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NYSE:DDL)在北京时间11月15日晚间发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叮咚买菜第三季度的营收为61.9亿元,同比增长111%,环比增长33%;GMV为70.2亿元,同比增长107.7%。
叮咚买菜的业绩表现持续亮眼,根据Quest Mobile的月活跃用户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APP已成长为中国前十大电商之一,而且月活跃用户量排名位居中国生鲜电商榜首。
在营收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叮咚买菜也在持续收缩亏损范围,以及积极推进新的增长策略。
一、营收增长强劲,商品力是关键
叮咚买菜三季度在实现营收和GMV数据三位数增速增长的同时,在布局已经成熟的长三角区域表现也同样强势,GMV同比增速仍达64.8%,叮咚买菜的未来显然有着更多的期待。
同时,叮咚买菜三季度不仅是获得营收的高速增长,在月下单用户数和会员数量上也同样表现不错。今年三季度,叮咚买菜月均下单用户数首次突破千万,月均下单的会员数量环比增长26.5%,会员的月均下单频次更是提高到7.4次。
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认为公司的增长符合“长X宽X高”,即长X宽,考验的是城市的复制扩张能力,高指的是单个城市内,每个城镇人口在叮咚买菜的月均GMV贡献。
截至到今年9月30日,叮咚买菜进入的城市数量相比同期增加了185%,有效验证了叮咚买菜的扩张复制能力,同样在单个城市的月均GMV贡献上,叮咚买菜也展示出了潜力。
而叮咚买菜获得营收高速增长的背后,也离不开叮咚买菜不断地提升了自身的商品力。
有了商品力的不断加持,叮咚买菜才能在差异化商品及新的商品开发上有更多的市场影响力。而自有品牌和自由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持续迭代和优化,也极大地促进了叮咚买菜商品力的提升。
今年三季度,叮咚买菜主要的自有品牌的在相关品类的GMV占比达到了27.0%,相比同期提升了22.6%。随着消费升级和贴近用户需求的需要,叮咚买菜的自有品牌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叮咚买菜自有品牌的占整体GMV的比例将从5.8%提升至30%左右。
叮咚买菜还拥有包括谷类加工厂、猪肉加工厂、3R加工厂等在内的10个自有生产加工工厂,谷类加工厂,更是获得了IFS国际食品标准的权威认证。无论是把控食品安全,还是提高产品的风味和品质,生产加工厂对于叮咚买菜商品力的提高都是更稳定的保障。
而随着叮咚买菜在商品力上的不断提高,用户心智也逐渐从“在叮咚上买菜”向“买叮咚的菜”的转变。
二、效率优先,高质量发展有序进行
叮咚买菜在保持规模性地高速增长同时,也在持续优化供应链体系,实现效率的快速提升。叮咚买菜自8月份宣布调整战略打法以来,形成了以“效率优先,兼顾规模”为主的打法,也是叮咚买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这种打法强调以“效率为重心,以规模为基础”,通过深耕供应链体系,不断提升运营效率,积极降低亏损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完成盈利目标。
采取这一打法的原因,与“微笑曲线”脱不开关系。
微笑曲线理论认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分别是研发和销售,而处在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只有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区块移动与定位才能保持更长久的发展。
财报显示,叮咚买菜的产品开发费用为2.573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7.5%;销售和营销费用为人民币4.283 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206.8%。
显然,叮咚买菜在研发和销售方面投入的增长很符合微笑曲线理论,提升附加值保证了商品力的提高,进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而随着效率和质量的共同提升,叮咚买菜的增长将会更加扎实,更有动力性。
回看叮咚买菜的动作,在供应链端的长期投入,从订单农业到产地直采,再到自有品牌等方面的投入和探索,都是保证叮咚买菜实现效率为先的战略目标。
比如,叮咚买菜生鲜产品的源头直采比例已提升至79.1%;亏损率也进一步收窄,超出预期,在Non-GAAP口径下,叮咚买菜三季度的亏损率从今年Q2的37.2%降低至31.9%,环比缩窄了5.3%,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的亏损率缩窄表现将会好于三季度。
尤其是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探索的桥头堡,有很大的可能性在第四季度实现UE(单位经济模型)的盈亏平衡,这对叮咚买菜整体的盈利可能性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
叮咚买菜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食品加工等深入融合,正成为专注于科学农业生产加工的新型供应链的企业。不仅仅能大幅提升品牌调性,优化毛利率水平,还将成为叮咚买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
随着叮咚买菜继续打磨供应链体系,保持在生鲜品类的深加工和供应体系的优化,将实现由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将会在新的供应链和近场零售领域展现出更积极、更有活力的态势,也将会给生鲜电商市场带来不一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