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进化的能力,你必须不断清空自己,然后迅速寻找下一个阵地;第二是上帝视角,客观看自己。”
撰文|皮爷
出品|产业家
傅盛有一颗做机器人的心。
“我们投资做机器人,不是为了蹭热点、抓风口、炒概念,也不是因为AlphaGO。一年前,我就想过要做一家机器人公司。”这是在2016年的猎豹CONNECT大会上,他发表演讲时说过的几句话。
彼时,猎豹正凭借内容和游戏在全球化的战场上攻城略地,2016全年度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21%,旗下产品一度在欧美等市场表现抢眼,仅在当时,猎豹渠道就已然覆盖了全球6亿用户。
尽管其他业务分挑大梁,但这位年轻的全球化企业掌门人仍持续看好机器人方向。“我认为工具最后的一个终极表现形态是机器人,机器人是未来的一个巨大发展方向。”
4年的决心终归于成绩之上。618前夕,猎豹移动和猎户星空宣布“超10000名机器人雇员全国上岗”。同时,据了解,截止今年5月,猎豹移动旗下猎户星空智能服务机器人服务总人次已超2亿,日均语音交互频次超500万次,超10000台机器人服务1600余家客户,其中涵盖大型商场、KTV、图书馆、酒店、政务、法务、税务等在内的20多个行业场景。
显然,在机器人的赛道上,尽管如今巨头林立,但早早起跑的猎豹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个体。
对于猎豹,外界一直有着清晰、却又模糊的标签认知。清晰的点在于猎豹一直处于时代的最前端,保持着足够迅速的进击迭代姿态;模糊的点在于猎豹是如何从最开始的巨头“靶心”成长到现在互联网世界的中心,以愈挫愈勇的面貌不断给市场带来惊喜,外界一直不得而知。
从工具出海到内容、游戏突围创新,再到如今专注新基建时代数字载体的服务机器人业务,对于猎豹移动的认知,或许恰如傅盛在回复雷军的回信《猎豹是谁?猎豹为什么而奋斗?》所说的那样——用好奇心打败灰心,用初心替代胜负心。
猎豹,正在重新定义猎豹。
一
“智能载体”
事实上,傅盛当时看的方向很对。
在4年后的当下来看,机器人赛道已然成为如今互联网世界里为数不多的可以拼抢厮杀的蓝海方向,它也恰被各家笃定地认为是未来必有趋势之一。
一组数据是最佳佐证,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一度高达86.8亿美元,预计2021年机器人市场将突破110亿,而其中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或将来到40亿的高点。
相较于之前骤然成风的共享单车等即时性热点行业而言,机器人领域本身节奏就相对较慢,可以理解为行业本身恰要求赛道玩家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产品能力,通过自身综合能力将各项技术融于产品之中,形成更为先进的工具来满足人们自身的需求。
这也对应了傅盛对机器人领域的定位。
“猎豹最核心的能力,是做出一款让你的设备变成更好用的工具的能力。”在他看来,和猎豹之前专注方向的本质逻辑相通的点在于,服务机器人业务和之前的业务存在传承性,即“人机协作”,从PC时代的工具,到智能手机时代的清理软件、游戏软件,猎豹移动始终在解决一个问题:如何让机器更好用,如何让人与机器的“协作”拥有更高效率,产生更大价值。
工具是将安全、清理等能力嫁接到海外,而机器人业务是将猎豹的AI等技术能力融入一款产品中,成为一款数字化工具。
产品成为技术的“合集”,甚至更进一步讲,机器人如今已成为数字化基建的“智能载体”。
它的触点足够清晰且多元。以服务机器人为例,它不仅能够成为与用户自然交流的线下商业场景中的数据智能化终端,更能依托自身全链条AI技术的能力构建出机器人大数据,践行实体经济“商业大脑”的角色;同时,它更可以成为智能家居的智能化中枢,打造以自身为中心的智能家居体系。
例如,猎豹移动和猎户星空推出的豹小秘智能法律服务定制版,通过布设在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法律部门,能够以AI智能客服的角色为民众提供高效的法律咨询服务;再比如,在HR角色中,豹小秘更可以直接告诉员工如何办理审核、入职、离职等手续,智能化提供人们所需服务。
可以理解为,机器人恰能看成是像智能手机一样的标准化载体,只不过和手机对应的即时信息、图文视频不同,机器人另一侧连接的是覆盖大量数据的线下场景,更为繁重,也更为复杂。
能够感知到的是,在新基建的大潮中,你很少可以找到像机器人这种集合多重能力于一体的“智能载体”产品,相较于单个技术能力的输出,机器人本身具备的技术产品综合性对中小企业而言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实操性和辅助能力。
而这,也恰可以理解为是猎豹最初的出发点之一。
二
内核“驱动”,与产品思维
“摆脱用手机思维做硬件”,这是傅盛曾经表达过的一个观点。在他看来,因为场景的定义很难,所以机器人需要快速迭代,它的周期一定比手机更快。
作为综合性的、直接接触一线的服务产品,机器人对场景的定义和适应能力需要以用户侧的改变为起点,快速对机器人内部进行对应技术板块的调整。
这需要赛道企业对机器人本身的技术模型和落地场景有足够清晰的认知。
猎豹显然有这样的底气,甚至可以说,这个不断进化的企业恰是机器人领域为数不多的“技术和产品”的两佳优等生。
优等生的角色定位源自底层认知。在猎豹看来,作为机器人赛道企业,具备的不应该仅仅是硬件和软件功能,更应该有自身底层的AI技术积累和产品落地的服务,即“AI+软件+硬件+服务=机器人”。
四部分各占25%,缺一不可。即一款真正的好机器人,不仅应该有内核和外核驱动,更应该具备足够强的场景定位和产品服务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产品的迅速响应和迭代。
对此,傅盛有一个形象的描述,“产品是‘筛子理论’,每个地方都是个针眼,看上去很小,但假如到处都是针眼,最后你什么水都盛不到。”
这能说明猎豹机器人的底层逻辑,即通过在各链路的不同切入点,进而构建出足够完备、完美的产品体系,而体现在场景侧就是绝佳的用户体验和服务。
更为微妙的感受是,相较其它企业纯粹以技术为驱动模式,猎豹更强调产品应用驱动,即从场景端倒推技术端,通过自身与行业合作伙伴对场景的深刻理解来“糅合”机器人的各个部位,以做到“牵一发,动全身”,迅速反馈,迅速动作。
基于此,猎户星空机器人可以实现像一部智能手机一样,每两周就能有一次OTA的云端升级。同时在全国有数十家合作伙伴一起在猎户星空Robot OS上开发机器人场景应用App。既有底层“全自研”的全链条AI技术支撑,又面向合作伙伴开放的机器人生态。
如今,猎户星空已具备全行业唯一一个全链条AI技术,涵盖语音全链路技术、麦克风阵列、全感知视觉识别、室内导航平台、6轴机械臂、芯片+算法,相对应的是可以视为口、耳、眼、腿、手与脑。
由此不难看出猎豹移动侧的整个机器人链路,即以产品侧为服务交互点,以技术侧为底层支撑,配合软硬一体的产品本身,搭建成一个反应足够灵敏、迭代速度足够快、产品足够“接地气”的智能闭环。
三
猎豹速度
今年元宵节,傅盛发布了一封致全体员工的内部信。
在内部信中,他说道:在这个有些意外的艰难时刻,猎豹移动及其旗下公司愿意继续携手各方力量,支持这场战“疫”到胜利的那一天。
实际上,猎户星空机器人产品豹小秘已然在疫情期间频繁亮相。在火神山医院的一线疫情战场上,猎户星空交付的疫情防控递送机器人豹小递可以提供标本递送、化验单递送、药品递送、防护工具配送、消毒工具配送等医疗服务。
据了解,早在火神山医院之前,猎户星空智能服务机器人就已经战斗在医疗现场,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疫情防控服务机器人豹小秘和豹小递承担了大量简单、耗力、重复、危险的流程化工作,比如无接触式查房、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专家远程问诊、递送药物等,医护人员压力同步减轻,医患接触机会相应减少,感染风险大幅降低。
除此之外,猎户星空自主研发的红外测温疫情防控协作机器人,也在公共场所进出口迅速部署,代替人工手持体温枪的操作,实现“非接触式”的体温测量操作,精度达±0.3℃,同时对不戴口罩人群进行预警,为复工复产提供助力。
疫情仅是猎豹落地机器人的一个缩影。在新零售场景应用中,猎户星空智能服务机器人以机器人“问询台+地推员”的身份坚持每天上岗,目前每日可追踪中国各城市零售业客流复苏数据、商场客流佩戴口罩比率、发布了各城市商场品牌热度榜单等,助力商超复产复工。而猎豹移动构建的AiM商场机器人大屏网络已经有近6300台机器人,覆盖全国32座城市、823家商场。
在新基建的不同场景下,猎豹移动旗下的猎户星空智能服务机器人已然找到属于自身的角色和定位,依托产品侧的闭环能力迅速响应,承担起企业和实体经济数字化升级的助手角色。
猎豹的速度还不止于此。以全链条AI技术为基础,猎户星空还打造了猎户星空语音OS、猎户星空Robot OS、猎户星空Arm OS三大开放系统。
其本质逻辑是行业和企业只需要引入开放系统的固定模版,或者依托系统提供的模版根据自身的需求场景进行自由排列组合,便能获得足够适配的机器人行业解决方案,进而助力自身的智能升级。
显然,在新基建的服务机器人领域,猎豹对自身锚定点不仅仅是头部领跑的赛道玩家,更是行业的护道者和搭建者,以自身的技术产品能力为基石,加速行业发展步伐。
在新基建战场上,一个人跑的快不够,更要一群人跑的快。
四
To B基建新故事
AI to B,这是猎豹讲的第三个故事。
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有人问了傅盛一个问题是,在猎豹,他学到了什么?
“第一是进化的能力,你必须不断清空自己,然后迅速寻找下一个阵地;第二是上帝视角,客观看自己。”傅盛回答道,前者重突围,后者重理性。
彼时猎豹的机器人业务刚刚起步,工具和游戏内容业务仍占大头。
但外界也很难想象一家To C的公司能够以一种足够果决的姿态去讲To B向的故事,毕竟从C到B,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上的思维重塑,更是团队观念的从零开始。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体量大如腾讯,在喊出“拥抱产业互联网”口号后,依然需要接受外界质疑。
不过,对于进化,猎豹已有经验,从早期的工具业务到后来的内容游戏业务,每一次转型都可以说是从零做起,但它显然每次都从最边缘走到了镜头中央。
这次也不例外,如今猎豹移动智能机器人行业解决方案,已然遍布To B、To G、To C领域,实现了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场景的完整To B链条。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建机器人生态”,即所谓的B2B2C。
合作伙伴不是生意的买方,而是更大的商业生态共同打造者。傅盛本人也多次表示,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真正大规模落地,离不开众多行业合作伙伴的共同开发与探索。因此,在猎豹的合作伙伴生态中,包括大量的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独立硬件制造商(IHV)、系统服务集成商(SI)等。
这也正是从量产(2018年12月)到如今,仅18个月时间,猎豹移动和猎户星空就实现了超10000台服务机器人在多个行业落地的原因,并得到了众多合作伙伴和客户认可。
能够感知到的是,这不仅有商业意义,也具社会意义:即把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交给年轻人,把重复性的劳动岗位交给机器人,让“人机协作”的模式帮助企业、产业降本增效,并利用机器人大数据提升线下经济效率。
一个足够客观的定义是,如果说机器人是新基建时代的“智能载体”,那么如今的猎豹移动已然可以称得上是机器人的企业载体。在这家仍保持蓬勃生命力的“老牌”企业身上,你能看到机器人行业当下所有的产业布局和技术脉络,更能感知到新基建所带来的时代加码。
猎豹,正在重新定义猎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