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0年是小鹏的风光之年,小鹏汽车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营收达到58.44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151.79%;
汽车交付量达到27041台,同比2019年增长了112.5%;
毛利率首次转正,达到了4.6%,同比2019年财年的-24%提升了28.6个百分点。
虽然还在亏损,但是净亏损为人民币27.32亿元,较去年36.92亿元大幅收窄。
这些数据表明了小鹏已经完成了从创业公司到上市公司的转变,整体情况很好,但倘若深究,并且横向对比其他造车新势力,小鹏的这一份年报,真实水平如何呢?
毛利率,有糖也有玻璃碴
小鹏的毛利率很亮眼。
在第三季度之前,小鹏的毛利率还是负的(-2.7%),从第三季度开始,小鹏的毛利率拐点到来,达到了4.6%;第四季度的毛利率更是达到了7.4%。
至此,「电动三傻」中的另外二傻的全年毛利率,也实现了转正,意味着电动三傻都摆脱了“每卖一辆车都要亏钱”的情形:理想全年毛利率最高,为16.4%,蔚来全年毛利率次之,为11.5%,它们的毛利率水平,均高于小鹏。
这里,有两个问题可以探究,小鹏的毛利率为何能转正?为何它的毛利率又落后于理想和蔚来?
小鹏的毛利率转正,与P7的规模交付相关。
根据小鹏的财报,小鹏毛利率会转正,与更好的产品组合、降本增效相关。
更好的产品组合,指的是2020年4月发布的P7贡献了绝大多数的交付量:2020年,P7交付量达1.51万辆,占到了小鹏全部交付量的56%。
而P7交付的快速增长,又离不开小鹏门店数量的迅速增长。
截至至2020年末,小鹏共有160家销售网点和54家服务网点(合计214家),覆盖了69个城市,而在2019年,小鹏的销售网点和服务网点加在一起仅为148家,覆盖城市为51个。
通过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来实现交付量的迅速提升,交付量的快速提升让小鹏的规模效应越来越显著。
规模效应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固定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张被摊薄,从而导致整体成本下降,提高了制造效率,也就是年报中提及的“降本增效”,从而带动毛利率的提升。
小鹏的毛利率转正,交付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正在体现。
那为何小鹏的毛利率落后于蔚来和理想呢?
有两个原因。
其一,小鹏的门店经营效率不高。
将小鹏的门店数量、覆盖城市与蔚来和理想进行对比,蔚来〉小鹏〉理想;而论交付车辆,蔚来〉理想〉小鹏。
因而要论门店平均运营效率,小鹏并不占优,即使小鹏的销售网络在快速搭建,遍地插旗,也难以获换取较高的交付量。
这或许跟小鹏的门店的授权模式方式有关,小鹏的160家销售网点中,自营网点仅为72家,其余为授权店。
授权店不容易做到服务和体验的统一,小鹏对授权店的布局和管理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导致了加盟店在选址、客户体验、品牌宣传的质量、客流量参差不齐,对消费者的购买产生了影响。
相比蔚来、特斯拉、理想等的直营模式,效率就显得低得多。
而这里,也可以解释为何蔚来的毛利率高于小鹏,蔚来的单点运营效率高于小鹏,在门店数量相差不多的前提下,交付量更高,因而规模效应要比小鹏高。
因而,小鹏在不断授权加盟店,提高交付量达到规模效应的同时,是否也要考虑下加盟店的效率呢?
其二,技术路径不一致。
理想与小鹏、蔚来采用了不一样的技术路径。
理想采用的是增程技术方案,它的成本结构上,增程器的部分,理想可以借助传统汽车的成熟产业链,在成熟产业链里,特定零部件的采购价格较低,于是带动了整车制造成本的下降。
增程式的方案,也不像纯电动汽车那样对绿牌政策强依赖,也可以获得更多燃油客户的订单,提高了交付量,叠加理想只有一款车,规模效应比其他两个品牌都强。
在这两方面的结合下,理想的毛利率在三傻中位居第一。
而蔚来和小鹏走的是纯电动路线,自主研发智能化、零部件、动力电池等成本较高,因而毛利率较低。
但「于见专栏」认为,纯电路线终归成为主流,小鹏和蔚来前期的毛利虽然不高,但是投入的成本、前期的试错,终将化成品牌的护城河,对后期的发展是有益的。
倘若之后理想发布纯电车型,也是要将这条路走一遍的,毛利率大概率会被摊低。
但小鹏、蔚来的毛利率继续提升却是高确定性事件。
一方面,销量就是一切,随着交付量的逐渐提高,规模效应进一步强化。
另一方面,随着动力电池成本降低,比如用成本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替代三元电池,事实上,他们也这么做了,小鹏P7推出磷酸铁锂版本、蔚来推出的磷酸铁锂电池包,都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因而,从毛利率的角度看未来的小鹏,有糖也有玻璃碴。
股东变对手,小鹏还是有底气
将时间回溯到2019年11月,小鹏还在C轮融资的时候,引进了小米作为战略投资者。
但如今的小米,也下海造车了,3月30日,雷军在发布会上官宣造车计划,一举让其从小鹏的投资方变成了竞争对手。
如今在小鹏2020年年报的股东列表上,已经找不到“小米”和“雷军”的身影。
早在小鹏的照顾说明书中,提醒了或许不能和战略伙伴继续合作的风险。
编辑
另一个还能在小鹏的年报列表中找到身影,也要造车的股东是阿里,其通过淘宝为小鹏注资本。
▲年报中股东情况
在2020年11月,阿里巴巴、上汽集团和浦东新区宣布联合打造“智己汽车”,如今已经有了量产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也减持了一部分小鹏,在招股说明书中,阿里持股14.4%,到了2020年年报,持股已经被稀释和减持到了1.3%。
▲招股说明书中股东情况
小鹏慌吗?
慌不慌难以知晓,但影响的确存在。
如今这两位大股东,一来分走了小鹏的一些名气,在造车的红海中讲述新的品牌故事,例如小米存续时间长,相比小鹏这类白手起家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形象更升入人心,不仅让市场竞争更激烈,也分走了资本市场一杯羹。
二来阿里和小米,有各自的造车优势,阿里既拥有强大的数据库,亦有自身研发的操作系统;小米拥有强生态系统和研发能力、资金实力雄厚,在他们造车之前,这些技术可以合作,可以共享,但他们一旦造车,这些优势就是他们各自品牌的赋能,共享就拥有了不确定性。
那怎么办?
小鹏必须拿出自己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帮助其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名声,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与其他造车厂商,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小鹏的自动驾驶。
为什么小鹏要把“自动驾驶”作为优势?
其一:
小鹏的创始人何小鹏就是做技术出身,他信奉的就是“智能汽车是未来”,因而自小鹏诞生时起就锚定自动驾驶,走技术路线;这一点是与互联网出身的李斌(蔚来)、李想(理想)打造的品牌不一样的,蔚来信奉服务、理想坚持实用。
从研发费用率就可以看出来,小鹏的研发费用率在2020年高于理想和蔚来。
编辑
将其绝对值进行对比,小鹏的研发费用,每一年都比理想高,虽然金额不如蔚来高,但考虑到蔚来的营收体量,小鹏的研发费用投入不低的。
其二:
小鹏是特斯拉的跟随者,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是绝对跟随者,小鹏自当不落后。
那小鹏的自动驾驶,真的有优势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年报中,小鹏大肆宣扬的它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Navigation Guided Pilot,NGP),搭载的XPILOT系统,这个词,在小鹏年报中出现了75次。
可以成为优势的原因是全球只有三个自动领航辅助驾驶,分别是特斯拉NOA、蔚来NOP以及小鹏的NGP,有这个系统,意味着已经站上了智能汽车的领先线。
将这三者进行对比,小鹏在价格上最具备优势,且在硬件配置上最豪华,因为感应器多,为辅助驾驶带来优势,在平均百公里接关次数、变道超车成功率、匝道、隧道通过成功率上表现突出,且在性价比上完胜特斯拉NOA和蔚来NOP。
因此,即使当初的股东变成了对手,市场竞争更激烈了,现阶段的小鹏也有自身的优势,它可以凭借自动驾驶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结语
通过对比小鹏年报中几项重要的数据,虽然小鹏交付量等数据比不上其他造车新势力,但其有独特的优势,自动驾驶和品牌护城河在日益进步;但同时,小鹏也非没有软肋,快速扩张带来的弊病,或会拖累小鹏的行进步伐。
进入2021年,新势力们已经走出了“缺钱”的问题,除了自身的市场开拓和智能汽车的发展,横亘在他们面前的,还有更现实的问题,整个汽车行业的缺芯。
3月末期,蔚来因为缺芯,合肥江淮蔚来制造工厂暂停生产 5 个工作日;小鹏虽然没有停产,但是总裁顾宏地表示,小鹏的芯片供应只能维持两到三个月;而理想汽车表示,目前已经存在库存风险。
由此造成的,是部分销售终端新车交付时间延长,终端价格上升,这给正在复苏、急需扩大市场的小鹏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小鹏要怎么度过缺芯寒冬呢?
今年恐怕要与其他新势力们共同挨冻了,因为大家都没有做准备。
但这个冻不能白挨,新势力们纷纷传出造芯自救,小鹏也不例外,其传出在中美两地同时开启自动驾驶芯片研发项目,踏入芯片领域。
这也是一条初期艰难,后期乘凉的路,一方面可以降低对海外芯片设计、制造厂商的依赖,继续深化技术的护城河,另一方面,相比集中采购芯片,倘若自己研发的芯片可以量产,采购费用可以大幅降低,从而降低整体成本。
看向未来,相信“技术宅”小鹏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