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拼多多千亿扶持背后:让“微笑曲线”谷底的商家也能露出微笑

互联网江湖 2025-07-10 阅读: 1,174 次
文:志刚@互联网江湖这个夏天,拼多多再一次重塑了我的网购观。

最近天气渐热,想要买一件防晒服,在网上搜索,无意间搜到了一博主探店防晒服工厂的视频,让我大长知识。

防晒服最常见的面料是锦纶(尼龙),面料亲肤有冰感,一件UPF50+(防晒值)的普通防晒服,面料成本不过十几块,售价几十块钱厂家也有得赚。

到拼多多上一搜,这个价格带的防晒服卖爆了,于是果断下单一件。

这个夏天的获得感,是拼多多上买的防晒服给的。

不只是防晒服,搜了一下其他博主探厂的视频,发现还有江西弋阳的遮阳伞、山东平度的假睫毛、云南昆明的鲜切花……

千亿扶持帮助下,全国各地的产业带商家,在拼多多上卖出一个接一个的“爆款”。


一把15块的遮阳伞,撑住了“村域经济”的基本面

谁能想到,一把15块钱的遮阳伞,紫外线隔绝效果居然跟150块钱的相差无几?

为了弄明白原理,小红书博主“华肥娘娘”来到阳伞品牌洋蜻蜓的工厂所在地:江西弋阳乡村。

村里的一栋农村自建房,就是生产这把阳伞的“车间”。“车间”里阿姨们笑容满面,正在熟练地组装出一把又一把的“爆款”防晒伞。

洋蜻蜓是一家专做防晒伞的品牌,在拼多多开了十家店,多家店销量超过百万件,其中一家官方店,销量突破270万。

工厂负责人说,防晒伞的成本主要是差在了伞架结构和防晒涂层上。伸缩式的结构比按钮式的成本要高,德国进口的防晒涂层也要贵一些,但在防晒效果上,两者差别不大,防晒指数UV值都在2000以上。

在被问到卖15块钱的遮阳伞是否有利润时,老板说,一把伞的成本是9块多,拼多多上卖的是14~15块,9块多的成本加上2块钱的快递费再加上人工,仍然有2块多的利润挣。

“旺季的话,伞的月销量能到40多万把。”老板说。

工厂老板是一个青年小伙,父母以前在雨伞工厂打工多年,老板本人也在义乌做快递行业多年,后经朋友介绍接触到电商,遂决定创业。

“拼多多平台扶持力度很大,推广费用占比很少,对于农村地区草根创业很友好。”老板表示:“目前,厂里七八十个工人都是来自周边几个村子的阿姨,办了厂子,大家都有了工作,也为解决村里的就业问题出了一份力。”

拼多多上不仅有15块一把爆款阳伞,也有卖出10万+的爆款蚕丝被。

在湖州的一家蚕丝被的生产车间里,一位探厂博主找到了答案。

“做工用料上,商场卖的万元的蚕丝被,被套都是桑蚕丝的,而且做工用料显然好了不止一个档次,拆开来看,拼多多卖的蚕丝被与商场一样,里面都是雪白雪白的桑蚕丝,厚厚一层但一点也不皱。”博主说。

在工厂里,原料蚕丝都是需要在水里手工拨开的,晒干的蚕丝需要四五人一起拉成一张细腻的网,然后一层层地铺好。据厂长说,几个熟练的工人一天也只能做30床被子。

博主注意到,在这家工厂里工作的,并不都是年富力壮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在厂里干了一辈子的老员工。附近的上了年纪的阿姨们,不能外出打工,在蚕丝被工厂上班,有了收入,也算是老有所依。

沧州青县被誉为化妆刷之乡。

在青县二十里屯村,谁也想不到,一家不起眼的厂房竟然是拼多多上化妆刷品类销量榜第一的工厂。

他们的产品,不仅出口到了欧美和日韩,很多国际一线化妆品牌的化妆刷也都出自这里的女工之手。得益于拼多多千亿扶持,这家化妆刷工厂迅速增长,如今店铺已经成为百亿补贴店铺。

“其他平台有3到5天的活动期,而拼多多则是一年365天的活动,每时每刻都可以给消费者做优惠。”工厂里负责网络运营的小牟对探厂博主表示。“平台对商家的扶持还是挺大的,因为平台补贴很多,再加上服务费也是减免的,对于消费者、对于商家都挺友好。”

据悉,这家工厂的老板,曾在韩国化妆刷工厂打工 15 年,之后回村创业。目前在厂里工作的,大多是本地村民以及有留乡的年轻人。

“我们不计件,为了多做赶活儿多挣钱出来的东西质量肯定差劲”。正在做活儿的王姐对探厂博主说:“俺们这就是把刷子干好了就行,追求的是质量。”

不管是江西弋阳的防晒伞,还是湖州蚕丝被、沧州青县的化妆刷,这些生存在产业链夹缝里的小微企业,已经深深扎根乡村,撑起村域经济的基本面。


“千亿扶持”按下产业“快进键”

千亿扶持扎根乡村,拼多多为什么有底气这么做?

我想有大概这么几个原因:

一:以零售逻辑做电商,深入产业链够深。

零售最重要的是什么?

其实不是流量,也不是贯通线上线下,而是减少中间层提高经营效能,来达成货物极致的流通效率。

效率是零售的生命力。

电商亦是如此。

作为助农做得最好的电商平台之一,拼多多很擅长的一件事儿是压缩供应层级,然后做到直连源头,面向9亿多用户。

这其实不是电商思维,而是零售思维。

零售思维是一种能力,也是拼多多选择扎根产业的原因之一。

二:只有扎根产业够深,扶持“村域经济”才能有正循环。

前些年大家都在讲“县域经济”,其实消费真正的毛细血管是“村域经济”。

拼多多千亿扶持落了地,产业带的小微工厂才能有增量,在低收入的乡村里,人们才能挣到更多的钱,然后去消费。

于是,增长闭环了。

产业带的增长,某种意义上就是拼多多自身的增长。而拼多多在电商培育产业带品牌爆款的意义,不亚于苹果手机发布新品。

每年苹果手机发布,新款即爆款,消费端就会爆炸式增长,然后带动一批相关产业链快速增长。所以,资本市场上有了苹果概念股,有了果链。

拼多多也是如此,每当培育出爆款产业端品牌,就会带动一大波消费,然后相关产业也能获得新的增量。

在这个过程里,村民、商家与拼多多,本质上构成了命运共同体,当爆单的小微企业越来越多,拼多多的增长也才更有生命力。

三:有了增长正循环,才能拨动产业向上的“快进键”。

数年后回过头来看,以2025年为界,电商经历两个时代:过去是价格时代,未来则是品质时代。

你看,品质开始撬动外卖行业,于是外卖的“新三国”时代到来了,品质开始撬动汽车行业,国产新能源卖爆了。

什么是品质?

品质就是在合理的成本、利润的基础上,提供一个80分甚至90 分的产品或者服务。

理论上,一个供给过剩的市场里,增长=公允成本+(5%~10%)的合理利润+足够的品质。过去,丰田、比亚迪、小米 ……一众企业成功的秘诀大抵都如此。

拼多多千扶持产业带,也是如此。爆款防晒衣,爆款阳伞,都是这个品质逻辑,自此,产业向上增长的波轮开始转动。

哲学不断强调提升心性的重要性,这也是阳明心学等中华经典文化对企业战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


千亿扶持,把“微笑曲线”的谷底“托起来”

防晒伞、蚕丝被、化妆刷……这些诞生爆款企业,有一个共性:都是单价相对不高,毛利也不高的传统行业里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往往自身规模不大,但商业模式又依赖规模效应,在激烈的竞争中很难生存发展。

要实现增长,其实还是需要平台带动。

拼多多的做法是,向下扎根,然后在不伤害产业带工厂、商家利润的情况下,用质价比撬开规模增量。

于商家而言,有了规模增长只是第一步,怎么把爆款增长能力持续下去?

拼多多的思路是,用千亿扶持的“分配”逻辑,带动产业带中小企业、商家增长。

“千亿扶持”与其说是“让利”,不如说是一次面向商家的“分配”。“极致的供应链效率+运极致的营效率+持续经营复利”使得拼多多有能力向产业端分配增长,再加上规模红利,商家端“薄利多销”的策略才能真正地执行下去。

所以,“千亿扶持”更像是一种“产业土改”,把电商的流量、效率要素给到商家,进而做大增量。

做大增量有很多方式。

用一句话概括拼多多的方式,就是“把10块钱的东西,卖一千份”。

有些企业,擅长把10块钱的东西拿到全世界市场卖1000块。比如LV、苹果。

把10块钱的东西卖到1000块,靠的是知识、是IP,在各个市场里,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超额收益。这是个“横向增长”的逻辑。

“纵向增长”的企业则是把10块钱的东西卖1000份。

把10块钱的东西卖1000份,靠的是扎根工业化生产,是靠规模化的市场,是在一个尽可能长周期里,把好的产品,尽可能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其中的内核是“纵向分配”。

这也是小米、拼多多的价值逻辑。

从底层逻辑上看,拼多多把100块的防晒衣卖爆,与小米把30万的YU7卖爆,本质上是一回事。

都是在产业链上下游做“价值再分配”。

小米是用品牌号召力整合技术、资本、生产要素,受益的中等收入人群,覆盖的是汽车制造的产业链。

拼多多是用千亿扶持撬动规模成本效应,受益的是9亿月均收入2000块以下的大众人群,最终覆盖的数万家县城、村镇的中小企业。

从这个意义上讲,拼多多千亿扶持,也是给产业链中的千万中小工厂、商家“兜底”,把微笑曲线的“谷底”托起来。

今天,我们各行各业企业开始向上升级,这才有了华为、大疆、有了DeepSeek、有了宇树科技,有了新质生产力。

但一个现实是,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机会成为DeepSeek,成为华为、大疆。更多企业其实是在县域、村域经济里挣扎。这些企业,才是今天中国制造业的大多数,才是真正需要“升级”的那部分生产力。

对于“微笑曲线 ”大家都觉得是“产业曲线”。

实际上,“微笑曲线”也是个“分配曲线”。

施振荣提出微笑曲线时指出,处在两端高位的企业获取了90%的利润,而中间的制造工厂仅获得不足2%的利润。

所以,重点还是分配。

拼多多的“价值分配”有两个时代:1.0时代,通过百亿补贴,拼多多让更多白牌商家有机会走出去;

2.0时代,则是通过“千亿扶持”让“微笑曲线”中间的产业商家,活得更有尊严,有希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约为60%~70%,其中中小企业提供80%的就业岗位。

所谓的“低端产业”,往往承载着“大多数”。

我们有全工业门类,制造业GDP世界第一。但依旧面临着产业转移的压力,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生存压力。

如今,“托起微笑曲线”与“向两端成长”同样重要。这也是千亿扶持的另一层意义所在。

产业要升级,中小企业要生长,唯有扎根产业这条路才能走得更快、更稳。

互联网江湖
互联网江湖,tmt领域深度解读!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