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和我探讨了一个话题“怎么看看待瓜子(车好多)的生死危机?”
我吓了一跳。一家在去年此时获得软银15亿美元融资估值90亿美元的巨头,现在竟然到了生死关头了吗?为什么这么大的话题没有多少人关注呢?
朋友和我说,疫情期间瓜子等企业已经发出来内部降薪自救举措,说明瓜子当然也包括它的同行们遭遇生死危机。现在没有多少人关注和讨论,这也足以说明我们大多数人和巴菲特一样见证资本市场惊变之后,都习惯了中概股一天蒸发上千亿美元的惨状,还有人在乎创业公司哪怕是明星创业公司的生死吗?你看,百度市值17日跌破300亿美金,在平时也能上个小头条,现在不也没有人关注吗?
朋友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的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关联危机,对当前的金融秩序和经济大局都造成了“熔断”级别的破坏,我们“见证了”历史的人,对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变得麻木而不自知了。
是时候,该讨论这个行业所发生的一些危机和变化了。
正好上周,有媒体记者就当前瓜子以及二手车行业遇到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我几个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很有代表性,今天就发出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问题一:除了裁员降薪,瓜子当前正在调整业务模式,全国购一部分门店转加盟模式,这时候瓜子只能通过直营转加盟降低成本?
答:瓜子此举,可以把风险转嫁给合作伙伴(当然把销售线索也转嫁给合作伙伴), 这是在特殊时期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种自救的做法虽然可能会丢了口碑(合作伙伴参差不齐),但减少了开支和成本,为后续的资本到位和业务造血赢得了一定的时间。
在非常时期(最近两个月,二手车乃至整个汽车市场几乎停摆)空间换时间的做法本来就很难两全,现在行业主要的参与者都这么做,也足以说明行业发展到了生死存亡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有关部门出手做一些工作(金融,税收,社保等),然而在新车市场同样惨不忍睹的当下,救这二者显然是矛盾的,那到底应该先救谁呢? 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问题二:转型全国购之后,瓜子由于缺乏基础而“水土不服”,才导致今天的困局?
答:我认为和全国购业务的关系不大,全国购这个模式本身是OK的,没有问题的。它的推出,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将“人”和“车”相对来说实现了精准的对接,是一种创新性的值得鼓励的模式。
瓜子乃至优信等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全国购这样的业务也就顺理成章的的落地了。全国购可以实行,是因为这些巨头把金融、过户、物流、质保等一站式的购车服务都做成了标准的体系。
但是由于去年整个汽车产业环境不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融资环境恶化。很多原本可以展开的业务受限于大环境而遇到了业务之外的困难。现在,又遇到疫情危机,更是雪上加霜。
问题三:全国购基础缺乏,比如说物流相当慢,用户下一台车到手基本要一个月以上。怎么看待物流问题?
答案:物流几年前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后来随着中国社会化物流体系的一个发展,大宗商品的物流费用越来越低,配送效率越来越高。
我之前和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聊过这个话题,单车综合物流成本平均能降到2000元以内,这个价格是各方可以承受的。
当然,汽车物流毕竟并非100%标准化的物流服务,全国每个地区可能都有差异化的情况存在。这种差异化不仅仅导致了物流费用的波动,而且也因为时间成本的波动,造成了交易成本乃至运营成本的增加。相关的企业也要注意到这个问题。
问题四:这是不是也意味着软银第二期资金并没有到账?
答:瓜子不是上市企业,财务细节无需向外界披露,所以我们很难得知瓜子和软银的投资协议详情。
我们撇开瓜子和软银的这个案子不谈,就说行业一般情况。比如说。某某公司宣布获得一个亿美元的资金,这种情况不是说投资人把这一个亿美元给打过来,而是分阶段的施行。在放款之前,会签一个协议,比如说前期先打1500万美金,然后企业几月到几月份完成了什么业绩,达到了什么目标,再分期打款,同时也有完成不了业绩的一些处罚措施。
按照瓜子在过去一年的烧钱速度来看,即便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也不至于让现金储备如此捉襟见肘。所以,至少我们可以判断,软银的资金即便到账了,也很难是足额的。
问题五:瓜子严选事业部也被全国购并了,是不是意味着瓜子放弃严选店B2C模式了?
答:严选模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它能够满足一部分高性价比用户的需求。这好比我们的电商行业,既允许淘宝模式存在,京东模式也能存活。
关于严选项目,我不知道它是否放弃甚至被全国购合并,但至少是关闭了很多店铺。关于目前的动态,我们可以理解为阶段性的收缩,或者是说阶段性的放弃,而不是从战略上完全放弃。将来,如果瓜子财务状况和市场情况改善之后,还会不会恢复?我认为一定会的!在我看来,企业就应该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运营策略来保障发展。
写在最后:对于现在的瓜子来说,疫情期间的裁员、降薪、关店、项目搁浅等等举措,都是不得已但最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