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互联网公司的风波可谓此起彼伏,而各类APP下架的背后其实还是一个数据主权的厘清,数据的权利到底属于谁的问题可能要有一个全新的答案了,而输入法作为最基本的人们输入信息的方式,无疑是用户非常在意的。讯飞输入法近日推送了全新版本,推出了一套离线输入的方式,包括完全离线的拼音、语音以及手写输入,可以说从根源上打消了消费者的输入内容被上传的顾虑,也保持了良好的输入体验,这也充分说明,一切问题还都是技术问题。
用户输入数据的顾虑
其实长期以来,为了让输入法更智能,组词造句的能力跟上用户需求,行业惯例将用户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训练,以达到优化输入能力的目的。但一旦提及上传用户数据,就让许多用户对其不够信任。这种顾虑其实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输入法本来并不是一个网络产品,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确实带来了输入法输入的效率大幅提升,由此可见技术也一把双刃剑,解决问题的同时可能引发新的问题,比如上面提及的用户数据究竟给谁使用,如何合规使用等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中规定,输入法类应用程序是为用户提供键盘、手写、语音等方式输入字符功能的服务,该服务类型必须遵循知情同意和最小必要原则,明确无须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服务功能。基本规范的实施只是一场历史性变革的局部,接下来把个人数据的控制权交给用户,将会成为未来互联网App的主流趋势。那么是不是输入法不联网就真的不能很好的使用了呢?这次讯飞推出的离线输入方式显然会是一个很好的明证。而在开启这个模式之后,讯飞输入法就可以在断网的模式下运行了,这无疑在输入法行业开辟了一个先河。
不联网也有好体验
讯飞输入法的异军突起实际上是搭上了语音识别的快车,总体来说,讯飞输入法是讯飞AI能力的一种落地和延伸,而讯飞也并不是一家输入法公司,二十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也加速了成果快速落地。所以,讯飞输入法快速实现离线输入还是毫无压力的。比如在这个离线语音模式下,讯飞输入法升级后的AI语音识别模型,无云端数据传输,通过手机本地解码就能为用户提供转文字服务,可以满足在任何场景下进行语音输入的需求。有意思的是,讯飞还提供了一个基础输入模式,该模式下不上传任何数据也能顺畅输入,同时用户可以使用皮肤、表情等功能,尽可能保障输入体验,让输入法进入了真离线时代。
在未来,讯飞输入法也要把离线进行到底,对OCR识别、智能翻译等更多AI功能进行广泛的“本地化”,输入法完全回归成基本工具的日子可以说不远了。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用户的输入法就是一个简单的输入,这其中的信息第三方无权知悉和使用,这一点基本的诉求我相信很快就会回归成为常识。联网这件事情确实对之前输入法的提升以及AI语音识别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现在也确实是要把代码关进法律的笼子里的时候了。如果不去限制这种无约束的用户数据使用,那其实和被安装了病毒木马没有什么本质不同。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才被处理,已经是给了大家很大的空间和很长的时间去准备了,而讯飞输入法无疑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科技应该以人为本
大家一直说科技以人为本,但目前看,科技似乎更多的还是以数据为本,通过获取用户数据以及分析处理用户数据来建立商业模式,这多少有违科技产业的初衷。当然,这大多是互联网公司的行事风格,而作为科技公司的讯飞,则显然有着更多的技术追求和更好的产品初心。比如说讯飞一直致力于方言的语音识别和处理,就给很多普通话不好的用户带去了福音,让他们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1分钟400字”飞一般的打字速度不仅彻底颠覆人们对手机打字的认知,也真正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输入和交流方式,而目前就连英文识别讯飞也做到了全球第一。
同时,讯飞也是国内最早适配无障碍功能的APP之一,把业界领先的AI技术应用到无障碍模式上,依托无障碍语音输入、表情输入等功能,为视障人群铺设了通向互联网世界的“盲道”,满足了1700多万视障群体对无障碍输入个性化、多元化的功能需求。让视障人群也能够享受科技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这一点我觉得才应该是科技公司应该去做的事情。尽管商业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我觉得科技的初心还是要帮助更多人获得更好的生活。要在这个初心的基础上去选择最终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利润而跨越了应有的边界。
不管怎么说,讯飞输入法的这次升级还是给行业带了一个好头,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的输入法乃至APP跟进,只不过这种离线模式的用户体验真的是一个考验技术积累的事情。如果缺乏足够的能力,那么可能真的会让输入或者使用体验大幅下降,这一次事件恐怕最终会成为一个企业技术积淀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