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透视腾讯音乐娱乐2021年Q4财报:高速增长到高效增长

丁道师 2022-03-25 阅读: 5,836 次

有几位媒体朋友找我,问我怎么看待近期发布的这几份互联网企业财报,多家企业营收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个别企业甚至倒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增长逻辑是不是没有了?

我说不是,这种认知是片面的。当前,我国经济整体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迈入中低速增长阶段,互联网企业主动降速、顺应大局,整个行业由高速增长迈入到高效增长的新阶段,这个阶段虽然增幅放缓了,但增长结构持续改善,增长效能持续优化。而且,虽然我们的增幅放缓了,但增量并不小,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

由高速增长到高效增长(也可以理解为深耕细作),这是未来10年互联网行业增长的主旋律。2022年3月22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发布的财报,也印证了这一点。

这家公司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营收为312.4亿元,同比增长7.2%。看起来增速很低,但全年来自于在线音乐订阅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73.3亿元,同比增长31.9%。与此同时,截至去年年底,其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为7620万,同比增长超过36%,在线音乐付费率为12.4%,而该数据在去年三季度为11.2%,去年同期为9.0%。

 

这些数据体现的就是高效增长,数据背后是腾讯音乐经营效率的提升和业务结构的优化,同时体现中国市场用户的自我消费意识觉醒,更愿意为数字化内容付费。在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刚刚发布的《2022全球音乐报告》,中国音乐市场在全球的排名再次提升一位,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六,30.4%的增速更是全球区域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如果把数据拆解深入分析,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这主要是由以腾讯音乐为代表的数字音乐平台带动的。

这种数据变化,也反映了腾讯音乐的内容与平台“一体两翼”战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当初腾讯音乐提出内容与平台战略的时候,业界也有不少质疑声音,也有投资人采取了观望态度,因为“广告为王”“流量至上”的思想深入人心,不少人认为音乐、视频类的服务就得靠流量变现盈利,要看大广告主的脸色。到了今天,“一体两翼”战略的落地,让腾讯音乐的各项内容业务高度融合发展,内容已经成为腾讯音乐最亮眼的底色,也成为腾讯音乐联动各方持续探索商业化模式的底气。

当然,高效增长不是一句空话,要依靠组织能力持续提升、业务继续深耕迈进、技术研发加速落地,并且还要发挥行业领导者责任,主动拥抱链条上广泛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让各方都能有发展生存空间,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腾讯音乐在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内容共创:完善原创内容制作体系和商业闭环

过去,我们提到在线音乐平台内容,总是笼统的以“拥有数千万曲库”“战略签约华纳、环球音乐”等维度看待平台内容竞争力。

现在,情况完全变化了,95后、00后登上历史舞台,并且成为在线娱乐的主要消费群体。这是一个自我意识全面觉醒的群体,除了大牌厂商、天王巨星,他们对产品、平台和内容的选择有了更多自我意识。

他们的每一次订阅和购买,不是为平台充值,而是为自我认同买单。

像《孤城》这样的原创音乐,如果放在四大天王制霸的90年代乐坛,或者放在周杰伦、孙燕姿、林俊杰争奇斗艳的00年代,都可能会被埋没。在那个年代,唱片公司喜欢出品大牌制作人和歌手的音乐,音乐网站提供什么音乐,我们就听什么,没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

而现在,QQ音乐、酷狗音乐这种产品,拥有强大的社交网络体系和内容生产力,在腾讯音乐平台生态的加持下,任何原创音乐都有可能找到喜好它的那一部分人群,进而出圈大火。所以像《孤城》这样的音乐在平台的体系孵化下就火了,上了国风垂类榜首,并且在去年第四季度收获了近10亿的惊人播放量。

拥有了这套体系,就能吸引最广大的用户群体,就可以量产《孤城》《白月光与朱砂痣》《千千万万》之类的音乐。并且因为腾讯音乐早已经打通了内容付费体系,原创音乐人以及背后的机构可以实现名利双收,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

过往多年,为了完善内容体系,尤其是原创内容体系,腾讯音乐联动各方资源,推出各类项目和计划,比如“百亿声机”、“伯乐计划”、“亿元激励计划”、“乘风计划”,还有各类舞台计划、原创榜单。腾讯音乐也为音乐人群体提供了更多独特资源,包括TME live现场演出机会、收入激励计划、宣推渠道、职业培训与版权保护等,为的就是让越来越多的年轻音乐人才华不要被埋没,尽快和观众见面。

以上这些当然不是腾讯音乐内容体系的全部,像我这样的中年乐迷,依然会用酷狗音乐听四大天王和周杰伦、孙燕姿的音乐,并且对《孤城》《白月光与朱砂痣》《千千万万》嗤之以鼻。这种差异化的情况也体现了腾讯音乐的包容性,在内容供给上能够兼顾各方。

 音乐+:长音频、视频音频融合、元宇宙

到了今天,腾讯音乐到底是什么?真的很难定义,像是一个业务不断多元的新物种,我们姑且先用“音乐+”来定义。

腾讯音乐“+”出来很多有意思的业务,这些业务有的已经实现了商业闭环,有的还在持续布局,比如元宇宙、数字藏品。

首先,我认为重点要谈的是长音频。2年多前,酷我音乐做长音频时,我就撰文称长音频能给腾讯音乐带来新想象。因为从模式上来看,长音频拥有广泛的场景应用和受众潜力,道路可以走通。从内容层面来看,腾讯系有海量的IP版权,比如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阅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获得把阅文平台上的文学作品制作为长音频有声读物的权利。比如,酷我音乐战略牵手有妖气、主播程一等,推出一系列IP长音频内容,有了IP就不缺用户,吸引了用户就不愁商业化闭环。这次的财报显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长音频MAU在第四季度超过了1.5亿,同比增长达65%。后续,期待腾讯音乐公布长音频的相关收益数据。

其次,是音频和视频的融合发展。按照传统思维,如果从业务层面来看,视频和音频是两个体系,井水不犯河水,不应该混为一谈。但是从用户层面来看,用户的喜好很多元,很多用户就喜欢在音频平台内看MV、看直播。腾讯音乐是一家被业务驱动,还是被用户驱动发展的企业?很显然,是后者。因此,我们就在QQ音乐、酷狗音乐上看到了丰富的视频内容。透过财报可以看得出来,2021年第四季度,QQ音乐平台上的视频内容在独立访客数(UV)和视频播放次数(VV)均获得了持续的超100%的同比增长。这些数据就是用户驱动腾讯音乐业务变化的结论所在。腾讯音乐还能和微信视频号展开更多深度合作,固然可以让用户拥有更丰富的视听体验,音乐人也可以脱圈发展,获取更多利益。

另外,元宇宙也特别值得一提。可能很多人注意到了,腾讯音乐这一次官方在TMELAND里进行了财报解读。TMELAND是国内首个虚拟音乐嘉年华产品。其实,腾讯音乐乃至整个腾讯集团对元宇宙的探索都很早,多年前就提出了“全真宇宙”概念,后演变为元宇宙。去年底,腾讯音乐还在TMELAND举办了首个虚拟跨年音乐节,旗下的QQ音乐和酷狗音乐还发布了“M-PETS”和“音乐精灵”虚拟数字宠物。

技术牵引力:长期投入,助力创新服务落地

有业界人士告诉我,腾讯音乐每年投入到技术上的金额在数十亿(未证实,有知道具体数额的朋友可以沟通),基于对技术的长期投入,一大批黑科技产品和服务才得以落地。

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技术就不谈了,在今天早已经成为标配,腾讯音乐把这种千人千面应用在了更广阔的领域。比如酷我音乐基于智能语音交互技术,根据不同车型内部的空间、音响分布调节音响均衡器,适配每一款车型的特点,打造出独有的汽车音响效果,同时应用算法,提供品牌独有的榜单歌曲、原创电台等,对于用户来说实现了“千车千面、千人千面”。

 

还有,QQ音乐独创的Predictive Model(即一款用于辨识新歌是否动听且容易走红的预测型推歌技术),融合精巧实用的特征表示技术以及Transformer等前沿模型的应用技巧,能够精准预测识旋律中更动人的部分,进而挖掘潜在“爆款”歌曲,进行针对性的热歌孵化。比如《微微》《收敛》《厚颜无耻》等音乐,就是在这些技术的帮助下,走向了大众。

去年,在“ROCK N Code”TechME技术周上,天琴实验室作为腾讯音乐旗下首个音视频研究实验室正式亮相。这个工作室名号看起来是新的,但背后有一批老司机护航,已经进行了多年实践探索,我们熟悉的很多音乐黑科技应用,都是这支技术团队的手笔。

这个实验室背后的团队成名于听歌识曲,后来又搞定了以“翻唱识别”“哼唱识别”两大成果为核心的“听歌识曲2.0”,帮助用户在多种场景找到想要的音乐。

还有我们熟悉的AI朗读、音乐视频化也都是这个实验室正在做的工作,在QQ音乐的长音频业务板块中已经做到提供文字即可转化为有声小说,在QQ音乐听歌的同时呈现适配的视频化元素。

在2022年3月22日的财报发布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执行董事长彭迦信也多次强调技术对原创音乐人和音乐内容的重要性,表示依靠自研的工具和技术,对原创内容制作体系的投入开始收获良好成效,越来越多的独立音乐人在腾讯音乐人平台上找到归宿。

总之,被很多公司忽略的技术,往往成为决定一款产品能否被市场持续认可的关键因素。腾讯音乐从组建之初就把技术研发放在了战略高度看待,才有了后续的一系列成绩。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媒体专栏作家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