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AI读云,更懂深圳

脑极体 2020-01-09 阅读: 8,656 次

现代考古学告诉我们,各个文明中最早出现的建筑,十有八九都是天文台;而历史文献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兴起,标志物就是节气历法的划定。

读懂天气,是人类劳作、捕获、耕种的前提,是建造一切辉煌的基础。直到如今,读懂天气这件事依旧在人类发展进程里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对于灾害的预测、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趋势预判、超精准天气预测的可能,这些话题依旧处在全球科技树的巅峰。

而在把气象预测这件事进一步推向远方的众多技术中,AI绝对能站到C位。

这两天,AI领域的一个大新闻,是1月6日华为云与深圳市气象局在深圳华为坂田基地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就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气象领域行业的应用和推进、未来技术趋势研究展开合作,共同推动气象精准预报、智慧城市气象服务等业务创新。

之所以华为云与深圳市气象局的合作颇有刷屏之势,一方面是因为合作中规划的气象精准预报等等功能,恰好是普通人——尤其是南方沿海城市地区居民极尽期盼的技术;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空间遥感+AI的组合这几天有了充沛的话题热度。而气象+AI恰好是遥感监测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气象与AI结合的重要性,这几天已经有了很多科普。而在了解气象+AI的技术逻辑之外,我们或许可以换个视角,通过华为云与深圳市气象局的合作,去透视AI与城市结合的产业逻辑。

就让AI去读懂天边的云,而我们去读懂技术融合时代的深圳,去读懂云+AI+5G,接下来可能带给每一座城市的史诗变迁。

气象+AI的探索之径

让我们先以一个最基础的问题作为逻辑起点:气象预测+AI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早在19世纪中叶,时任巴黎天文台台长的勒佛里埃,根据欧洲各国天文台的观测数据,制作出了风暴到来前后的数据统计表,从而完成了现代天气预报的雏形。

到了20世纪20年代,气团学说和极锋理论极大地丰富了气象数据的利用精度。此后雷达带来了更好的气象信息收集系统,现代计算机的出现也奠定了气象数据大规模处理的可能。

从这个逻辑链中我们会发现,现代天气预报就是一个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再通过数据推导出未来气象情况的关系等式。而气象技术的发展,就是希望能够把这个等式的误差缩短到最小,从而带来更长时间、更快反应、更准确区域的天气预报。

既然是运用物理数据,进行统计模型推理,那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可以应用AI来解决的问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就先后推动了气象学与AI的结合。IBM、谷歌等公司也都布局了气象AI的产业端口。可以说,用AI来实现更准确、更系统化的气象预测,已经是国际科技界的主流。虽然让AI取代人类专家进行气象预测短期内并不可能,但AI就像雷达、现代计算机一样,绝对会成为气象预测跨时代的技术推进工具。

既然思路清晰,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气象预测所需要的AI算力、AI算法模型适配与迭代,以及AI软硬件体系,应该从哪里而来?

以华为云与深圳市气象局的合作为例,深圳市气象局希望基于AI技术,生成强降水临近预报模型。这就需要对深圳区域内历史上近十年的雷达等数据进行训练,其计算量庞大,同时AI模型涉及超参数非常多,AI模型训练和优化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这种情况下,基于云计算提供AI算力与AI算法调配能力,就变成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深圳市气象局牵手华为云的原因。基于华为云AI昇腾集群服务,在“地表最强AI训练算力”的帮助下,深圳气象系统能够研创出更精准的灾害性天气预测模型。通过海量历史数据学习,推算云团变化和移动规律,从而提高深圳市天气预报的质量,优化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的智能发布与传播。在华为云AI昇腾集群服务的帮助下,原本需要1到2星期完成的训练量,可以缩短到3天甚至几个小时。

同时,在气象观测领域,气象局还计划基于华为云提供的AI图像识别技术,研发云雨等天气现象的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天气智能感知;利用华为云提供的5G和边缘计算技术,提升气象观测精度;并与华为云ModelArts一站式AI开发与管理平台建立人工智能在网格化的短临和短时预报应用,提高深圳气象短临和短时网格预报的精细化和精准度。

就这样,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深圳市气象局接驳了所需要的AI算力、AI算法、AI开发平台,以及AI软硬件和人才基础设施。华为云的AI能力也得到了最大化释放,从而能够为深圳推出基于智能网格的新一代超大城市精准预报提供技术支撑。最终让深圳居民体验到“两小时内、一平方公里范围”的个性化精准贴身气象服务——“两小时内,一平方公里”,这个时空坐标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舒适一天的基础,对于渔民、户外检修人员、司机等与天气息息相关的工作人群来说,可能就是生命安全的最高保障。

气象+AI之路,归其根本是这样一个逻辑:天边的云带来数据,云计算带来算力。两片云之间,AI架起了人类读懂气象的桥梁。

而如果我们把华为云与深圳市气象局合作的视角扩大开去,会发现基于有力的云计算底座,再融合城市大数据,AI就可以有效地优化气象预测的全流程工作。而这一改变逻辑又不仅局限在气象工作中,华为云和深圳正在告诉我们,5G、云与AI的技术交叉融合,正在改变城市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

新兴技术迸发,云+AI+城市的种种可能

从华为云与深圳市气象局的合作,我们还可以读出技术之外的更多东西:那就是技术与城市的融合可能。

仅仅是从这次合作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华为云不仅是提供了一种技术,也不是仅仅驱动改变深圳城市服务能力的单一方面。这次华为云与深圳市气象局的合作,是一场标准的“多对多”合作模式,即从“多技术”到“多应用”,构成体系化的城市服务升级。

根据协议,双方将采用云计算、AI、5G、IoT等创新技术,打造“气象+云+AI+5G”的全领域深度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可能改变气象数据收集、超大城市精准预报、智慧城市气象服务等多个领域,支撑深圳气象服务的跨代升级。

多技术协同走向成熟,搭建起多个技术互为支撑的数字溢出效应,是我们这个时代科技发展的最大红利。而城市作为复杂的人、物、资源所组成时空交融点,必须由多种技术协同来撬动智能升级,也必将在技术协同中获得最大价值。

举个例子,华为云为深圳气象预测服务所提供的云端AI算力,是大规模气象预测的基础,但仅仅有算力是不够的。还需要AI技术服务能力作为气象算法开发的支撑、AI开发平台作为提升气象AI效率的工具、5G和边缘计算技术作为快速传输气象数据的枢纽、IoT设备作为数据收集和智能传播的交互节点。

这样看来,5G、AI、云计算与IoT,加上气象数据被利用必须通过大数据体系,就构成了一个气象AI的完整场域。作为技术提供者的华为云不能遗留技术短板,必须有云+AI+5G的技术协同优势,再加上高可靠、高安全度的云服务体系,以及线下服务与行业学习能力,才能最终优化城市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气象预测。

5G时代,技术融合改变城市生活与生产,正在变成一个应用度不断加深、应用范畴不断扩展的时代之选。事实上,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射到整个深圳,就会发现华为云提供的“多技术到多应用领域”能力,已经改变了这座城市的一些关键能力。

比如华为云与深圳交警携手打造的交通智能体,就从顶层设计入手,全面规划了深圳城市交通体系,以视频云、大数据、AI为技术核心,建立了一个统一、开放、智能的交通管控系统。这套系统之下,城市交通情况在指挥中心一目了然、大量路口信号灯可以被AI辅助,实现区域协同的道路实时智能优化,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交通突发、违法、拥堵、自定义事件可以被AI实时监测与告警,实现了城市交通安全的智能化提升。

深圳机场将人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应用于地服作业节点采集、全流程人脸识别、违章行为管理、地面预警等领域。其中,华为云AI助力深圳机场部署的智能机位分配方案,使得整体靠桥率提升3%-5%。

从政务到安全,从交通到气象,从机场到城轨,深圳这座城市的各个侧面,都可以见到华为云的云+AI+5G技术融合之钥。这把钥匙开启了未来城市的各种智慧可能,也不断刷新着深圳的底层竞争力。

深圳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较为重视,华为云也在2019年举办过AI大赛·人工智能挑战杯。大赛吸引了各界开发者来为深圳“出谋划策”。

随着华为云与深圳的不断合作加深,我们又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逻辑:城市高速智能化,主要通过技术融合来获取。而云+AI+5G的技术融合红利与城市快速结合,主要途径是政、学、产的高度结合。先进技术与云计算底座,可以为城市生活、管理、社会运行的各方面提供全新的效率与质量支撑。这个联动的日趋紧密,正在成为中国城市的全新竞争力所在。

从这个逻辑,我们重新认识了这座名为深圳的城市。AI读云这件事,却又恰能让我们读懂深圳,读懂未来中国,读懂技术与城市之间的大写的浪漫。

脑极体
从技术协同到产业革命,从智能密钥到已知尽头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