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是差异化的核心,这正好撞到我们优势的地方。”
一次媒体访谈中,谈及华为在新能源市场身为一位“后来者”,其竞争优势作何体现,余承东给出如上答案。
而跳出汽车领域,放眼华为其他品类的产品,熊出墨认为这句话依然成立。
比如PC行业,进入市场六年有余,华为PC在智慧体验方面的探索有目共睹,多屏协同、超级终端、智慧会议等标志性的智慧功能,已然成为华为PC最突出的差异化亮点。
近日,新华网在进博会的现场报道中就重点提到华为PC的多项“黑科技”。如手机与PC协同,在PC上同时打开三个手机APP搜索同一款商品,三方比价,锁定最优价格;华为笔记本的多人AI纪要功能,帮助记者把现场采访内容一字不落地记录,并且准确地区分了不同的发言人。
专业用户的认可,就是对产品体验最有力的背书。
而通过新华网记者的真实体验,我们也能直观地感知到:在赋予PC智慧能力之后,用户所接收到的不只是交互层面的打破传统,更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跃迁。
毋庸置疑,对于PC产品来说,“智力”与生产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一屏三窗口,本质是在PC上打开移动端应用,在PC的一块屏幕上调用两套应用生态。如此解决跨设备、跨系统的生态割裂,其实是PC智慧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
Windows和Mac两大阵营,步伐一致推进该项工作。华为则是两手准备:推出移动应用引擎,借此把手机应用生态内的APP搬进PC,让两套生态在同一设备之内进行优势互补;同时手机和PC支持多屏协同,实现双屏合一,让用户在PC上操作手机。
业界都在做同一件事,但是具体落到体验,高下立判。
一方面,应用生态融合的进度不一。
2021年9月,华为移动应用引擎正式发布。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完善,应用生态初具规模。根据HDC 2022宣布的最新数据,华为移动应用引擎目前的生态数量已经超过40万,覆盖全球12个国家,好评率达到97%。
以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为例,打开应用商店,常用的社交、短视频、资讯、游戏等手机APP都可以直接下载安装。并且,因为是基于软件端的创新,华为移动应用引擎对设备有着较好的兼容性,过往机型也能轻松更新。
而手机与PC的多屏协同,则直接做到了应用的无死角覆盖。因为其实现路径是用户在电脑屏幕上操作手机界面,打开手机应用,并支持跨设备的文档/图片的快速查看、编辑、传输。理论上来说,只要手机上能下载安装使用的APP,都可以无缝转移到PC之上。
相较之下,苹果所代表的硬件路线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对设备硬件的硬性要求,必须采用M1芯片的PC设备,才能安装使用移动端应用。其次,在应用覆盖方面,因为需要经过开发者允许开放上架,目前仍有不少常用应用在应用商店内无法找到。
另一方面,针对PC使用场景的优化程度不一。
“不管硬件还是软件路径实现的,移动应用程序搬到PC之后不做专门的优化,体验都会非常鸡肋。”业内人士的担心并非多余,两套应用生态融合的过程中,提高应用生态丰富度,完成最基础的可用,同时更要兼顾适配,做到好用。
为此,华为移动应用引擎支持APP的全屏手势操作,后续升级HarmonyOS 3内核,将支持平行视界、画中画显示、触控板手势。这样一来,对于用户来说,在PC上使用手机应用不仅跳过了迁移成本,还能获得更加流畅、易用的体验提升。
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一屏三窗口的独特体验也是同理。PC与手机开启协同,发挥PC的大屏优势,同时支持打开三个手机APP窗口,完成之前小尺寸屏幕上比较吃力的一屏多用。
综上,在跨系统的应用生态融合这一指标上,各品牌PC产品之间的“智力”差距,一目了然。
新华社记者在展会现场进行报道,这是典型的内容生产场景,也正是生产力设备的用武之地。
而以媒体工作者为代表,专业办公用户的想法、创意、灵感最终落地为一篇文章、一幅画作、一条视频,整个链路中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损耗。
参照现实生活中的产品损耗,采集、运输相关优化措施是否做到位,会直接决定损耗率。具体到办公场景里,问题可能会体现在设备操作繁琐等方面,思路屡被打断,从而影响最终的产出。
“AI纪要功能省去了以往采访反复整理的过程”,如新华网记者所讲,PC的“智力”提升,随之而来最直观的改变把损耗降到最低。
源头环节,PC的智慧能力帮助用户更加高效、便捷地完成工作中必要的信息采集。
用户正在构思PPT怎么做、视频脚本怎么写,支持一屏三窗口的华为PC可以更好地胜任“灵感收集器”的工作。打开存在手机上的资料,并打开资讯、短视频等相关APP寻找灵感,且保持多个窗口同时展现在前台。
其他智慧能力也能起到同样作用。如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搭载的智慧会议功能,借助AI技术,PC从视、听、记三个角度让用户远离“无效开会”。
视,AI慧眼加强眼神交流,听,AI音效让用户听得更清晰,并完成更加清晰的拾音,二者叠加来还原面对面开会的体验;记,AI纪要功能的创新,让用户再也无需担心抓不住会议重点。依托华为自研的多角色区分算法,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能在视频会议时准确区分讲话人,并实时转写为文字,形成会议纪要。
事半功倍,无论一屏多用还是AI加持,给用户带来的增益显而易见。
此外,进入工作状态之后,智慧能力在PC产品上的应用可化零为整,随时随地营造出专业、沉浸的工作氛围。
化零为整,指的是把零散的设备整合为一个设备,让用户的注意力聚焦在一处,不必再东找西寻、手忙脚乱。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出差在外,用户需要处理一项紧急任务,人在车站、高铁,此时很可能找不到适合办公的桌面空间。这种行动不自如的情况下,一边看着手机上的信息,一边用笔记本工作,难以高效办公。
PC和手机一拉即合,组合成为超级终端,问题迎刃而解。在PC屏幕上可看到手机界面、打开手机应用,更能进行跨设备的文档图片的拖拽互传,手机、PC之间的文本内容同样可以跨端复制、粘贴。
打通硬件、软件层面的壁垒,尽可能减少跳转操作,让工作进程无缝衔接。作为生产力工具,华为PC通过一系列智慧体验帮助用户状态持续在线,工作自然得以高效完成。
办公场景下损耗降到最低,生产力拉满,一降一升之间,为PC添“智力”的价值凸显。
“智力”的高低,有赖于智慧能力的落地应用及智慧生态的建设。而继续向底层看去,华为PC对智慧办公场景的锚定,则是从战略层面确保了“生产力神器”的养成。
2016年,华为正式入局PC市场。也就是在这一年,华为分享功能上线。
彼时,业内外或许并未意识到一处小小的交互变化背后酝酿着一场有关PC办公体验的技术升级浪潮。蓦然回首却不难发现,华为PC对于智慧办公的改造从那时起就已经萌芽。
故事剧情可以梳理为三步走:洞察、探索和引领。
首先,以PC为主力设备的办公场景存在痛点,华为深知这一点。在初代产品预热时,余承东表现得颇为自信,“笔记本市场已经相当成熟了,用户市场也非常稳定,我们的加入,必将为笔记本创新带去新灵感。”
新灵感的核心内容,便是让笔记本智慧起来。
经过六年多的实战,华为基于自身对市场的理解更新产品,收获的是消费者的热烈回应。根据多家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数据,在国内笔记本市场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情况下,华为保持逆势增长态势,一枝独秀。
用户买单,其实就是对华为给PC添“智力”的由衷认可。以产品与用户对话,也让华为进一步明确用户所需,并基于此不断升级产品。
其次,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把关于PC的智慧办公构想落地为产品体验,用户对“生产力神器”的定义也因此有了具体参照。
回望历代华为PC智慧办公体验的跃迁,其间存在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多设备协同能力在持续进化。从最初的华为分享,到一碰传,到多屏协同,再到超级终端,华为PC依托分布式技术、AI技术等,把PC与其他设备的协同体验天花板抬高再抬高。
如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超级终端功能新增了对耳机设备的支持,前文提到手机与PC协同办公,此时耳机也能加入超级终端,耳机同时连接手机和PC。工作状态时,耳机流转PC音频,沉浸办公沟通;当手机来电时,自动切换成手机音频,即可接听电话。
智慧能力就位,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调用,便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产力神器”。一屏三窗口的想象空间也由此打开,开启多个资讯APP,对比摘录所需信息;上网课时,边看边记重点,还能同时查资料。
而一屏三窗口、多屏协同、超级终端等新名词逐渐为大众熟知,越来越多用户被智慧办公体验吸引,市场消费趋势以及行业发展方向若随之生变,届时,华为在PC市场的引领意义就无需多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实际上,六年时间里,改变无时无刻不在悄然进行着。在市场调研机构的报告里,智慧交互与性能、外观设计等因素同为消费者选购笔记本时的重要关注点;在友商的发布会上,与超级终端思路相仿的妙享空间、量子平台等新功能被重点提及。
先立后破,“智力”与生产力强关联的共识已然形成。
这其实正契合华为的“领先半步”哲学。任正非曾强调,华为要保持技术领先,但只能领先半步。因为,“领先三步是先烈,领先半步才是英雄”。
看清发展趋势,把握创新节奏,在PC行业向智慧生产力进化的大潮中,率先把智慧能力、智慧生态建设到位者,必将以引领之姿立于市场。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