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IBM 2020年中国专家洞察报告:疫情“教会”了企业什么?
“千万不要浪费一次危机。”——丘吉尔
2020年伊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很多行业按下强制暂停键,也提醒每一家企业思考:在越来越VUCA(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的时代,企业抵抗风险的“免疫力”如何?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数字化能力,支撑其长期发展?
每年一季度,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都会发布一份重磅报告,分享对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新洞见。去年,IBM发布了《认知型企业: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全面重塑企业——七大成功要素》报告,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提供了一份通用指南。详见「智能进化论」此前报道对话12500位企业高管后,这里有份数字化转型最全路线图
近日,在IBM Services“应际而变,智领未来”的企业数字化重塑2.0线上论坛上,IBM发布中国专家洞察报告《冲破阴霾,逆风飞扬——用科技力量加速和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当天,IBM Services多位高管与国内媒体在线上面对面,分享并探讨疫情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危与机。
「智能进化论」认为,今年IBM这份报告不仅包括企业应对当前疫情的实用策略,更加关注疫情之后,企业中长期发展中的数字化挑战。疫情提醒所有企业经由数字化转型拥有抵抗风险的免疫力,聚焦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VUCA时代,企业绕不开的六大基本功
每一次大的危机,既是一次大考,也隐藏着机会。当一些企业受到重创,也有一些企业脱颖而出。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IBM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后来逐渐成为最早的全球性企业。
2003年非典之后,中国的电商行业一下子蓬勃起来。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需求大增,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被快速应用于各种各样的“战疫”解决方案。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总经理麦俊彦表示:“在VUCA时代,商业环境快速重构,这既是挑战,也是企业进化的机遇,可以借由数字化重塑自身的‘免疫力’和核心竞争力。IBM中国专家依据IBM Services多年来服务⾏业领先企业的经验与认知,归纳出科技赋能的六大根基,为本土企业提供应际而变的数字化思考方向。”
IBM在报告中提出,企业赢得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赋能,科技赋能有六大根基:一个中心,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以及五大核心能力:洞察的决策力、智能的应变力、持续的创新力、永续的运营力、敏捷的执行力。
五大能力中洞察的决策力跟可信任数据息息相关。IBM认为,数字化时代是一个由数据和算力主导的世界,企业缺少洞察的决策力,往往因为缺乏及时可信任的数据,够帮助抉择的数据。
在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的2019全球高管调研报告《建立信任优势》中,基于对市场领先企业中 13,000 位高管的访谈,IBM将企业的数据领导力分为四个维度。其中,全球仅有 9% 的受访企业在信任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获得“火炬手”的称号。调研表明,“火炬手”企业的收入增长和盈利水平要比业内同行高出 165%。
IBM认为,数据待在企业内部就可能会逐渐过时,而让其在企业外部流通,则会实现更大的价值。企业可以从数据产生的知识和洞察中获利,而共享自己数据的业务合作伙伴、客户和顾客,则可以获得为自己量身打造的更优质产品和服务。
作为多个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伙伴,IBM能够输出扎实的数字化转型趋势预测和跨行业战略咨询价值。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丁伟女士表示,“我们希望把各个行业共性的挑战和洞察梳理出来,对各个行业企业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目前IBM Services在中国服务市场整体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服务企业包括:超过80%中国排名前30名的大型银行,超过54%中国市场最大的300家保险公司和券商,超过46%中国排名前200的零售商和品牌商,超过41%中国最大的200家制造企业,超过62%中国市场前65名的汽车厂商等等。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数字化战略及创新体验总经理徐永华指出,五大能力中每一块对企业都是结构性模式化的改变,这些改变意味着不是短期可以完成这样的变革,需要企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我觉得很多企业还是把数字化转型看成是一个短期的行为方式。根据专业机构的调查,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能够实现很好的投资回报的,10%不到的水平。所以不能仅用短期的投资回报去衡量。”
跨越困境:疫情“教会”了企业什么?
面对疫情,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最核心的挑战就是能否借助数字化能力尽早复工,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每一家企业都在思考,企业能不能在现在的环境下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避免员工面对面接触和聚集的情况下,依然正常运营。
在面对外部环境的重大突发变化时,科技巨头和行业顶尖企业的做法往往具有风向标般的示范作用。IBM Services的专家们认为,IBM自身以及其服务的很多行业领先企业在面对疫情时采用的一些新模式,在后续的数字化转型中可以被固化和加强,对其他企业也有借鉴意义:
第一,数字化运营能力和智能工作流
在务必确保员工安全健康的原则下,目前IBM中国区还在采取在家办公的模式,也成为令很多白领羡慕的“别人家的企业”。这本身就说明企业的数字化办公和数字化流程的程度比较高。
在B2B企业服务领域,过去服务企业与客户通常以面对面沟通为主。疫情会不会加速B2B行业线上化发展?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总经理麦俊彦告诉「智能进化论」,“疫情会加速整个社会各个行业,包括B2B服务领域以及合作伙伴,对于远程、数字化、虚拟化的交流沟通的接受程度。”
徐永华认为,数字化运营能力的背后是智能化的工作流。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有形机器⼈,⽽⽆形机器⼈的数量未来将会远⼤于有形机器⼈的数量 —— 这些⽆形机器⼈就是我们说的智能化、⾃动化的⼯作流程,也就是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它将帮助企业打通端到端的工作流,打破企业内部的孤岛架构和职能边界。
过去几年,IBM在自身的采购变革中已经大量实践应用智慧工作流。借助自然语言的分析、自动化的信用管理、实时的物流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手段,IBM降低了52%在计划和供应保障的加速成本支出,节省18%采购运营成本支出,保证95%+的采购的及时性,总体成本降低2.5%。
第二,快速、敏捷的应变能力
最有代表性的模型就是IBM车库方法(IBM Garage)。IBM车库方法其强调汇聚企业内外的多元化人才,组成“敏捷小分队”,跨部门、跨领域、现场解决问题。
此前,IBM用车库方法助力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打造了能够支持集成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技术平台,完成快速实施上线运营,提供统一用户体验和高效的出行服务,目前已经在全国好几个城市布局实施。
“IBM车库方法可以补足企业在培养新型技能人才方面的短板,帮助企业运用初创企业的速度,创造成熟企业的规模。”徐永华表示。
第三,更灵活,更具韧性的供应链管理
2019年,IBM曾帮国内一家大型电子企业做了全球供应链的战略布局规划。疫情爆发后,该企业马上能够灵活布局,很快把一些工厂和制造产能进行及时转移,降低疫情对生产运营的影响。
同时,全新的供应链战略使该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触角也更深入,可以延伸到上游相关的关键原材料以及一些合作伙伴。如果疫情影响到该企业上下游企业的产能或现金流,IBM可以与企业一起制定相应的预案,帮助企业对上游关键性零部件提前布局和卡位。当竞争对手受困于供应链产能时,提早布局的企业就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跨越周期:从活下来到拥有长期“免疫力”
人们习惯高估现在的影响,低估未来的价值。
未来世界趋势就是VUCA的常态化,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既无法预测也无法控制。很多企业意识到,不是疫情给企业带来挑战,而是疫情像一个放大镜,将企业原有积累的短板放大了。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副总裁郑军表示,“这次疫情是对所有企业的一次提醒。在多年高速成长后,在这个时间点,我们要思考企业是不是可以在一个永续成长的、风险较低的模式里长期发展。IBM更关注疫情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长远战略。”
IBM Services专家们认为,从长期来看,疫情对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会有几个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一、 企业是否拥有抗风险的“免疫力”
中国经济经历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周期,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增速放缓的新周期。在过去顺境、风口和红利中高速增长,导致企业在过去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不太考虑成本,更多追求的是发展和增长。
郑军表示,疫情让所有企业思考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当企业碰到风险时,才会停下来思考是不是我的成本还有优化的空间,风险还有降低的可能,是不是可以通过和生态伙伴的互补,把运营的风险和成本做进一步分摊。”
二、 企业是否拥有动态竞争力
在不确定的时代,企业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动态竞争能力。动态竞争力尤其对于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2019年,老牌国企宝钢包装携手IBM Services,借助“IBM车库方法”,打造了业界首个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金属包装个性定制线上新零售平台——iPrinting听你所想。品牌商、科技伙伴、IP及设计等生态伙伴组成了“敏捷小分队”,柔性供应链可以帮消费者生产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易拉罐。
三、企业是否聚焦核心竞争力
聚焦核心竞争力,剥离非核心业务,是所有领先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战略。最早向IBM学习的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聚焦主航道、砍掉不重要的边缘业务是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核心。
IBM主张企业将非核心的业务,通过和生态合作伙伴的合作,通过云计算、AI、物联网等技术,转变成更轻资产型的商业模式。
写在最后:
无论企业在之前的数字化转型和重塑过程中建⽴了何种程度的数字化能⼒,疫情给了所有企业一个机会,审视这些能⼒是否在规模、速度和程度上足以支持企业持续的数字化重塑。
如何不浪费一次危机?郑军的话代表了IBM Services专家的思考,“改变世界的绝不是一场突发事件,而是通过突发事件我们所表现出的对于‘变化’所秉承的态度、回应的力度、思维的方式以及行为的选择。”
本文为「智能进化论」原创作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