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中台系统升级,“再造”线下商超

商业数据派 2020-11-03 阅读: 9,858 次

每一个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文/秋实

 

中国零售行业在2020年迎来一个拐点。

 

一方面,是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等高调杀入生鲜百货领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也获得了巨额融资。另外一方面,不能被人们忽略的,传统零售中的实体企业——以商超为代表,正在经历全面数字化的升级。

 

10月30日,多点 Dmall 总裁张峰透露,多点已经完成28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兴投资本、国调基金联合领投。于此同时,在10月19日,阿里宣布拟向高鑫零售投资280亿港元,交易完成后,阿里持股比例将增至72%,成为高鑫零售控股股东。

 

与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B2C平台的融资意义不同,多点的这笔融资、阿里的增持,更映射了传统商超的数字化变革进行时。

 

而随着技术对新零售服务能力的加深,数字化进程正在从前台,逐步走向中台、后台。

 

从前台切入,线上线下融合拓宽销售方式

 

2017年,多点Dmall开始对物美门店做全面的数字化改造。一年后初有成效,截至2018年10月,北京物美联想桥店同比利润增长113%,整体业绩增长49%。而在改造之前,这家店原本每个月的净亏损额约为100多万元,在北京物美亏损大排名的倒数前三名。

 

刚开始,改造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全部数字化,“每天有多少顾客来,每一个商品销售的情况,被哪个顾客拿走了,需要一一对应;店里的哪些商品马上要卖完缺货了,哪些订的货到仓库了,还有哪些货在供应商那处于合同阶段等等”。

 

全部数字化之后,原本模糊的问题逐渐清晰,才能根据数字优化、调配、解决其中的问题。

 

线上线下的信息打通,听起来简单,但实际落地的时候挑战就接踵而至。比如,总部系统和门店系统之间并不是实时同步,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换是以日结的方式批次上传或下达。

 

大润发CTO陈俞安曾在接受澎湃采访时提到,如果零售企业想基于LBS,以店仓合一的模式,给门店周边的用户提供到家服务,不仅需要集中式架构来承接所有用户的App或第三方平台,还需要让部署在集中式架构中的业务系统与每个门店的系统进行数据交互,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混合式架构,即一部分业务系统在集中式架构中,一部分业务系统在线下的分布式架构中。

 

近两年,传统商超的数字化脚步在明显加快,但主要的变化仍然在前端,比如会员体系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支付体系以及到家业务上。

 

 

以到家业务为例,上述头部商超都已经完成了多渠道布局,在各大电商、外卖、小程序,甚至自建App,力求不错过每一个流量来源,增加消费者的触达。

 

到家业务的订单履约这件事,也涉及诸多环节,包括捡货、配送、支援、实时监控等,需要系统根据订单情况、门店人员情况、道路情况甚至天气情况,做实时的预测与调整。在这一点上,与美团、滴滴的订单分配有类似之处,但涉及门店情况更为复杂。

 

的确,从销售渠道的布局,带来的利益变化是最直接的,也非常有成效。

 

华中地区最大的连锁超市中百集团在2020北京消费品博览会上表示,2019年中百仓储通过多点Dmall数字化渠道实现了全年6亿元GMV,2020年前9个月,累计实现GMV 6亿元,达到了去年全年的水平。预计2020年GMV达到9亿元,其中电商渠道将实现3亿元的GMV。

 

此前,重庆百货也对媒体透露过,2019年全年智能购(到店业务通过智能终端自助支付)的销售额是10个亿,O2O(到家业务)是2.5个亿。但是仅今年一季度,在智能购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6.5个亿,O2O是1.7个亿。

 

麦德龙中国的深度转变,也是一个非常鲜活的案例。

 

此前,麦德龙以B端大客户的销售为主,在被物美收购后,从北京的四家门店开始,做了深度的数字化改造。

 

据麦德龙CEO康德介绍,通过O2O全渠道零售,将优享会员结合多点的线上渠道实现面向普通消费者的2C销售,从5月份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80万的付费会员,预计2021年将有100万会员。

 

但这还远远不够。

 

无论到店还是到家,物美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认为,关键是要实现一体化,而不是简单给传统零售增加一个线上渠道。所以,多点为传统零售提供了一个零售业操作中台Dmall OS,对于商家而言,通过几百个系统让线上线下会员、商品、供应链、促销和价格、日常管理、库存的统一,做到零售各环节的数字化、一体化,最根本的是底层信息数据系统、人工智能支持系统的统一。

 

向后端走,数字化中台提升运营效率

 

疫情给了实体零售重磅一击,也给了他们全面拥抱线上化的决心。

 

“今年我们明显能感觉到,疫情之后,商超都在主动寻求全面的数字化——除了拼团 、直播等电商新业务的需求,商超们都希望能在后端供应链、人员管理上有效率提升。”多点Dmall合伙人刘桂海在接受《商业数据派》采访时称,一方面是疫情的催化,另一方面,我们的能力也有质的提升,放在两年前,可能商超想用,我们也想做,但却无法落地。

 

零售商在传统IT时代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全渠道库存无法统一管控、无法持续触达顾客、供应链协同不充分、没有统一的全渠道会员管理体系、新品开发效率低等等。

 

而目前数字零售系统在这些方面,都有质的改善。

 

众所周知,在商超运营管理中,商品管理和陈列是一门学问,也是一家商超的看家本领。在传统商超里,这些高度依赖人工的经验,而现在都能通过数字化的系统实现。

 

比如,基于商品品类的框架,通过AI算法做商品体检——品类覆盖度是不是够全?有没有季节性低动态销售的冗余?商品相似度陈列效率是不是够高?在体检之后,结合商圈差异、门店用户画像、货架资源等,还可以给出一键新增/淘汰替换选品的建议,从而做到千店千面。

 

 

而在商超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供应链管理方面,也可以做到充分的数字化。

 

零售商家和供应商可以通过在线系统做充分协同,从签约、选品、补货、促销、数据,到更加深入的联合预测、联合生意计划,都可以在平台实现。信息的透明度提升,不仅有利于提高运营效率,还能杜绝暗箱操作。

 

疫情加重了传统商超的营收压力,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在眼前:后疫情的第一个双十一,商超该如何从电商那里抢夺用户的注意力,提升业绩?面对线上线下的双向购买峰值爆发,又该做哪些调整?

 

刘桂海称,线下的促销和线上有本质的区别,就是比较忌讳前15天累计,最后一天爆发。因为线下是分布式的,每一个店商品的承载力和到用户端物流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像中央电商把所有的货都存在一个大仓里,集中规模化发货。

 

但为了应对双十一这样的大促,需要打造高弹性供应链。“通过我们的数字化系统,推出分区拣货,包括员工的管理、排班的管理,越到大促的时候(效果)释放越明显。”

 

在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也在倒逼传统商超在组织架构上的革新。中百仓储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何飞称,中百成立了一个新业务事业部来承接所有的数字化改造,是为驱动整个组织提升效率:包括总部的采销,包括门店的运营体系,包括数字化驱动商品采购、驱动门店履约都会有比较好的改善。

 

“再造”线下商超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每一个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线上零售依然只占中国整个商品零售不到30%的份额,而线下零售依然占有超过70%的比例,只有拿下了这个市场,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让中国零售产业全面数字化。

 

事实上,在2019年底,这场商超在中台的数字化升级争夺战已经打响。

 

2019年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副总裁、天猫超市总裁李永和提出,“天下超市,融合共生”的口号。中百与多点Dmall OS在系统级层面的深化合作,也是始于2019年底。

 

多点Dmall、淘鲜达的终极目标是类似的,但双方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

  •              多点Dmall对传统商超的痛点非常清楚,并且在跟物美超市的磨合当中已经达成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              淘鲜达出自阿里巴巴体系,有很好的技术架构和对新零售的理解,加上盒马的打磨,阿里系强大的资本助力,也是最有实力的玩家;

 

另外,站在新零售门外的,还有美团、京东到家等从外卖配送切入的竞争者,在虎视眈眈。

 

商超数字化升级,这件事情的门槛其实非常高。

 

首先,难点来自于商超本身的运营难度,是线下零售中最高的

 

“由于品类众多,商超的运营复杂度是百货的十倍。”刘桂海坦言,通常做商超运营负责日用百货部分的人,跳槽去百货的话,可以管理全盘;但做百货运营的人,来商超就只能负责其中的一个品类,因为生鲜、面食甜点等的管理复杂度也非常高。

 

另外,需要有数字化的技术能力,以及能深度打磨的场景能力。比如在数据中台的能力上,底层计算搭建,算法、分析、可视化和建模能力的数据能力,以及用户、商品、场景数字化的能力,都要求比较高。

 

所以在如此多的竞争者中,目前也只有阿里和多点在这件事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一方面,是电商巨头将多年数字化管理经验的分享,一方面,也是多点这样的新生业态,将传统零售与科技之间的链接。

 

从技术渗透到商业,从前端到后端,技术驱动的商超运营,在各个细分环节上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与影响着这个传统行业。

 

润物细无声。有时候商业的巨变,往往就是由这样的无数个点滴细节的汇聚。

商业数据派
数据和故事,透视商业本质。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