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边前两天出了个奇葩新闻,说是共和新路这一块有家修车铺的周老板,喜欢在自家店门口的马路上撒钉子,每天大清早起来就开始撒,一直撒到晚上九十点钟关店为止。
周老板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钉子把路过的汽车车胎扎破,然后就能让“生意自己送上门”……可想而知,这种操作的风险非常大,运气稍微差点就很可能诱发一场交通事故。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周老板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下,终于是在前几天酿成了大祸。一位路过该段道路的路人因为电动车被路上的钉子扎爆胎,当场摔成了腿骨骨折,进而引来了警方的关注。
一番调查之后,周老板被当地警方当场抓获,然后就是这个新闻最奇葩的地方了——过去我们看到类似新闻时,经常能看到当事人以“我不知道这个行为犯法”、“我也不晓得车胎炸了会这么严重”之类的理由为自己开脱。
可这位周老板完全不一样,因为在警方调查后发现,原来这位小周老板的父亲老周,就曾经因为“在马路上放置刀片”而获刑3年半,现在都还没出来呢,结果外面的小周老板又“子承父业”的做起了类似勾当,实在是有些让人无语。
看了这个新闻之后,小柴的第一反应就是“人啊,果然还是得多读书”。
同样是一个“客户没有需求,我们就主动去给他创造需求”的思路,这对周姓父子只能想到“去马路上撒钉子、放刀片”这种既危害了他人安全,同时还效率极其低下的手段。
而那些拥有着大量饱学之士为其出谋划策的大企业,却能顺着这条思路走出一条让财富滚滚而来的康庄大道。
举个例子吧,被誉为电气时代最重要发明的电灯,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是人类社会最不可获取的电器之一,而现如今大多数普通灯泡的使用寿命往往只有1000小时左右。
你以为这是因为灯丝材料的限制,导致我们无法在技术上提升灯泡的寿命吗?
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在上个世纪人们所使用的灯泡寿命基本都在2500小时以上,是目前普通灯泡寿命的足足2.5倍。
这一改变并非是因为人类在世纪之交发生了什么变故导致技术退步,而是因为在1924年的圣诞节期间,包括飞利浦、通用电气、欧司朗等当时市面上主流的电器企业在日内瓦一起开了个碰头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唉呀妈呀,现在我们哥几个生产的灯泡质量实在是太好了,消费者买一套回去能用个好几年都不需要更换,这样下去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要卖不出去再车间里堆成山了!”
对于这一现状很不满意的几大企业一起倒了倒苦水、发了一通牢骚后,很快就达成了共识——“我们必须要做出改变”。
于是乎,一个名为“福玻斯”(phoebus)的秘密同盟成立了,结为同盟的几家企业约定以后大家都只生产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内的灯泡,用以促进灯泡市场的消费,在售价不变的前提下大家都能一起赚到更多的钱。
在这份盟约里,甚至还规定了如果有同盟内的企业违约生产出了质量更好的产品,就要向其他企业缴纳一笔罚款,而罚款的数额直接与你生产的灯泡寿命长度有关,超出1000小时的部分越多,罚款越重。
很多人觉得这种组织就像是小说故事里的阴谋论一般荒诞,但事实上这个组织是确实存在的。
在1942年时美国政府还曾经出面控告通用电气,控告的名义就是“通用电气和其他企业进行非法价格协商以及不正当竞争”,在1953年美国法院又因通用电气故意降低灯泡使用寿命的行为而对其进行了警告。
与此同时,在民间的统计数据也证实,在整个20世纪的后半段以及21世纪初市面上的电灯泡使用寿命,确实减少到了1000小时左右。
“福玻斯”这个名字来自于古希腊神话里的光明之神,不过虽然取了这么个光明神的名字,这个组织实际上却是通过向人类出售“光明”的方式来为自己赚取高额利润,甚至还嫌不满足的在产品寿命上动手脚,实在是讽刺。
真正让这个靠“人为地为消费者创造更换灯泡需求”的组织消失的契机,并非是哪一国的法律部门出面进行了制止,而是因为技术的进步——使用寿命长达100,000小时的LED灯的出现,让电灯泡都逐渐退出了我们的生活,“福玻斯”组织自然也不攻自破。
但并不是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带来的都是好的方面,就比方说在手机这一块。
年纪较大的朋友一定还有印象,在距今已经有些年头的2G时代,当时的手机市场上大行其道的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而在当时,一部手机的设计寿命往往都是动辄5、6年起步的。
有个老段子,说一个犯人在进班房之前找地方埋了一大箱BB机,坐了十几年牢终于出狱后,带着小弟一起挖出了这箱机器,满以为从此以后可以靠着这批BB机活的意气风发,结果发现外面的人们已经用起了智能手机,BB机早已成了过时的老古董。
虽然这个段子最初强调的重点是科技的进步之迅速,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在那个时代的人们认知中,电子产品也和其他工具一样,都绝不是什么寿命只有一两年的短命鬼,也许会过时过气,但绝对不至于过个几年时间就卡的没法用。
可事实上如今的智能手机还真就往往只能用个一两年,再往后就卡的不行,不只是没法流畅运行最新的app那么简单,而是连一个简单地短信、通讯录都打不开的程度。
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商家的有意设计。
前几年一度闹得很大的苹果降频门就是一个明证,随着新版iPhone的发布,苹果会有意地在系统更新中对旧版iPhone进行降速,迫使消费者提前购买最新款的苹果产品。
由于当时这件事做得实在太糙,用户们手头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就掌握到了铁证如山的证据,苹果几乎没有什么辩驳的余地,只好光速道歉并用实际行动表示“我错了,对不起,但下次还敢”。
转眼几年时间已过,苹果并没有因为当初的降频门倒下,反倒是消费者已经自我适应了“智能手机就该一两年一换”的频率,甚至还形成了自发鄙视一部手机用好几年的“抠逼”的风潮……
对此小柴只能说,这一届的韭菜真的是太好啦~
如果说上面这几个例子,还只是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做文章来创造“需求”,那么后面这个案例显然做的就更加彻底,同时也走的更远,可以说是真正帮助消费者“从无到有”的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需求。
3721,一个新生代网民可能会感到颇为陌生,而国内老网民一听到就忍不住开始肾上腺激素飙升的神奇网站,人们曾经送过它一个雅号“我国第一个并且是最大的流氓软件之一”。
有人说,正是3721中文上网让大陆网民第一次认识到了什么叫做“电脑病毒般野火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同时也给这一代网民的心智里深深烙下了“IE浏览器=巨卡的浏览器”的印象(因为3721自带的“上网导航”功能会导致IE浏览器内存严重不足,响应速度随之下降)。
有网友做过“如何彻底卸载3721”的教程,全流程真的是无比繁琐。
看着这一大堆有的没的,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感到有点脑子发昏了?
但问题在于,如果你不按照这个攻略来对其进行卸载,那么这个阴魂不散的软件就会在你以为自己已经卸载掉它的第二天,准时准点地重新出现在你的电脑里和你打招呼,同时强制占用掉你PC上那点可怜的内存,让你什么正事都干不了。
可以说,正是3721的出现,为整个中国互联网届的流氓软件生产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那之前,从来没有人想过原来可以通过不给用户软件卸载渠道这种邪门的招式,来保证自己软件的装机量。
(引用一段早年网友对3721的评价)
铺垫了一大堆,现在可以来说出3721是如何给“中国网民创造需求”的了。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个人,那就是国内互联网借鼎鼎大名的红衣教主周鸿祎,其后来开发的360系列产品在国内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现在问题来了,你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吗?360这么一款安全软件,在那个网民们连防火墙是干嘛的都不知道的年代,是如何异军突起的?
其实就是因为3721中文上网这类流氓软件的盛行,事实上360早期能够胜过一干同类型杀毒软件的关键,就在于他的核心竞争力根本不是什么杀毒,而是能够强制一键删除掉大多数流氓软件。
有意思的地方来了,大伙不妨先猜一下,3721中文上网这一开启了大陆流氓软件先河的“伟大软件”是谁开发的?
没错,还是周鸿祎。
虽然从3721到360之间发生了很多插曲,但从结果上来看,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例教科书式的“先为用户创造出一个原本没有的需求,再通过满足这一用户新需求的方式从用户那儿大赚一笔”的商业逻辑实例。
在3721中文上网出现之前,懵懂的国产软件商所开发的软件,甭管好不好用,反正到卸载的时候都是点两下鼠标的事情罢了。
而通过3721带来的流氓软件时代,让“卸载软件”成为了一项专业人士才能胜任的复杂任务,普通小白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电脑被各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流氓软件全家桶占据,运行速度一日慢过一日。
而这个时候,号称“小白救星”的360再横空出世,以拯救者的姿态为大伙带来简单快捷地“一键强制删除”功能,顺势摇身一变站上了中国PC用户装机必备软件的榜单上,对于这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古人有句话形容的非常贴切——“杀人放火等招安”。
聊了这么多,其实小柴今天要说的中心思想其实很简单,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说穿了都非常简单。
就比方说今天这个“用户没有需求就主动去给他创造需求”的商业逻辑,你要说他复杂吧,可就连这次上海那个给大马路上撒钉子的修车铺父子都能想到,只不过最后实际采取的“需求创造”方式过于生硬、愚蠢了。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人啊还是得多读书。
明明都是相同的一个思路,可有些人就是能借此玩出一堆花活去合理合法地赚大钱,而另一批人却只能“子承父业”的去大马路上撒钉子,赚点昧良心的辛苦钱不说,最后还得进到局子里去父子团圆。
主笔 | 阿虚
编辑 | 四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