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从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 女性群像剧为什么成了暑期档最大赢家?

松果财经 2020-07-25 阅读: 7,288 次

这个夏天,讲述“小女子不才,未得公子青睐”的苦情故事已经老去,歌颂“但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奋斗故事野蛮生长。

从《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女性群像剧遍地开花,包括之前的《怪你过分美丽》、《北京女子图鉴》等等,加上暑假一直风头很旺的由芒果超媒打造的《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些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以女性为主角,而且是一大群。

从芒果TV的公开播放数据可以看到,现在《姐姐们》的播放量稳定在2亿多,豆瓣评分达到8.4分,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113.4亿,同样的《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也是不缺微博热搜和相关话题。可能是这个夏天女性角色过于亮眼,也可能是30+字眼过于灼热,让不少人产生疑惑,为何这些女性群像的电视剧和综艺可以成为顶流?

从姐姐到三十而已 女性为何成为暑期档的关键词?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之前,娱乐圈,或者说影视圈还没有真正抓住“她时代”潮流,像是之前几部剧《怪你过分美丽》、《谁说我不结婚》、《不完美的她》都没有像《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这般引爆话题,创造这么多热搜和播放量。

《三十而已》上线7天播放量11亿,单日播放量破亿,相关数据增长甚至超过了《庆余年》,一天上了8个微博热搜,《二十不惑》也是热度可观,对比其他几个,《怪你过分美丽》、《不完美的她》其他一些剧,虽然都是女人们的故事,但似乎有着同人不同命的结局。

可以说,《乘风破浪的姐姐》将娱乐圈的“她时代”推向了高潮,从社会新闻热点到娱乐八卦,都让女性成为这个暑假的关键词。用一群观众足够熟悉,业务力“在线”,兼具人气与实力的30位30+明星姐姐们让观众一饱眼福,算得上是一场视听盛宴。这也是为什么芒果超媒可以凭借《乘风破浪的姐姐》市值大涨的原因——自6月12日姐姐开播后,芒果超媒股价一个月飙涨48.5%(至7月13日高价),公司市值不但突破千亿,更是达到了1300亿元。

但是,系列节目能爆火并且持续长久,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整个社会长期酝酿的结果。

经历过男权社会的洗礼,不少男权过重思想的弊端都显现出来,家暴、PUA、性侵等一系列负面社会新闻,让众人尤其是女性群体重新审视女性在社会当中扮演的角色与地位,女权活动也是时而有之,比如说Me too。

同时,《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国内女性在社会上的劳动参与率高达69%,高等教育接受程度国际排名第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新经济时代,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有了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不乏优秀的女性在社会运转的重要的岗位上任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直接体现在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上。在社会心理层面,女性意识觉醒之后更为追求独立。

因此,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社会都为女性群像影视节目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境,让最为广大的女性观众有了彼此交流的最大的共通意义空间,女性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发声渠道。同时,影视节目观众本来就是女性居多,无论是男性偶像剧时代还是综艺时代到现在的女性群像剧。

所以说,今年暑假,凭借姐姐们作为“破浪”先锋,女性群像剧迎来了一个大爆发,女性成为暑期档关键词,女向性市场也快速崛起。

呈现焦虑的同时传递女性力量 女性群像剧怎么拍才火?

再来看看这些电视剧本身内容,也是能够火的原因所在。

《三十而已》讲的是三个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对生活有着不同追求30+女人的奋斗故事——大龄剩女王漫妮、全职妈妈顾佳、选择离婚的钟晓芹;《二十不惑》讲述的是四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迈进社会的迷茫、挣扎与互助。

这些女性角色,按照世俗的标准,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中产阶级的有之、工薪阶层的有之、富二代的有之,同时选择了无论是女性自己还是社会外界对女性关注度最高的两个节点也是当代女性角色与传统观念产生冲突的节点——20岁和30岁,一个是大众心目中女性最如花一样美丽绚烂的年纪,一个是大众心目中女性由个人转向家庭由冲锋转向安稳的人生转折点。

通过与之前一些大女主剧,比如说《芈月传》、《甄嬛传》、《如懿传》对比,就可以发现,同样是以女性为题材,《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更能引起当代女性群体的共鸣。

首先,这些影视剧背景都是放在现代,代入感更强,观众回不到那些纸醉金迷的大唐盛世,却是活在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其次,这些影视剧选取的是代表社会不同阶层的多个女性来拍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部剧只有一个女主角,如此一来,能覆盖更多处在社会不同群体的女性观众。

然后是剧情内容,不再是过去偶像剧那套,让女性角色围绕几个男性来演戏,在女性群像剧里,男性成了点缀;不过,在男性成为点缀的同时,并没有减少感情戏在剧情中的分量,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是人类最为本能的特点,情感需求处于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上层。

最后,真实,也是这些女性群像剧呼声高的原因之一,没有了狗血霸道总裁,也没有太多的玛丽苏剧情,接地气的女性角色塑造,不论是《二十不惑》里一群刚准备进入社会的四个女大学生,还是《三十而已》里面正在迈进世俗社会里被称为“女人生命里的一道坎”的三个30+女人,在现实社会当中都可以找到她们的原型。

当然,为了戏剧化效果,剧情本身肯定还是会有夸张嫌疑,但是对比过去那些“满朝文武爱上我”、“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傻白甜”、“白莲花”、“圣母婊”女性人设而言,这些女性群像剧的确更为真实。

总结起来,这些女性群像剧,适当的贩卖焦虑——毕竟焦虑是当代年轻人的主旋律,十分“秃然”的年轻人需要有人来理解他们戏谑化表达背后的内心焦灼,而剧中女性们经历的毕业迷茫、工作失意、婚姻失败等等,无疑都呈现出一股子焦虑,原来大家光鲜的表面的背后都是有各自的苦哈哈,让观众的焦虑不再孤单,也就是满足了观众的情感宣泄需求。

更为高超的是,在呈现焦虑的同时传递女性力量,比如说工作要强、经济独立、为母则刚等特点,又是在为观众们“打鸡血”——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可以说,这些女性群像剧把观众心理摸了一个透,讨论的都说是每个女性一生中必经的几个问题,而在讨论的同时却并不给一个明确的答案,隔靴搔痒更具想象力,想不火都难。

迎合受众需求没错 但女性群像剧还缺点什么?

不得不承认,在满足迎合观众心理需求方面,女性群像剧做的很不错。但是,爆火之后,下一个作品又该是什么套路呢?毕竟,观众口味偏爱新鲜,用过的套路第二次可能就不灵了。

事实上,对于眼下大热的几部女性群像剧,都存在一些硬伤,那就是“皆大欢喜”的结局,无论是《欢乐颂》还是《谁说我结不了婚》、《怪你过分美丽》都是全员CP的美满happy ending。可能有大环境和审查政策的影响,可能考虑到观众喜欢被发糖,但千篇一律的花好月圆、皆大欢喜难免陷入俗套,终有一天会让人审美疲劳。

皆大欢喜的结局现实中也有,但是,对一部分人而言,现实就是现实,生活没有那么完美,不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现实中的女性也并不是每一个都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度过一生。

按照世俗的价值观,爱情的终点是婚姻是传宗接代,生育是义务。那么,面对这些,那些不婚主义、丁克家族,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状态如何。她们如何面对“催婚”、“催生”的争议、麻烦,这些现实的问题不应该被掩盖,也不会在强行皆大欢喜的结局中消失,问题客观存在并且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可惜,在目前这些已有的女性群像剧当中,看不到从更深层次去剖析现实横截面的勇气与能力。

所以,当风头过去,女性偶像剧如何不走下坡路呢?

(1)故事剧情关键词:多元

再说一次,结婚生子不是女性唯一的出路,所以女性向剧情不必要局限于这些套路,应该跳出这些固定的问题,探讨女性故事的更多可能,女性也有自己的事业,可以有完全独立于男性的人生。尊重女性多样的选择,而不是按照世俗的模子往里面填充内容,否则观众在熟悉套路后会质疑题材同质化严重,这些女性角色是否都是堆砌而成的、毫无灵魂的工具人,产生争议。

(2)角色设定关键词:烟火气

现实与真实才能最打动人,相对于高冷美艳不可方物的大女主,观众可能更喜欢有“相同经历”的“平凡人”。同时,在塑造女性角色时,不能简单给她们一个身份,除了吃喝玩乐情感纠纷就没什么正经事,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也不能简单冠之以“好人”、“坏人”的标签,人性是复杂的,如何表现真实的人性是一个挑战。

(3)价值输出关键词:独立

已经上线的几个女性群像剧里面,像《北京女子图鉴》就遭到了质疑,认为其内核表达的还是依靠男性上位的“绿茶”思维,并不是真正的女性独立。所以,表现独立要“名副其实”,不是披着“独立”外衣的男权依附思维。另外,女性群像剧其实都会传达女性要独立的价值取向,但是要意识到一点,女性独立不代表与男性对立。纵然强刚、手撕“渣男”可以让观众找到“爽点”,也要合理的表现理智的男女之间相处方式,并不是 只有敌对。

(4)宣传营销关键词:品牌IP

万物皆可营销,简单思考一下相对于过去那些年,这些剧能够这么火离不开各种新媒介劈头盖脸的营销,不论是抖音、快手、微博、公众号在蹭热点上都是手段一流,大家互相蹭蹭,观众耳濡目染早晚按捺不住心头好奇。因此,制作方也许可以考虑一下,让剧集成为“话题制造机”,自产冲突都是可以的,通过持续不断的话题讨论保持热度,然后再考虑围绕作品制作形成品牌IP形象。

结语:

女性角色在影视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往往拥有丰富、饱满、独特的个人魅力,是无法套路化和脸谱化的,过去那些扁平的女性角色将被淘汰,未来,期待更多的优质剧将观众目光真正从男人身上移开,制作框架完整、血肉饱满的女性群像剧。

松果财经
专注科技公司分析,挖掘新商业机会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