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阿里腾讯互联互通:谁被裹挟 背后又有几分私心?

翟菜花 2021-08-26 阅读: 10,001 次

阿里腾讯要互联互通的消息,已经从年初传到了现在。如果说之前传的沸沸扬扬的都是“绯闻”,最近几天的消息,已经到了“正主回应”的环节。本以为这场“联姻”是两家已经商量好的门当户对的“亲事”,但如今从两家正主的表态中可以看出,这可能并不是“两情相悦”的喜事。

8月初阿里CEO张勇公开谈互联互通:“平台之间如果能实现互联互通,肯定能带来新的改革红利。”而腾讯2021年半年报的业绩沟通会上,总裁刘炽平的回应——“腾讯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开放的”“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制度”“平台间的互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会非常谨慎地处理这些问题”……

态度各自鲜明的发言,让这桩“联姻”里最大的获利方是谁不言而喻。其实,如果仔细分析下来,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一些其它从业者,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这不仅不是“喜事”,甚至是“噩耗”。

背后仍是私心:攫取流量巩固在电商领域的垄断地位才是目的

先来看双方态度背后的原因。从提交淘宝特价版小程序试探,到官方发言人出来表态,即使是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阿里对于这桩“亲事”的急切。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不用说是商业社会了,阿里的态度背后,是利益使然——它看上的是腾讯的流量,尤其是微信的十亿流量池。

阿里对流量的渴望从淘宝成立延续至今。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这种渴望就更加迫切。近段时间,阿里的用户增长主要来自于淘宝特价版。这还是阿里以巨额营销费换来的。

前不久,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21财年阿里新增年度活跃买家0.85亿,增长11.7%,增速同比有所下滑,随着低线城市用户红利的逐步消散,用户增长的天花板将逐渐显现。

因此,已经有分析人士直言不讳指出,“无论是中国零售平台年活用户数、中国零售市场移动月活,还是淘特年活消费者的增量,都显著少于上一季度,这或许意味着,阿里后续新增获客只能寄希望于与腾讯的生态互开。”

风水轮流转,曾经主动屏蔽微信、百度等接口的阿里,为了寻找新的流量也不得不把目光重新锁定微信。眼下对阿里来说,微信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块“肥肉”,这算得上是中文互联网领域阿里尚未介入的最大流量池。

从这方面分析,阿里主动与腾讯互通生态,最直接的目的也浮出水面,即希望借由微信带来的新鲜血液,巩固自己在电商领域的垄断地位。

只顾自己加强垄断,却对千万中小商家的“瑟瑟发抖”视而不见?

当然,肯定有人说,如果真的开放了,微信的交易额不就上涨了吗?这对微信来说应该是有利的。

且不说对微信本身是不是好事,至少微信内的千万中小商家已经开始“瑟瑟发抖”了。此前,阿里腾讯传出互相开放的消息后,拼多多、京东股价应声下跌。连这两位“小巨头”都顶不住,更何况中小商家呢。

数据显示,2020年通过小程序产生的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00%。为了吸引商家入驻,微信今年还开放了外部跳转,甚至免去商家的支付费率。对一些深耕微信的中小商家来说,微信生态中的小程序、企业微信、视频号直播相互关联,结合微信群,已经能建立起自有的思域流量,打造交易闭环。

(图片来源:Tech星球)

笔者曾联系过某位经营服饰产品的微信商家,对方表示,微信生态与传统电商平台不同,在微信里经营的更多是私域流量,复购率高,且营销成本较小,“从获客成本和效率上来看,微信更划算,而且不需要佣金”。

如果开放,不管是淘宝,还是淘宝特价版,都会凭借其在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分流用户,进一步挤压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间。在淘宝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中小商家的“自留地”能不能保住很难说。阿里想要的开放,成了中小商家眼里的“加强垄断”。

中小商家的“怕”显而易见,腾讯自己也有担忧。

明面上看,微信的GMV将进一步提升,一个巨大的新的支付场景打开了。但随之而来的,恐怕还有“隐患”。比如数据安全问题,阿里会不会借此获取用户关系链等其它个人信息,一旦信息泄露,算谁的责任;淘宝小程序商家的监管问题,以前在淘宝买了假货找淘宝,现在在微信小程序“淘宝”里买了假货,微信要不要承担“监督不利”的责任……

这么看来,就能理解为什么刘炽平说“平台间的互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真正的开放不是两家公司的事,更不能为了满足某一家巨头的私欲

回到“开放”这件事本身来看,在互联互通这件事上,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很多人默认两大巨头彼此开放就等于全行业开放。

事实却是,如果阿里腾讯真的互通了,这似乎更像是“巨头抱团”,而并非真正意义的“开放”。两大巨头利益互换,吃亏的只会是行业里的其它玩家。按照这样的发展走向,未来行业更加向集中化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目标岂不是背道而驰?

试问,阿里何时向美团、拼多多、京东、百度、网易、抖音、快手开放?如果这些玩家都能加入进来,那是不是整个互联网生态会更加健康繁荣?

为了不向阿里的一己私欲妥协,更为了避免“巨头抱团”抬高垄断门槛的现象,腾讯是否有理由拒绝裹挟?当然有。

从商业自由角度来说,互联互通是双方合同行为,需要有双方的合意。如就对价(双方各自利益点)无法达成一致,或者对价显失公平不符合自身合法利益的,腾讯有权拒绝。

从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角度来说,腾讯要考虑允许接入后对自己的用户会有什么影响。比如微信和头条,以前微信允许过头条接入,可头条想要的不仅是链接,连用户的ID、头像、通讯录也都一起抓取打包拿走,如果微信用户个人信息和头条用户信息匹配起来,用户很可能就“全透明”,个人信息泄露,就是无法弥补的灾难。

从商业风险和平台治理角度来说,微信禁止淘宝链接的官方原因之一为淘宝上的链接存在大量的违法侵权行为。根据《侵权法》及《消保法》的规定,微信作为平台提供者,如果明知侵害消费者或权利人的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可能属于帮助侵权,承担连带责任。淘宝上有大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虚假宣传、内容违法等侵权违规行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微信没有充足的平台治理的经验,在腾讯没有能力采取必要、有效措施管理上述侵权行为时,有权暂时不允许在微信转淘宝的链接。

当然,目前腾讯与阿里也并非完全割裂,其实相关业务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互通。比如阿里生态的盒马、1688、菜鸟裹裹、优酷、高德、饿了吗、飞猪、哈啰出行等大量商品均已在微信开通小程序,两个生态不是泾渭分明,即使是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虽目前尚未进入腾讯生态,但每天一亿条的淘口令在微信中流转,也形成某种意义上的互通。

此外,必需设施理论可能是强制要求开放的一个理由,但是对微信这样的应用软件,究竟是否构成必需设施,是要放在具体的竞争环境下去考察的,要看他对于这个竞争环境是不是不可或缺,是不是不可替代,目前看并没有达到。国外也没有认定必需设施的先例,也仅是理论而已。

总之,理性来看,阿里所说的改革,字面意思没有错,行业也的确需要新的变化。无论是巨头,或是独角兽,无论企业大小,都应该是开放的。但关键问题在于,行业需要的改革绝不是局限在两大巨头之间利益共享,而应当是以整个行业生态出发,让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一起获益。

翟菜花
专栏作者,央视特约评论人,知名自媒体人。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