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从雷军董明珠“赌局”到北京热盘拥抱“京东自营” 看虚实经济分合十年

熊出墨请注意 2020-05-29 阅读: 7,979 次

-今年618准备买点啥?

-买套房。

......

别人趁电商大促买只包、买部手机、买台电冰箱,你可倒好,直接买房,这组对话怎么听都像是像段子。

然而,现实生活往往要比段子更精彩。

疫情突然袭击,让房产行业措手不及,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迷之操作”。房产中介开直播,隔着屏幕带客户看房;开发商挥泪线上大甩卖,全国75折;电商平台也来“凑热闹”,与开发商系统打通,搭起了“线上售楼处”。
6月1日,京东“自营房产”的首个项目“中骏·云景台”将正式开卖。多年以来固守线下的开发商和电商平台全方位打通房源数据库、案场系统、财务系统等,做起了线上生意。

看起来是因为疫情影响,其实疫情更像是一个放大镜,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经济早已经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回想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从碰撞走向相融的相爱相杀,不得不说,时代真的变了。

文:熊出墨请注意

线上VS线下

面对新生事物,大家会出于本能的排斥,实体经济最初对待互联网经济的态度亦是如此。

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几件大事。团购网站雨后春笋般涌出,后来爆发了千团大战;微博开始风靡,“织个围脖”成了流行语;6.18、11.11等电商大促,也是在这一年真正火了起来。

互联网经济来势汹汹,实体经济看在眼里,慌在心里。

于是,当时关于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的讨论,最常见的字眼就是“挑战”、“冲击”等,给人感觉就是二者互不相容,站在各自的对立面。

曾经的内地首富,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就公开表示,零售商家被电商给“搞倒闭了”。扎根实业数十载,他对娃哈哈、对传统零售信心十足,也带头与互联网经济对峙。

直到2017年,国内全年网上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接近20%,电商作为补充,很好地满足了市场新生的需求。政府方面也明确表态,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并非对立关系,“虚实结合,你俩握握手”。

然而,宗庆后依然还是放不下“虚实之争”。那一年,他作为实体经济代表,直言“现在虚拟经济把实体经济冲击得一塌糊涂,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经济完蛋了,那就都完蛋了”。

零售业之外,制造业此前围绕虚实还有一个国民皆知的赌约。2013年,中国经济人物颁奖典礼,董明珠和雷军同台领奖。你一句我一句呛声中,董明珠和雷军打了一个赌,五年之内小米营业额如果超过格力,格力输给小米10亿。

10亿,两位大佬赌的其实不是谁名下的企业更厉害,而是未来互联网经济能否超越实体经济,这再次凸显了虚实之间的不相容。

赌约早已到期,但没人去较真10亿的赔付,因为大家明白,再讨论线上VS线下已经没有意义。这是一场没有输家的对赌,格力和京东等电商平台越走越近,小米线下门店和线上渠道协同发展,二者都是实现了预期的增长。

就如董明珠自己的解释,互联网经济必须有实体经济做支撑。但她没有说出后半句,实体经济同样需要互联网的支持。这不,董小姐已经走进直播间,上阵带货,誓将互联网进行到底。

加速相融,线上化大势所趋

上个月,娃哈哈宣布将打造4个电商平台,预计投入近10个亿。“我们建设新的电商平台,帮助年轻人创业做社交零售商,顺应了内需回暖的趋势”,宗庆后表示,“现在推出这样的平台,我看正合适”。

曾经带头排斥,现在积极拥抱,娃哈哈对电商态度的转变,背后是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在碰撞中实现了融合。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3C数码最初的销售渠道都是铺设在线下,品牌建立起各自的联盟,各级代理商拿货分销。电商的出现对传统渠道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在后续的发展中,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渗透,双线融合的推进,线下以及行业则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积极效应。

最直观的,京东与厂商之间合作推出的C2M反向定制产品,几乎是款款热销。互联网平台发挥客观的技术优势,通过用户购买行为等数据洞察市场风向,共享给厂商,指导生产出真正符合用户喜好的爆款产品。

所以,前几年PC市场疲态显露之时,互联网平台的介入一方面为市场导入了线上渠道流量,另一方面游戏本等“虚实结合”的产物给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而今年突发的疫情,更是给实体经济敲了警钟。线下多行业停摆,线上流量激增。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4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106757.5亿元,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占比接近29.8%。

数据胜于雄辩,企业自发意识到数字化、线上化的重要性,大大加速了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进程。

开篇提到的房产行业就是典型。一直以来,房产交易的线下属性都非常重。价值高,实地看房,交易周期长,客户也没有线上交易的习惯,开发商自然不会对线上给予过多重视。即便是与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合作,“一开始开发商还是把我们当做一个流量平台,希望能够从我们这里获得销售线索”,京东房产总经理曾伏虎表示。

疫情发生之后,“行业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他们突然发现线上其实是既现实又低成本的渠道,所有开发商都在花大力气打造线上平台”。大势所趋,第一季度行业排名靠前的房企都在力推自家的线上平台、卖房App。

对外,“开发商今年以来都在把他们的IT系统开始和线上平台打通,包括客户报备、客户签约、客户下定、结酬等销售流程的操作都在京东平台上面同步,可能是前端看不到的,但是后端变化就在于这是逐渐在向线上卖房过渡”。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不论零售业、制造业还是房产行业,当实体经济的操盘手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化的意义,深度融合后的化学反应也随之而来。

京东自营+,向外输出

5月22日,京东房产与中骏集团签约,中骏集团成了首个在京东开设自营旗舰店的开发商,这也标志着京东正式上“自营房产”业务。

2017年推出京东房产,2018年发布京东直租,2019年“11.11”投放6000套特惠房源。京东房产业务布局已久,但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京东是与开发商直接合作,把直供房源纳入了自营体系。中骏·云景台首批1000套房将作为京东渠道专享房源,6月1日起在京东正式开售。

以前京东卖房更多是扮演销售渠道的角色,“自营房产”则是京东亲自下场完成采和销,并做好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的服务。促成此次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深度融合,除了上文提到的疫情催化,熊出墨认为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京东的服务能力高效地满足用户端线上购房需求,助力实体经济的转型达成双线无缝衔接的效果。

从源头甄选优质房源,京东“自营房产”此次合作的中骏·云景台,曾伏虎表示是团队筛选过后的“北京市场现在最有潜力、最有可能成为今年北京全城销冠的项目”。而保证项目的品质的同时,服务也必须跟上。与购买其他商品不同,买房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决策周期长、交易周期长、涉及问题繁多。传统线下交易中,专业的置业顾问全程一对一服务。搬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线上,这对平台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服务,恰是京东的优势所在。比如,平台拥有成熟的线上客服体系,京东零售CEO徐雷2019年底透露,过去十年京东在客服领域的投入就有150亿元。专业客服带领下,用户了解项目、自身购房资质、签约事宜等等,完成从线上到线下整个销售流程的对接。

再如,依托技术手段,京东可帮助开发商在线上快速定位目标客户,为此,京东为“自营房产”业务准备了销控系统、线上签约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用户展示推广系统、大数据匹配系统等智能系统。用户端,VR、直播等看房方式,则可让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楼盘。

此外,在京东生态内其他板块的协同之下,购房体验会再次升级。比如购房前的贷款,京东数科可与银行沟通,为用户增信;而购房之后,京东家居业务部又能为购房客户提供后续的家装等配套服务。

其次,从合作的根本出发,开发商项目与京东自营绑定之后,项目会变得更好卖,进而带来更高的收益。

这一方面靠的是京东渠道的力量,“自营房产”不仅面向平台近4亿活跃购买用户,京东还将与开发商合作制定专项营销计划,获取更多精准流量。另一方面是源于“京东自营”品牌的背书。零售行业京东自营商品和服务打下的市场认知,将逐步拓展到房产交易中。

甄选房源、独家优惠、线上锁房、无理由退定、价格保护,京东“自营房产”奠定了房产自营的标准。京东自营高品质、标准化的标签与开发商共享,开发商的项目、品牌也随之更具市场竞争力。

综上,京东“自营房产”业务的上线给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就是把原本设在线下的售楼处搬到线上。在线上把业务流程透明化,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并且,通过自营给用户更多保障,以服务、技术为抓手最终促成线下实体的销售。

得益于此,开发商能获得的不光是流量,而是整个销售流程的支持。所以,京东“自营房产”不失为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共赢的经典案例。

而“京东自营”的模式,通过在大众消费品、房产的落地可以看到,其实就是京东把自身积累的能力对外输出。这种输出是全方位、全链条的,品牌能力、营销能力、技术能力、金融能力、物流能力等等,根据实际情况按需灵活调动,组合出多种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所以,在房产之后,“京东自营”必定还会赋能到更多的领域,与更多实体经济业态相融。

这种超前的探索值得肯定,但可以预见,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会很大。业内也都在讨论京东自营和线上卖房可不可行,曾伏虎认为,“今年所有的资源都在向线上化倾斜,市场变化催促京东去做‘自营房产’。大趋势必然使这个事情做成,虽然以什么样的形式做成不敢确定,但必须参与到这场变革当中,必须积极地投入和尝试”。

距离京东“自营房产”首卖还剩2天时间,线上售楼处到底能拿出怎样的业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熊出墨请注意
独立思想,尖锐态度。犀利辣评,温度视角。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