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AI手机需要新故事

张晓枫 2024-03-25 阅读: 1,761 次

言必称AI的时代,已经来了,尤其是随着sora等的震撼发布,以及Google、微软和国内大厂等在AI研发、大模型等方面的日新月异。

就手机行业而言,在存量时代出货量连年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如何刺激用户换机,成了一道摆在所有手机厂商面前的共同命题。从三星到国内的一些手机厂商,实际上已先行一步打出了“AI手机”的新概念,甚至推出了所谓的AI手机新产品。

然而,纵观当下的AI手机,到底有多大的“含AI量”?又是否是在蹭热点以求短时间内赢得一些销量的增长?从AI技术的智能程度、交互方式等维度来看,真正的AI手机应该从何做起,又应该怎样进行“质的飞跃”才能对用户讲出值得换机的“新故事”?

一、AI手机看家菜:消除路人、绘画扩图、通话整理

到底什么是AI手机的“看家菜”?这个问题,事关所有目前智能手机用户对未来AI手机的认知,也会影响到用户对推出AI手机的厂商在AI技术上的能力是否足够强大的自我判断。

那么,当下国内外厂商推出的AI手机是以什么当做证明自家AI技术实力的“看家菜”的呢?要说今年AI手机的“始作俑者”,莫过于韩国的三星手机和谷歌(后者推出的AI手机型号为Pixel 8)。这里,以三星为例,其在今年1月下旬于美国加州圣荷西市召开年度旗舰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号称是“全球首款人工智能(AI)智能手机”的Galaxy S24系列。

从三星对该AI手机新品的前期预热到全球发布,及至后期的市场宣传来看,三星都足够卖力、广告推广带来巨大声量,可谓是对其宣称的“全球首款AI手机”有着“迷之自信”的一种体现。

然而,就在类似三星“即圈即搜”功能实属首创这样的宣传不断见诸网络等媒体的背后,透过此款AI手机全球发布会上的具体信息,却能发现神秘面纱背后,所谓“全球首款AI手机”的“看家菜”功能,如AI即时同传翻译、AI整理笔记及“画圈搜索”等,在技术上却并非三星自研。

据财联社报道,刚把“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位置拱手让给苹果的三星,跑到距离苹果总部只有15分钟车程的体育馆内举办“AI手机”Galaxy S24系列发布会。整场发布会中,虽然三星管这一整套技术叫做Galaxy AI,但无处不在的谷歌元素,一次又一次提醒观众“Gemini来了”。

而根据谷歌、三星在今年1月18日发布的一则公告,S24系列将搭载“作为安卓14系统一部分”的Gemini Nano模型,另外谷歌将通过云服务向三星提供Gemini Pro和文生图模型Imagen 2的AI服务。所以在发布会中看到的诸如语音转写、多语种翻译键盘、录音转写&概要整理功能,都来自于Gemini Pro;诸如抠图、AI图像编辑等功能则出自Imagen 2。

随着三星这款AI手机来到中国市场,上述“AI看家菜”功能,则是深度集成百度文心大模型而实现的。相关报道显示,百度智能云与中国三星达成合作,Galaxy AI通过集成文心大模型,带来了“即圈即搜”等功能。而由于文心大模型拥有多项能力,因此还可为Galaxy AI 提供端侧赋能的通话、翻译功能,以及借助生成式 AI 带来的智能摘要、排版等功能。

由此来看,即便是巨头三星,在AI手机的初期探索阶段,主打的一系列“看家菜”功能更多的并非自研,而是通过与谷歌、百度等公司的成熟大模型来实现的。

有意思的是,诸如此类的AI手机看家菜功能,“同质化”迹象也很明显。

譬如,荣耀也和百度联手,将文心大模型接入荣耀手机,将云上的文心大模型与荣耀平台级端侧AI大模型魔法大模型相结合。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对外表示,端侧大模型更懂用户意图,云侧大模型擅长处理复杂问题,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端侧、云侧能力互补、相互结合。

实际上,早在去年,百度甚至还基于其大模型能力而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小度智能手机,虽然被定位为学习使用的手机。但不难预料的是,前有三星、后有荣耀,尽管各大手机厂商无不在训练自家的大模型,却面临一个如何将AI手机的“看家菜”高效、快速打造成“AI功能全家桶”的时代命题。

毕竟,如社交平台上屡屡有网友吐槽当前AI手机的各种功能,不过是蜻蜓点水,尚无法让他们产生换机的冲动。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打造一部以自研为基础、拥有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AI手机就成了摆在各大厂商面前的真正命题所在。

二、AI手机“新基建”:更强劲的芯片、内存、大模型

从行业进展来看,去年下半年至今,几乎所有的主流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各自的大模型,可谓是谁都不愿意在AI手机这个时代趋势上落伍掉队。

其中,OPPO推出“安第斯大模型”、荣耀推出“魔法大模型”,有“蓝厂”之称的vivo甚至还将其“蓝心大模型7B”进行了开源。此外,连二线品牌努比亚也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

然而,仅仅推出大模型,藉此实现一些诸如路人一键消除、通话录音整理等功能,就是真正的AI手机吗?显然不是。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无论是OpenAI还是国内的大厂,其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都离不开算力设备的支撑。对于手机等AI移动终端而言,同样需要更强大的芯片、更大的运行内存等硬件加持,才能让大模型在手机上跑得顺畅无阻。

对此,一些从当年“厂妹机”脱胎而来的厂商,则提出了要搭载强悍的硬件,势必会提升手机的成本。因此,有些厂商给出了云端AI的解决方案,也就是,用户要实现一些AI功能,需要联网才行。而若在移动场景下,单纯依靠流量,怕是100GB左右的高档位流量套餐也很难hold住AI功能的流量消耗。

而华为、小米,则得益于其全栈自研能力,正在探索软硬件齐头并进,从系统底层优化开始,力求以端侧为主,让用户在不联网的情况下,也可以发挥大模型带来的AI便利。

而以技术为立命之本的华为,实则从去年开始便在“AI手机”的布局上悄悄发力,其布局策略可能就是“软硬双推进”,基于从芯片到系统的全栈自研能力,其未来在AI手机牌桌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有意思的是,去年的年度演讲中,雷军也宣布了小米的新战略:深耕底层技术、软硬深度融合进行AI全面赋能。

具体到AI手机研发策略上,与华为类似,小米除了推出AI大模型外,也是从去年开始就秘密部署AI端侧能力的实现,重点实现轻量化和本地部署。

由此来看,更强劲的芯片、内存、大模型,三者共同构成了AI手机的“新基建”。只有三项能力融合发力,才可能让大模型真正在手机端侧实现更多的功能,并结合云端协同,构筑厂商在AI时代的护城河。

正如去年底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所言,“百模大战”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基础模型之上要有千千万万,甚至数以百万计AI原生应用,这个大模型它的价值才能被体现出来。我们一定要去卷AI的原生应用,要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了,你的模型才有价值。”

另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2024年将成为全球AI智能手机的关键开端。IDC则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上搭载AI功能的终端设备将超70%,AI终端占比将达55%。

但是,2024年已经马上来到4月份,虽然像路人消除这样的功能勉强撑起了一些手机厂商的AI“门面”,但真正具有差异化的、符合用户对AI用户预期的真正“王炸级”AI终端并未在国内市场看到。

而相对于sora对多个行业带来的高强度的持续“震感”,未来哪家厂商能够决胜千里,还要取决于软硬件齐头并进前提下,抛弃传统的机海战术时代的“迭代”和“微创新”顽疾,将视野和眼界放开,多看看全球大厂乃至OpenAI甚至更小微的初创公司,所推出的一些从形态到智能交互全面颠覆的AI终端“实验品”,或许才能真把脑洞打开,进而带来能讲出新故事的真正AI终端。这种终端,甚至以后都不被叫做手机。

三、AI手机新故事:高阶智能、交互机制、形态进化

当然,可以笃定的一点是,AI技术无疑将成为手机行业存量、同质化竞争、出货量持续下滑以及消费者换机欲望明显下降等困境的“救命稻草”,甚至有可能会颠覆手机行业的既有格局,本文所指代的AI手机也有可能会像“变形金刚”一样,变成另一种形态上的AI终端。

对此,我们暂且可以结合目前国际上已经面世的一些致力于替代或减少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时间的新形态AI终端设备为案例,对AI手机(AI终端)到底应该讲出什么新故事,进行分析判断。

当下智能手机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推动下,可能的三个演变维度是,高阶智能、交互机制以及形态上的进化。

碍于篇幅所限,这里仅以一个同时具备这三个维度的、也是颇有启发价值的“AI终端新物种”为例,以期能给国内厂商有所启迪。因为,尽管国内厂商也都在自家手机中“植入”了大模型,但基于ChatGPT开发出的AI终端,却不啻于一场智能终端的创新革命,形成星星之火的潜在势能。

这个新物种就是,去年11月,两位前苹果设计师成立的初创公司Humane推出的一款名为“AI Pin”(AI别针)的AI终端——直接像别针一样吸附在衣服上的“微型手机”,通过内置OpenAI的GPT系列大模型,让用户不用手机、不用下载任何APP,就可以实现通话、录音,乃至撰写文稿、整理邮件、实时翻译、识别食物并提供营养信息等。此外,还支持音乐流以及根据场景和环境挑选音乐,甚至具备“以AI为中心的摄影功能”。

更不同于当下智能手机的“新故事”是,在Humane的演示中,AI Pin通过内置的激光投影系统,可以直接在用户的手掌上显示信息,因此开发者根本就没有为这个AI终端添加屏幕。此外,基于该AI终端配置的深度传感器,用户只需借助手势就能交互,例如提供相应的信息或者切换歌曲等。而只要用户向不同的方向倾斜手掌,则可以突出显示菜单的选项,合拢手掌又能自动返回主页。

看到这里,你觉得这到底是一种AI终端新物种,还是AI手机的未来“新故事”呢?有媒体认为,AI Pin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大语言模型(LLM)驱动的可穿戴搜索引擎。而Humane公司还打算为这款“AI别针”增加导航和购物等多个新功能。

你看,从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到商业变现,仅仅贴附在衣服上的一个小终端,就能轻松get。试想,类似AI终端进一步进化下去并推广到国内的话,留给手机行业讲出AI手机新故事的时间还剩多少?

张晓枫
知名专栏作者,关注新业态、新变化、新故事。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