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造假风波可以说是引发了行业的轩然大波,而这个大波其实非常有意思,舆论并非是一边倒的抨击,在消费者层面反而蛮多人表示支持瑞幸,而传播最火的一则视频则表示瑞幸是割“资本主义”羊毛来补贴消费者,甚至有人喊出了“国货之光”的口号,并引发精英层进一步的舆论反弹。因为从精英层或者创业企业的角度来讲,这次口碑的崩坏可能会影响资本市场中概股的口碑,从而带来更加苛刻的对待和信任丧失。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刻,数据造假就成为了一件更敏感的把柄。
不过在我看来,双方的观点都有道理,但也毋庸置疑,都是在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而并不是针对这件事情本身进行探讨,比如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后续结果可能是什么,有什么转圜的余地,以及对业务的实质影响是什么?
我觉得关于这个问题实质的思考是缺乏的,而实际上一个最明显的影响则是,瑞幸门店下载爆棚,业务爆棚,一度使得APP和小程序都崩溃掉了。其实在浑水做空瑞幸的时候,我并没有表态,也没有写什么,主要是因为对这个事情的真相并不了解,不好下断言。而到了今天,其实依旧不够清楚,但总算有了确凿的说法,可以就此向下展开一些思考。
第一个问题,关于财务造假。这个问题我觉得反而没有那么重要,造假其实并不是舆论撕裂的根本,中概股造假源远流长,这么多年被做空基本没断过,仅仅2019年以来,遭遇做空的中概股就包括瑞幸咖啡、58同城、跟谁学、优信、百济神州、趣头条、和信贷等,而港股上市的安踏体育、中国飞鹤、金蝶国际、波司登、周黑鸭等。而浑水从成立以来做空的16家中概股,已经有9家退市。
当然影响中国公司声誉的可不止财务造假,当年还有企业22元上市然后要7元退市私有化割投资人羊毛的事情,创始人还背了一个“X七块”的外号。大部分中概股公司造假你不知道是因为他们都是一心造假,并不做事。而瑞幸引发这么大讨论的原因是因为瑞幸确实做了事情,还做的挺大。
第二个问题,关于舆论的撕裂。舆论的撕裂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普通用户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损失,反而普通用户收到了很多实惠,所以才有割资本主义羊毛补贴中国人的说法。但有话语权的人从更高的维度来看,这是小到影响资本市场,大到影响中国声誉的大事,当然可能也有对瑞幸系一直以来的不满在其中。
这个问题带给我们的思考就是,你做的一件事情,除了让用户满意之外,是不是也要考虑同行的心情,是不是之前的造神传播影响太大,很多人看不顺眼,结果导致了口碑在负面出现后的剧烈反弹?当然,我觉得口水的事情也不是最关键的事情。
第三个问题,最关键的是什么?我觉得最关键的问题是,这次造假爆雷,会不会影响瑞幸实体的经营。这件事情我觉得才是最有实质性关键的问题,反而却是讨论最少的问题。有财务专家认为下一步就是瑞幸发不出工资,交不出租金,没有办法给供应商付款。而瑞幸咖啡门店的挤兑,则让大家联想到了ofo的押金问题。
但是如果按照他们的另一个逻辑,瑞幸通过财务数据造假早已割了大部分资金落袋为安了,那其实反而不存在资金问题。加上现在的挤兑效应,反而让瑞幸的知名度和业务暴增,而这种割资本市场羊毛补贴消费者的做法会被消费者摒弃么?我觉得也不尽然。记得之前有一个奢侈品电商平台的创始人因为走私被抓,用户却是一片惋惜之声,原来他们家的便宜奢侈品是真的啊,早知道多买一点了。你仔细想想,这其实才是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用户的价值道德选择和企业乃至金融层为什么南辕北辙,企业到底该取悦谁?
假如这个事情最终没有影响到线下实体的运营,反而因此拉高了消费,那么可能会有一个最有意思的现象出现,资本市场崩盘之后,实体店反而欣欣向荣。这也是我为什么起这个文章标题的原因,重新思考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关系,二者真的是一致的么?其实这个问题倒有点像币圈的一个情况,认真做区块链技术研发的发币往往跌的一塌糊涂,而淘宝直接买白皮书炒作的的反而成百倍增值,也就是所谓的币值管理。
目前从瑞幸方面是得不到什么具体的消息,真正的原因或者方向,可能除了少数高层也没人知道。我觉得为了缓解行业焦虑,增强供应商信心,瑞幸应该考虑缩短付款账期,以表明态度。线下实体的经营其实才是整个问题的关键。而我一度猜想,瑞幸自曝其丑的目的是打压股价,然后并购易手甚至私有化。当然,我没有证据,就是随便猜测的。毕竟这件事情本可以不用官宣,慢慢调整也问题不大。毕竟资本市场也是天天熔断,并不差一个坏消息。
事实上,瑞幸联合承销商是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国际、海通国际,审计机构是安永,辅助IPO的是普华永道,出报告的是中金,预测三年涨三十倍的是摩根……如果美国这些人都不可信,那么资本市场恐怕也没人可信了,这又是一个细思恐极的问题。至于说造假的事情什么原因,怎么处理,谁会因此背责,会不会坐牢,我觉得这些都是有规矩可循的东西,反倒是没有什么讨论的空间,静等结果就好。
这难免让我想起了贾跃亭,事实上贾跃亭创造的生态打法、内容版权购买用户付费的模式、智能电视大屏输出收费内容的模式、体育赛事直播的模式、电影投资的模式、线下智能店的模式(早于小米之家两年)甚至于互联网造车,其实基本是现在互联网行业的主流,除了信息流之外,可能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乃至硬件公司运营的模式你都能看到乐视战略的影子。但最终,贾跃亭却被财务问题绊倒了,但我的问题是,财务崩溃之后,这些对行业的贡献是不是也要烟消云散呢?
想到这里,整个事情似乎清晰了,似乎又复杂了,初心、模式、用户、实体、资本、能力、公关,每一个链条都决定了企业的成败。换个通俗的话说,如果你一定要坑谁,那么你会选择谁?罗永浩曾经辩解说,如果一个人在每个时间段说出来都是他当时相信的东西,那么即便最后崩盘了,他又有什么错呢?
瑞幸怎么样,我觉得我肯定是无能为力去改变什么。但这件事情,却非常有值得思考的地方,毕竟很多失败的企业做不到瑞幸这个规模。很多成功的企业也没有瑞幸这么迅猛,很多造假的企业没有瑞幸这么扎实的业务,而很多业务扎实的企业,却找不到一个上市的故事。以及,资本的宠儿未必受用户待见,受用户待见的又可能上不了台面。
有些人一句五环外人群,就给人家披上了Low的外衣。不管这些是不是偏见,我倒觉得都是问题,评论也好,分析也好,出发点到底是引发人的思考,还是引发人的点击?到底是就事论事,还是带节奏哗众取宠,其实每件事都是一面镜子,不仅看到别人,也能看到自己。
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最大的希望是瑞幸的门店业务不要受影响,供应商的账款不要被拖欠,员工不会失业和克扣工资。至于投资人层面的问题或者资本市场的问题,倒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毕竟瑞幸的流通股东,都不至于是我要担心的人。毕竟当年乐视关张的后果还是历历在目,八千失业,供应商欠款难回,瑞幸的员工则会更多。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便宜的咖啡和小食没有了,充值的优惠券也会损失。这其实才是更大的影响和损失,也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也可以推测一下最后的结果。以目前中概股造假的历史来看,还没有人有牢狱之灾,但造假的人将会诚信尽失,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路就断了。瑞幸公司目前市场上看大概率会破产,不过在我看破产后面可能还要加一个重组,这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如果在美国被索赔彻底破产,其实在中国也无非就是门店换个壳继续经营而已,所以这个问题我推测还是会有并购和重组。
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瑞幸的模式是否可以持续,如果模式没问题,运营就没问题,这一点才是行业真正要去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我还是希望瑞幸能够保住这些就业岗位和供应商的款项,这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问题。所以,我现在还是要去点两杯瑞幸,静静期待最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