希望有一种可以随时监测血糖变化的工具或者应用,这样就不用不断地采血才能了解到自身的血糖值了。目前,也有一些厂商推出一些产品,不过还是需要借助一些物理办法。比如得到欧洲及美国FDA认可的Eversense将手臂部分的皮肤切开约1厘米,移植传感器后,在上面贴上无线发送补丁,感应器实时测定血糖,并将相关信息传送到智能手机上。这种方式可以连续90天测定血糖。这也是不需要手指采血的一种方式。
此外,还有一种无采血血糖测定方式是使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薄皮肤测定血糖的"葡萄糖"的技术。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皮肤非常薄,可以适当流动血液,电波也可以通过组织,因此可以通过传送低电力无线电波来测量血糖。但准确性尚待明确。
目前“糖友们”主要监测血糖的时间一般是空腹血糖,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此外餐后2小时的血糖监测,可以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能较好的反映进食与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此外还有运动后、睡前监测血糖等等。
无论是怎么测试,以及测试的时间段问题,如果可穿戴设备可以解决测血糖变化的趋势和曲线,以及随时随地采集,那么对于“糖友”的监测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可以根据血糖的变化,决定自己如何用药,包括如何去控制饮食的变化等等。这一点,无疑是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