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骐
来源:零售氪星球
随着各行各业陆续复工,资本市场也迎来了久违的重磅消息。
2月23日,百事宣布与好想你达成协议,以现金方式收购好想你旗下休闲零食公司百草味100%的股权。交易价格为7.05亿美元。
对于百事而言,这绝对是大手笔。
截止到2019年底,百事公司账面现金为55.1亿美元,7.05亿美元占总现金储备的1/8左右。
百事在去年全年的营收为671.61亿美元,中国区营收13亿美元,甚至不到总收入的2%。
把1/8的现金砸在一个收入占比只有2%的市场,百事此次可谓豪赌中国市场。
「零售氪星球」发现,百事疯狂加码中国的背后是中国区业绩连续两年双位数增长,这其中又主要得益于零食品类的突出表现。而从历史来看,百事的多元化战略在维持自身业绩增长的同时,可能也会便宜了老对手——可口可乐。
在2月13日公布的百事公司2019年第4季度及全年业绩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百事在4季度调整了业务分区。亚太地区(含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被单独列出,而中国市场的营收也首次被披露。
2017-2019年,中国市场分别实现营收9.63以美元、11.64亿美元、13亿美元。18和19年的增速分别为20.9%和11.7%,远高于其他市场。
如果说“中国”是百事的关键词,那么“零食”则是中国的关键词。
2018年和2019年,亚太区的零食营收分别增长7%和6%,这正是得益于中国市场的两位数增长。而传统的饮料业务,在中国区只有“低个位数增幅(low-single-digit growth)”。
百事在亚太地区,以独立或者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制作、营销、分销和销售多个零食品牌,包括奇多、多力多滋、乐事等。
在制造端,百事零食业务在大中华区已经拥有7家食品生产厂、6个大型现代化土豆农场和10个合作农场,并且还在加码。2018年,他们宣布增资近1亿美元,扩建并改造其上海松江食品工厂,包括增设全新生产线,引入先进的包装和仓库技术。2019年,他们投资5000万美元,在四川省德阳新建“百事食品四川生产基地”。
相比之下,零食业务在渠道,尤其是线上渠道的能力略显不足。这也是他们此次并购百草味的原因。
“百草味丰富的产品品类、轻资产和聚焦电商的模式与我们中国的现有业务高度互补。”百事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柯睿楠表示:“百草味卓越的直营终端消费者能力将助力百事实现线上市场的增长。同时,也能通过百草味本土品牌的特色为百事带来更多元化的产品组合,适合于线上线下多渠道分销”。
虽然同为碳酸饮料界的双雄,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战略。前者专注于饮料饮品行业,而后者则更热衷于多元化。除了软饮料外,百事公司还涉足餐饮、零食、货运和体育用品等业务。
多元化的战略更容易找到新的增长点,但也可能对原有业务造成负面影响。
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快餐店数量已经突破了12万,成为软饮料最主要的销售渠道。由于工作繁忙,越来越多的美帝人民选择在快餐店就餐。麦当劳是他们的首选。
当时麦当劳每年碳酸饮料的销售额可以达到30亿美元。虽然店内一直都出售可口可乐,但麦当劳并没有和可口可乐公司签订过任何书面协议。所以,可口可乐公司对此非常担心。他们知道,稍有不慎,麦当劳就有可能带走公司的巨额利润。为此,可乐巨头不得不为麦当劳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高利润的分成。
另一方面,百事自1977年起就开始涉足快餐业。他们先后收购了必胜客和塔可钟(Tacobell)。随着1986年将肯德基纳入旗下,百事跻身为世界第二的快餐连锁店。可口可乐公司以次游说温蒂汉堡(Wendy’s)。最终,温蒂汉堡倒向可口可乐阵营。
当时温蒂汉堡的发言人抱怨道:“百事可乐公司正在用我们销售软饮料的资金去扩大他们在快餐业的规模,我们正在支持一个竞争对手”。不久之后,达美乐比萨也因为同样的理由放弃了和百事的合作,转投可口可乐。
回过头来看这次的“百百联盟”,本次并购势必也会影响百事可乐和其他零食品牌的合作(或潜在合作)。
「零售氪星球」了解到,良品铺子和来伊份的门店内都会销售饮料饮品,除了自有产品外,也包括一些其他品牌的商品。
相较于快餐业,饮料对零食店的依赖确实不高。但随着百事亲自下场参战,各个零食公司必然会抵制百事的各类商品,而可口可乐可能会因此捡到一个小便宜(尤其是碳酸饮料方面)。
笔者近日走访了一家来伊份门店,店内并没有出售百事可乐,但店员表示,这只是暂时断货,过几天就会有。
“以前有卖的,最近没货,你过几天再来就有了”。
这名店员可能不知道,随着百事收购百草味,来伊份的店内或许再也不会有百事的商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