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电视剧《奋斗》播出并火遍大江南北,陆涛、夏琳、向南、杨晓芸等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和奋斗故事成一代人的青春印记,也撩拨起无数青年对北漂的向往。
北漂,特指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外来人口。截至2019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53.6万人,常住外来人口745.6万人。一张车票、一箱行李,离开家、离开家乡,走进新的城市,面对新的环境,找房、找工作、交朋友......各种挑战接踵而至。
北京之外,这一出人间戏剧在其他城市也无时无刻不在上演,横漂、郑漂、海漂等等。“漂”这个字很有灵性,如萍水中浮,漂忽不定。表面居无定所,搬来搬去,内心更无处扎根。
如何挥手作别漂的状态,答案早在千年之前就已有人给出——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翻译成白话,无论身处何地,真正融入城市、他人,才能从心底找到那份归属感。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难寻且可贵
3月13日凌晨3点,小南走出菏泽站,“长这么大第一次来家乡的火车站,人还挺多的,大家都带着口罩,应该不少人跟我一样是来打工的”。
vlog里的小南今年30岁,根据过往上传的视频内容可以得知,在老家做婚礼道具搬运小哥的他因为疫情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收入,只身坐上火车来市里找份工作,“挣钱养家”。
面包店当学徒,工资每月1500元,权当学一门手艺。干了一天小南辞职了,“本来想学做面包、蛋糕,老板让去帮忙做披萨意面,学不到太多东西”。去面试化工厂,“没有休息日,一天最长工作16个小时,车间味道还很大”,思来想去小南放弃入职。之后又试了眼镜店、外卖,目前小南在一家口罩厂暂时落脚,工资待遇、环境等各方面都还算满意。
五一假期期间小南更新了一条vlog,加完班后他没有直接回家,在公司附近的公园逛了逛。双腿盘坐,望着远方,“在城市里生活越久,越感觉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城市没有归属感。”
可能是因找工作屡屡受挫,也可能是受其他琐事烦扰,偌大且热闹的城市里感觉自己漂无可依,小南不是个例。
文学、艺术作品中可以找到无数个不同版本“小南”,孤独、苦闷、不得志、无人倾听、理想无法实现等等宣泄的情绪有别,但共通之处在于他们都找不到归属感,或者正在苦苦寻找之中。
歌手赵雷生于北京,但他的作品中不止一次表达了想要逃离北京。《北京的冬天》中他写到“这个季节不适宜出行,但符合我的心情,背上吉他,当下沉重,我可以走了”,究其原因“冬天太冷,我已无法承受”。《鼓楼》里“站在鼓楼上面,一切繁华与我无关”,《理想》里“又一个四季在轮回,而我一无所获的坐在街头”,直到《离开北京》,赵雷也没能寻得归属感,“忙碌的北京,它怎能记住一个弱小身影”。
电影里相关的刻画同样不胜枚举。如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中的一个片段:汽车电台接入一位听众电话,“我在这个城市生活六年了,可是一直没什么朋友。在夜晚来临的时候,我就看着窗外的车流,我觉得世上这么多人,可是没人想听我说话”,主持人用温暖的声线打断“不好意思这位听众,我们今天的直播时间已经到了”。听众话没说话,电话挂断。
“不知道还有谁能够让你诉说?你这样的生活到底为了什么?这个城市早已经把我们忘了?路过了青春我们还拥有什么?”一串反问之下,归属感难寻且可贵。
从陌生到熟悉的融入
4月第一天,准毕业生麦子到了长沙,从学校初入社会开启一段新旅程,她决定用视频来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
找好房子、面试工作,虽然疲惫但一切顺利按计划进行。跑了一天面试,18:02到家,然后准备晚饭。菜鸟级别的刀工,害怕被油溅到,麦子之前没怎么动手下过厨。住在隔壁的大学室友主动过来帮忙炒菜,麦子一边帮厨一边学习,“加上一勺灵魂辣酱,湖南人无辣不欢”。
半个月后视频里,麦子工作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厨艺也有进阶。18:36到家,利索地洗菜切菜,也不再怕被油溅到,开火后五分钟不到一盘黄瓜炒蛋就出锅了。“饿的时候可以吃很多”,说出这句话时桌子上只剩下一只空碗。
配合着舒缓的音乐,麦子把上班路上的影子,下班后的夕阳,放假整理房间等等日常做成了一条条小视频。并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融进了这个新城市、新环境。就像她在视频里所讲的,“渐渐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生活属于自己的感受,不属于别人的看法。”
和麦子一样,90后大连小伙蒋文强也把旅程目的地定在了长沙。可没想到的是,因为路上吃了一口盒饭他便阴差阳错地“出演”了现实版的《人在囧途》,并在武汉滞留了三个月之久。
9号车厢买了一份盒饭,因为人太多去了8号车厢就餐,就这样“当我稀里糊涂被下车以后,才发现没有酒店、没有出租车,没有饭店,流浪在武汉街头,没吃、没住,遇到了一个暖心的大哥告诉我武汉封城,所有饭店、酒店都关门了,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完了’!”
一时半会出不去,蒋文强意识到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找份工作,哪怕不给钱,最起码我能吃上饭睡上觉就行”,在58同城上搜了一圈,春节假期又加上疫情,公司都在放假,无果。他突然想到向志愿者寻求帮助,输入“志愿者”,结果得到满屏的招聘信息,看到待遇里的“包吃包住”四个大字,蒋文强眼睛亮了起来。
于是,这位搭错车的异乡人,在疫情防控最关键时期选择进入武汉第一医院做一名清洁工志愿者。同《人在囧途》剧情走向一致,蒋文强在融入武汉的“囧途”中也收获了新朋友、新感悟。
“从58同城找到这个工作,以及到整个工作过程中,那些医护人员给我很多的帮助,也是她们在我最孤独、最恐惧的时候,让我在这个孤独的城市有了家的感觉”,原本焦虑的他找到了“一种踏实的归属感”。
愿天下有志者皆得归属
一份好工作,挣得多却没有方向感;住大房子,开阔却没有舒适感;拥有发言权,却缺少存在感......如何找到归属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份归属照应着我们与城市相处的方式。
前几天58同城找来了黄执中、肖骁和大王录制了一条特别的VCR,谈各自对于归属感的理解。
黄执中认为,被他人需要是归属,而对自我的认同与和解才是最终的归属,即被自己需要;肖骁的理解中追求个人实现是归属,现实中很多人每天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按时上班打卡,但其实这些人并没有归属感,所以他不想沉溺于所谓的安逸,更多时候追求的是一份不确定,一份得不到的东西;大王则表示,只有追求热爱,才能让她有归属感。
自我认同与和解是归属,追求理想和热爱是归属,有志者都有归属。这正好切合了58同城近期公开的品牌大理想——愿天下有志者皆得归属。这实际上体现了58同城的温度和态度。
从“漂”到扎根,从肉体暂存到真正生活在这个城市,找到归属是每个人心底的渴望。生活服务平台从用户角度出发,以大而全的信息和服务提供有转机的选择,帮助人实现与城市从陌生到熟悉的融合,58同城CEO姚劲波强调称“这也是58同城的归属,是58同城的社会责任,是我们对每个58同城用户的承诺”。
尤其在如今的“后疫情时代”,很多人可能会处于“重新选择”的关口,58同城利用自身业务的优势帮助用户更好地做选择,找到“归属感”。比如复工潮下的用工需求,这实际上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是一个双向需求。由于流动的问题,求职者找工作难,用工企业招工难。
拥有互联网平台以及技术优势、4亿高活人才库的58同城正好成为连接双方的桥梁。从复工以后至今,58同城推出视频面试、直播招聘、VR企业等一系列智能化招聘工具,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招聘会和专场招聘活动,精选60万优质工作岗位,实现了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精准匹配。
58同城凭借在招聘、房产、汽车、本地生活服务等领域的业务优势,帮用户在工作中获得方向感,在房子里获得舒适感,通过车子获得拥有感,在生活中获得掌控感。58同城去年还上线了58部落,助用户在内容社区中找到个人的存在感。在城市练好基本功之后,58同城又推出58同镇去服务下沉市场用户。这一系列的布局和各个业务线的深耕,使得58同城不断践行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等能力,实现消费者和商户的更好连接。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客观环境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归属更多是主观层面的满足,向麦子学习热爱生活,跟蒋文强一样积极融入城市,尤其58同城给在城市漂泊的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为众多中小企业的转型赋能助力,全力以服,可贵的归属或将不再难寻。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文:彬彬,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