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列出一个2019十大“真香”数码产品列表,苹果推出的AirPods 2一定名列前茅。尽管从第一代开始,人们一直吐槽这种“豆芽”耳机价格贵、容易丢、续航差,但苹果的两代产品依然斩获了不错的销量。不仅苹果,华为、OPPO等等其他手机厂商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TWS(True Wireless Stereo)蓝牙耳机。
至于在最近举办CES上,更是可以看到,除了手机厂商以外,大量的传统耳机厂商,像是漫步者、JBL、铁三角等等,也都推出了TWS耳机产品。至此我们似乎可以确定,TWS耳机已经不再是孤立于手机厂商生态中的创新产品,而是成为了整个耳机品类中的重要一员。
TWS耳机的全面爆发,或许也将从2020年开始。
苹果带火了TWS,耳机厂商能咽下这口气吗?
其实TWS耳机为何火热,一点也不难理解。
从手机-耳机之间的刚需强连接来看,很多时候终端的形态对于耳机的形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自从大量终端设备开始为了轻薄取消3.5mm耳机插口后,耳机产品总有种无处安放的“寂寞”。让耳机产品也全面走向Type-C化看似是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普及起来显然需要时间。何况即使如此,充电时不能使用耳机仍然是个大问题。
因此耳机走向无线化,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从2015年一些欧洲耳机厂商开始研发TWS耳机,到2016年苹果正式推出第一款AirPods,借由每每鼓动起科技潮流的苹果之手,这种新耳机形态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流行起来。经相关机构预测,全球无线耳机相关市场规模在2018年约为230亿美元,到2020年则可望成长为2倍,接近450亿美元。
毫无疑问,TWS耳机的火热是由手机厂商带动的。从苹果的AirPods到华为的FreeBuds,可以说手机厂商从未如此贴近过用户的耳机需求。也正因如此,TWS耳机中两派玩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打法。
率先攻占下这片领土的手机厂商们,显然对TWS耳机有着自己的理解。
作为手机厂商为自家产品推出的配套设施,手机厂商在TWS耳机的研发上,不仅仅考虑到了“听音乐”这一个需求,而是综合考虑了应用手机的丰富场景——通话、看影视剧、玩游戏,然后才是音乐。因此很多手机厂商着重提升的是TWS耳机的AI通话降噪能力,同时通过自研可穿戴芯片提升蓝牙连接效率。尤其在手机厂商普遍布局AI的前提下,TWS耳机也凭着可穿戴的特性与智能语音助手牢牢绑定在了一起。
从CES 2020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耳机厂商对于TWS耳机的打法还是更加“Old School”。
作为大部分时候只要满足“音质+降噪”两种需求的耳机(音响)厂商,所推出的TWS耳机能力大多也聚集在自己的老本行上。像是铁三角专门为TWS耳机设计了一套降噪技术,松下则在TWS耳机上武装了新开发的10mm动态驱动器和新的声学设计。
虽然当前两种打法下的TWS耳机并没有展示出太多的不同,但从二者之间存在着逻辑层面的差异:手机厂商要保证的,是耳机长期处于低时延连接的状态,让用户及时听到竞技手游中每一个技能的音效,让用户能够长期佩戴可以随时互换耳边的语音助手。但耳机厂商所擅长,却是提高音质上面的体验。
CES 2020上就有一个典型案例:铁三角为了TWS耳机设计的新降噪技术,使耳机的续航时间大大缩短。虽然从最终结果来看,铁三角TWS耳机的续航能力属于普遍水平,但很难相信手机厂商在设计TWS耳机时会为了音频降噪做出如此之大的牺牲。
爆发增长的TWS耳机,和影响局势的三个关键词
虽然目前手机厂商和耳机厂商很难在产品发展路线上达成一致,不过任何一种产品最终面向的还是用户,由用户写下最终的审判词。
当然作为用户,你我都能为TWS耳机脱口而出一系列需求:音质好、通话清晰、AI能力强大、佩戴舒适、连接稳定、续航时间久、价格便宜……在这一系列并不隐秘的需求中,手机厂商和耳机厂商除了琢磨着怎么更好的提高工艺水平,把复杂的线路和元件塞进小小的耳机中,是否还存有其他可能提升TWS耳机竞争力的可能性?
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三个可能对TWS耳机竞争局势造成影响的关键词。
第一是安全。
或许很多人会感到意外,耳机这种小小的东西为什么会和安全扯上关系。实际上耳机阻碍环境音、分散注意力导致交通事故,一直以来被长久诟病。有一些国家,例如蒙古,甚至已经出具法律禁止行人在过马路时佩戴耳机。TWS耳机想要实现像智能手表一样作为可穿戴设备长久佩戴的目的,通过技术为安全问题建立缓冲墙将成为关键。
目前已经有很多技术团队在攻克这一问题,像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在尝试通过麦克风收音,结合机器学习分析,判断车流位置对用户做出提醒。
第二是传输协议。
说到传输协议,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近年来刚推出的蓝牙5.0。相比上个版本,蓝牙5.0的远距离传输+高发射功率为TWS耳机体验带来质的飞跃,不仅声音传输的时延更低,在拥挤场合下的串流也会更少发生。此时没有应用蓝牙5.0的TWS耳机,恐怕就会显得很不能打。
但蓝牙传输协议仅仅是TWS耳机的第一道坎,实际上仅仅应用“基础版”蓝牙协议时,耳机中的声音仍然会被大幅压缩,想要保证音质,还需要采用“魔改版”的高标准无线传输协议。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高标准无线传输协议大概有索尼LDAC、华为HWA和高通APT-X HD三个版本,如何平衡其中成本和产品表现,将是TWS耳机,尤其是主打音质的TWS耳机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一个关键词,就是老生常谈的智能生态了。
其实从谷歌Pixel Buds提出神经网络翻译耳机开始,人们就一直期待着耳机提供除了通话和听声音之外的功能。手机厂商的IoT大生态和智能穿戴小生态建立的越完善,就越有可能建立起一道TWS耳机围墙——耳机厂商想进来也可以,只不过要付费购买门票。
这背后需要更多的细节技术尝试,例如华米科技推出了一款可以在跑步时监测心率的TWS耳机,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CyberMed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则试图在耳机中加入生物信息验证能力,让用户通过耳机解锁其他数码产品。唯有用户对TWS耳机通话/声音之外的能力产生依赖,手机厂商才能拿稳TWS耳机这一局。
TWS耳机舞台上,他们戴着镣铐斗舞
在这里,我们不妨也对TWS耳机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做出预计。
要记住的一个大前提时,TWS耳机的体积天然决定了其续航能力上的短板,因此很多会加大计算需求从而导致耗电量提高的技术,很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应用。于是在短期内,产业生态上的变化很可能大于技术本身的变化。
例如智能语音助手从软件层面拥抱更多耳机品牌。像出现在CES上的JBL TWS耳机就支持亚马逊的Alexa和谷歌助手,对于这两个不捆绑于手机生态智能语音体系来说,让又一个新“收音设备”加入自身阵营自然是稳赚不亏。或许未来其他智能语音平台,例如百度,也会与耳机厂商TWS耳机产品合作。
而与之相反的,就很有可能是手机厂商的“封锁战略”了。不管是出于对自身耳机产品的销售保护,还是软硬件协同开发的便利,又或者是保护数据。手机厂商或许有可能彻底切断除放音通话外,对于其他品牌TWS耳机的功能支持。当用户使用其他品牌的TWS耳机时,只能听声音、通话,而不能通过AI语音唤起服务。
最后还有移动软件层面的打通。
当TWS耳机被列为智能穿戴阵营之中,同样也意味着移动应用与之更密切的联动。例如通过声纹验证支付或解锁密码,在佩戴着耳机的状态下不仅动作自然,也保证了更好的收音。为了稳固TWS耳机应有的智能优势,手机厂商着力推动这一现象的发生也是极有可能的。
总之在工艺能力和工程能力发生突破之前,不论手机厂商还是耳机厂商,在TWS耳机的发展上仍要保持戴着镣铐跳舞,不,准确说是戴着镣铐“斗舞”的状态。即使CES上TWS耳机的数量上涨,这一产业在短时间内还是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竞争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