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印象团队:用To C的矛去攻破To B行业的盾

郭涛 2020-08-25 阅读: 6,317 次

据说,印象笔记是许多编辑、记者的心头爱。印象笔记的拍照、录音和文本编辑等功能完全可以满足实时采访和编辑的需求。这些都属于印象笔记最典型的应用。

可你知道有人将印象笔记当成传递爱情的纽带吗?有一位印象笔记的用户,因为与太太分居两地,所以他们使用同一个账号,记录每天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有时差,但是每天打开电脑后看到及时更新的内容,比收到书信的心情还激动愉悦。微信图片_20200821151342

Oh,My God!印象笔记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现在可以十分肯定的一点是,印象笔记不仅可以满足个人和C端用户的“创新”需求,而且有了独立的企业版App——印象团队。

印象团队?听起来不像是一个产品,更没有传统企业级产品那种冰冷、机械、晦涩的感觉。印象团队到底与你随处都在使用的印象笔记,以及印象笔记企业版有何不同?

“分”得有理

早在2012年,Evernote便以“印象笔记”的中文名进入了中国市场。短短几年间,中国已成为Evernote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最开始,印象笔记只是一款面向个人消费者的SaaS产品,2015年虽然衍生出印象笔记的企业版,但两款产品都包含在一个App中,有点像“连体兄弟”。

毕竟是定位和功能有所差异的两款产品,虽然有些使用场景适合在C端和B端同时进行,但两个场景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子集问题,而是交集。印象笔记“人如其名”,就是一个面向C端用户,进行个人知识整理、信息汇总和分享的工具。然而企业团队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办公场景,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在信息上的协作问题。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脱胎于印象笔记的企业版产品是时候独立了。2018年,Evernote完成中国业务的拆分,印象笔记重组为独立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实际上也加速了印象团队的诞生。

2020年3月5日,印象团队宣布将独立上线;7月10日,2000多位用户完成对印象团队产品的内测;7月15日,印象团队正式亮相,仅仅一周内便有万余个团队注册并开始使用;8月3日,印象团队持续演进,最新研发的超级笔记编辑器嵌入到印象团队中,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协作效率显著提升。

印象团队给人的感觉犹如横空出世,它标志着从此印象笔记、印象团队将是两个独立的App,分别面向C端和B端市场。

从C端市场深入B端市场,难道是印象笔记在C端市场触碰到了增长的天花板?不像!是为了获得新的更大的增长点?肯定有扩大收入这个原因,但是否还隐藏着更多良苦用心呢?

印象团队的诞生并非一穷二白,也不像一拍脑袋的临时动议,因为2015年已经有了印象笔记的企业版,并且在过去几年中服务了两万多家企业的数十万用户和知识密集型团队,包括律所、投融资机构、教研团队等。印象笔记的企业版更多是服务大企业中的中小团队,比如某个部门或者某个项目小组。这也是印象笔记企业级基因长成的过程。

其实,印象笔记一直都有做To B产品的想法,因为其最初的定位就是做“第二大脑”,而这个大脑不仅仅服务于人,还服务于企业、团队乃至整个社会。在完成与Evernote的拆分,又拥有了在中国本地强大的研发团队之后,To B的基因得以凸显,无论是客户的需求、技术的成熟度,还是印象笔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都促成了印象团队的诞生。

2020年的这场疫情确实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改变了很多,线上办公成了“新常态”,也引发了在线办公文档、视频会议等企业办公协作产品市场的爆发。因为时间上的巧合,印象团队也被当成了“随波逐浪”的企业办公协作市场上的一名新兵。不过,印象团队从来没有想过“借风口而飞”。印象团队完完全全来自于企业客户的需求。

从2019年实现中国本土化之后,印象笔记就着手对上千家企业和团队进行了调研,其中直接走访的各种行业和类型的企业过百家,倾听这些团队中管理者的诉求和应用痛点。比如,当前在异地办公、随时随地需要协作的情况下,企业和团队更注重人的连接,不仅要找到正确的人,还要关键信息的支持,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推动项目前进。在决定推出独立的App之前,印象团队已经有了清晰的判断,B端产品需要实现哪些必须的功能,以及如何在企业协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印象团队的定位——“企业办公的核心工具,团队协作的首选应用”。

在做一个通用工具,满足大多数企业客户基本办公协作需求的基础上,印象团队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对垂直行业和应用场景上的深挖和适配,以服务知识型、信息密集型和远程工作型的团队为重,并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决不做类似“印象文档”、“印象会议”这样的产品,而是采取与生态伙伴合作的方式实现这些功能。

印象团队继承并发扬了印象笔记的诸多功能、技术的稳定性以及优秀的用户体验,虽然两者后端的研发和技术支撑还是一个团队,但印象笔记与印象团队已经是两个独立发展的产品,两者要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到极致。印象团队的使命是形成一个团队的知识库,使得团队中的人与信息形成有机连接。这也是印象团队的独特优势和切入点。

微信图片_20200821154024
“黏”字诀
谈及互联网产品及服务,绕不过去的一个词就是——“黏性”。有了用户的黏性,产品的演进、服务的变现都不在话下。

还是先听听用户口中的印象笔记是什么样的吧:

“印象笔记,越用越离不开。”

“印象笔记,我从读大一一直用到现在……爱了爱了!”

一位设计爱好者,同时也是ACG爱好者以前曾是另一家笔记产品的重度使用者,在2012年使用过印象笔记后,不仅立刻完成了从原笔记产品向印象笔记的迁移,并且表示印象笔记的所有细节和设计让他感觉记录笔记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黏性是什么?一句话,良好的使用体验。

毫无疑问,印象笔记是一个黏性非常强的产品。印象团队怎样才能延续并增强这种黏性?

印象团队针对企业和团队的办公场景新增了诸多核心功能,使其更符合企业用户的使用习惯。印象团队在上线之初便推出了100+项功能,覆盖了20+通用的办公及协作场景。企业和团队用户通过使用印象团队,可以快速满足纸质资料电子化/上云化、团队协作线上办公、团队云端资料库搭建等核心需求,同时还可以利用丰富的场景化模板库,一键搭建HR/销售/客服/运营等职务类应用环境,以及教育/律所/金融投资机构等行业类的多种在线办公空间。
基于8年来服务知识工作者和知识驱动型团队的经验,印象团队沿用公有云SaaS模式,提供丰富的多端(包括Windows,Mac,iOS,iPad,Android)客户体验,在全面兼容印象笔记强大知识管理功能的同时,进一步为高效团队提供完整生命周期的团队信息云端管理、根据场景和流程灵活可定制的协作体验、完善的安全及权限管理等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的印象笔记超级笔记编辑器已经上线。

印象团队一方面运用最新的技术持续提升产品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联动生态合作伙伴,不断拓展产品的外延,为企业和团队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从收费模式上看,印象团队与印象笔记一样,都崇尚“先用好,再买单”。这种“口碑效应”也是印象团队所依仗的。印象团队的基础版免费,需要用到关键的增值点时再付费。

与许多C端的产品需要用户自己摸索不同,B端产品的应用通常需要专业人员的辅助或指导。印象团队采用了“扶上马再送一程”的策略,联合业界精英共同推出了高效团队训练营,帮助企业从团队理念、团队管理、团队协同、团队工具等方面,打造高效团队。

在武侠小说的天地中,那些掌握了“黏”字诀的武林高手,通常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用小力胜大力,并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印象团队能否发挥“黏”字诀的威力,直接关系到能否达成千万元级的收入目标。

小草还是大树?

“小草长不成大树”,很多时候我们谈及To C到To B市场的转换时,经常会抛出这样的基因论。从印象笔记到印象团队,虽然同根同源,却很有可能长成To C和To B市场上的两棵大树。
从用户基础来分析,70%的用户都是在工作场景中使用印象笔记,虽然这并不能说明印象笔记的用户就一定会转化为印象团队的用户,但是场景的相关性一目了然。从印象笔记企业版这个产品身上已经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CTo B或C2T的趋势和特征。如果用户在C端的应用和体验很好,当他们再有进一步协作和共享的需求,而现有C端产品又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时,就有极大可能向B端产品自然延伸。印象笔记在C端庞大的客户群体基础,为印象团队在B端获客提供了助力和牵引。

从应用和商业模式上看,虽然同样是To B,也会有不同的Go to Market形式。一种是传统的to大B模式,有固定且繁琐的产品和服务采购流程、周期,涉及销售团队、决策人等,一笔订单动辄就是数百万元级别,且整个项目的落地和实施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印象团队最理想的用户团队规模是5~20人左右,每人每年只需398元的服务费用。这就是所谓的to小B模式,它更接近To C或者Freemium的模式。印象团队开放用户免费使用,同时提供高级功能,当团队协作需要用到这些高级功能的时候,自动升级付费转化成付费用户。

可以说,印象团队是带有强烈“To C风格”的To B产品。印象团队没有传统企业拥有的销售人员,它在产品设计、营销思路、使用模式等多个方面都“复制”了印象笔记在C端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像印象团队这样一个客单价数百元的企业级产品,如果采用与合同额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级的企业级产品相同的销售模式,那才真成了“笑谈”。

互联网企业的跨界颠覆,让传统的金融、制造、出行、零售等领域完全变了模样。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开始借鉴“互联网思维”实现自我颠覆。互联网企业也好,传统企业也罢,相互借鉴、碰撞与融合的结果,就是再次验证了那句话,客户体验才是第一位的。印象团队用To C的矛挑战了To B行业的盾,为企业和团队协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2020年,印象笔记成立8周年。8月,印象笔记北京办公室喜迁新居。独立的印象团队App上线,则是喜上加喜。

 

郭涛
以“云”为基,以“数”为魂,以“智”为道,新IT,新经济。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