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整顿直播带货,应该“赶尽杀绝”的不只是劣迹主播

郝小亮 2020-06-08 阅读: 7,484 次

监管的靴子终于落地!接下来的半年时间,熙熙攘攘的“直播带货”行业注定要在严苛的监管下度过了。“直播带货”该不该管?当然该管。对于一个处于野蛮生长中的商业生态而言,“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二者都要用,在相互牵制中形成理性的平衡。

问题不在于该不该管,而是怎么管。直播带货从本质上看其实一点都不新鲜,它无非是传统的导购换了一种新的形式,“巧舌如簧”的导购员从柜台、卖场里走进了直播间。但正是因为形式的新颖,导致了监管机制的滞后性,为乱象和问题的滋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因为乱象横生,所以需要“拨乱反正”,因为漏洞百出,所以需要“查漏补缺”。因此,乱象是什么,漏洞在哪里,是首先需要弄清的两个问题。

所谓乱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主播队伍鱼龙混杂,素质良莠不齐。除了李佳琦、薇娅等头部主播之外,大多数主播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和商业底线;另外一个是商品种类五花八门,许多货源来路不明,其中不乏一些“三无”产品,导致大量的售后问题。

而所谓“漏洞”,一方面是整个消费流程中部分必要环节的缺失,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中国电商行业发展近20年,已经形成了从售前、售中到售后的完整且成熟的消费闭环。用户“下单”并不意味着消费的结束,某种程度上是刚刚开始。从这个层面来看,“有头无尾”的直播带货是电商行业的一种“返祖”,或者说“倒退”。

另一方面是监管体系的漏洞,商家、主播、直播平台构成了直播带货的基本要素,商家提供了商品,主播完成了带货,平台提供了经营场所,三者都需要对经营行为负责。如果商品出了问题,三方责任如何划分,谁是第一责任人?这些细则不明确,就难保不会出现三方用“踢皮球”的方式来逃避责任。

在监管细则出台之前,直播带货行业基本依靠自律。鲜花变“烂花”,罗永浩自掏腰包补偿消费者;直播中口误报错价,罗永浩自掏腰包补贴消费者。但不是每个直播都是罗永浩,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主播都成为罗永浩。罗永浩自掏腰包的行为,虽说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但客观上也为本该担责的主体逃避了责罚,最终可能“好心办坏事”。

说到底,监管就是要“立规矩”,谁坏了规矩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谁的过错谁买单,谁的责任谁承担。出了问题,谁也跑不掉。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从主播队伍着手迈出了加强监管的第一步。虹灯区-蓝剑、国民航帅、小云云等58名网络主播已被拉入黑名单,5年内在全行业禁止注册直播。但是很显然,直播带货行业的乱象和问题仅仅把劣迹主播踢出局是远远不够的,商家和平台也需要被纳入到监管体系中来。

道理很简单,即使把所有的劣迹主播都清理干净了,那些问题商品还会存在,问题商品会存在,是因为直播平台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假冒伪劣产品整治了这么多年,其实一直在跟监管部门打游击战,这个平台无法生存了,就转移到另一个平台。如同病毒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监管部门的围追堵截中,不断寻找它的下一个宿主。而劣迹主播只不过是传播媒介之一罢了。

直播平台应该反思的是,为何自己会成为这些问题产品的新宿主?监管部门应该注意的是,在对劣迹主播“赶尽杀绝”的同时,也应该继续对假冒伪劣产品“赶尽杀绝”。而我们消费者只能擦亮双眼,带上“口罩”,避免这些“病毒产品”顺着互联网跑到自己家中来。

郝小亮
前沿科技新媒体*极客创始人,知名TMT产业评论人。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