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大咖秀

登录 | 申请注册

上海车展后,恒大汽车如何再突围

阿尔法工场 2021-04-26 阅读: 6,588 次

 对恒大汽车,不仅是需要面对产能爬坡的上量难题,也包括了在特斯拉和国内其他玩家的竞争中,如何突围的难题。

斜杠青年,人人称羡;斜杠企业,大多饱受质疑。

这个怪现象,皆因为前者多才多艺,学习成本不高;后者的多元化业务,常常互不相干,很难突破跨行破圈后的技术壁垒。

近两年,在诸多斜杠公司里,由房而车的恒大,。不乏被质疑。在一片质疑声中,恒大汽车(HK.0708)的市值却已经突破5900亿港元,这个数字,既超越了传统巨头上汽,也超越了中生代车企比亚迪,更超越了造车新势力蔚来。

2021年的上海车展,在“拥抱变化”的主题下,“智能”与“电动”成为了参展车企最集中的展示方向。

车展之上,吉利麾下的极氪汽车带来了极氪001,小鹏汽车带来了小鹏P5,北汽的高端纯电品牌AROFOX带来了全新车型阿尔法S,老牌车企福特和奔驰,也分别带来了Mach-E与纯电旗舰车EQS。

车企固然群星闪耀,但引发最大声浪的,恐怕还属恒驰汽车,作为首次参加国际A级车展的恒驰,一次携九款新车集体亮相,横框A、B、C、D级轿车与SUV、MPV六个产品类别。

从“PPT造车”,到“九车齐发”,对于恒驰汽车而言,这显然是五年来最好的时刻。智能座舱、智能网联、语音交互、人工智能、底盘架构、动力总成、自动驾驶,一系列技术投入终于成为现实中的成果。

对恒驰汽车而言,这也是一个艰难的开始,不仅仅是需要面对产能爬坡的上量难题,也包括了在特斯拉和其他玩家的竞争中,如何突围的难题。

01 474亿,恒大花钱换来了什么

从造车伊始,到上海车展的高光时刻,按照恒大的口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已经累计投入474亿元。

那么,这样一笔足以覆盖恒大集团全年利润的资金,究竟花到哪里去了?

如果以比例来衡量的话,研发投入无疑是恒大汽车业务最大的开支。恒大在研发上的累计投入,达到了249亿元,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国内一干造车新势力企业,也超过了创立初期的特斯拉。

这种策略,对于次序后发,却希冀位置先至的恒大而言,无疑是一条“以投入买技术,以技术赶时间”的超越路径。

2019年,许家印率一众高管,走访23个国家,47个城市,到全球58家零部件龙头企业的大本营考察。使“许老板攒局,众大咖举杯”的新闻,在当年轰动一时。

但在热闹背后,恒大旨在建立由造型设计、工程技术、零部件供应组成的三大“世界级朋友圈”,却随着合作意向达成和签约,最终尘埃落定。

在“PPT造车”的质疑之下,恒大的技术能力,开始沿着分项的方式悄然积累。从源于德国BENTELER集团的3.0底盘架构,与德国hofer成立合资建立的动力总成领域的技术储备与研发制造团队;从源于日本卡耐、荷兰e-Traction和英国Protean的动力电池和轮毂电机技术,到携手百度与腾讯,历时23个月研发的H-SMART OS恒驰智能网联系统……

如果以传统汽车行业的底层逻辑来衡量,恒大的路径,或许离经叛道。然而,在新能源汽车这一新赛道中,各车企纷纷跳出传统车企设下的框架与束缚。

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供应链下,技术的专精程度越来越高,分工则越来越精细化。这也是尽管造车新势力虽然没有太多积累,却可以用代工生产、技术引入、合作开发的方式进行整车制造,最终仍然实现成功的原因。

从研发布局的角度来看,恒大汽车的研发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支8796人的队伍,其中科研团队超3500人,国际顶尖专家22人。

如果对汽车行业有所了解,便可想象出,保持如此规模的一支队伍的成本。根据年报显示,2020年恒大汽车员工薪酬支出31.19亿,同比大增88.8%。

回溯许家印在两年前的“技术一穷二白”的表态,这种“全球造车资源为我所用”的全新路径,无疑帮助恒大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弯道超车。

恒大“以投入买技术,以技术赶时间”的路径,在两年的时间里渐渐为人所共知,未来或许能进入商学院的案例教材。然而在对传统造车框架的跳脱之外,恒大同样又在遵守着一些规则、经验、以及定律。

而正是后者,保障了恒大苦心储备的技术能力,得以落地开花。

02 量产的哲学

造车不仅仅是技术的游戏,同样也是对制造能力的考验。

在造车之初,许家印对于恒驰汽车提出过一个定位“品质好、造型好、价格好”。这种看起来带有口号色彩的定位,其实背后蕴含着对制造能力的很高要求。

对于熟悉汽车工业的人而言,这其中的道理一望可知。无论是出荷品质的监察,还是设计标准在工艺上的实现,以及大规模量产后的产能规划与总成本控制,都是需要由制造能力负责落地。

以造型的美观为例,这与车身焊接直接相关,现代造车工艺中,不同材质、厚度的钢板之间需要用激光焊接,同时对车辆前部,侧边和尾部进行激光精度测量,由机器人对焊点进行拍照,一旦发现不符合预设精度范围的工艺结果,产线机器人便会发出报警。

除此之外,类似漏水、涂面、装配、行走性能和底盘等诸多项目,都包含在工艺生产与品质检查之中。例如那些车辆涂面上半径微小的颗粒,一旦因为制造工艺和品控原因疏漏,都会形成产品的缺陷。

这些领域的能力,正是传统车企引以为傲的优势,也是它们可以依靠的护城河。特斯拉近期频繁爆出的产品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在这方面的能力积累,未能跟上量产的节奏。

对于后入者恒大而言,这种能力显然与技术一样,既是需要咬牙追上的储备,也是其产量爬坡,品质无虞的关键,更是从特斯拉和其他车企行列中突围的机会。

因此,在生产制造方面,恒大汽车按照工业4.0标准,在全球布局十大零部件及整车生产基地,引进德国西门子、舒勒、库卡、杜尔、瑞士ABB、日本发那科等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实现最先进的智能制造。目前天津、上海、广州生产基地已启动试生产调试,全面达产后一分钟能生产一台车。

这种制造能力的高标准,换来了上海车展上汽车媒体、大众媒体、试驾者对于恒驰产品的一致好评。

刚刚加入恒大汽车不久的戴雷,以“每一款车都是艺术品”来评价公司的产品,虽然带有情感上的赞誉,却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在工业生产积累时日尚短的前提下,对于恒大汽车未来的量产,艺术品级别的要求,正是对品质的最好保障。

对于恒大的量产计划,公司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到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

对于这一点,恒大的信心来自于对于销售渠道的规划。以36个省会,筹建对应的展示体验中心,以及分布更广,更为下沉的1600个销售中心,辅以数万名销售人员,实现房车销售的联动。

恒大对于销售目标的规划、实施与结果,需要随时间推进,由节点判断。但这却并不妨碍由这一目标,为资本市场带来具备巨大预期差的想象空间。

在许多人看来,买成长股就是买科技,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即使是科技股,也要遵循成长股的特性。其一是长期的行业空间与高天花板,其二是通过低成本扩张实现高ROE,其三则是标准品的产品。

新能源车的行业空间与天花板,无需多言。而二三两点,则高度决定了新能源车企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够得到二级市场的认同。

从广义上说,无论是互联网,医药还是新能源汽车,希望实现扩张,所生产的必须是能够简单复制的标准产品,这种产品,既意味着品控和成本控制可以有成体系的方法来实现,也意味着可以产生稳定的长期现金流。

显然,这是恒大对于能否量产、量产规模如此重视的原因之一,产量、交付量也是资本市场判断车企价值的关键指标。

复盘历史行情,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国产新势力,每一次产量的快速爬坡,交付量的同比环比大增,都会带来估值中枢的上移。这一历史上的规律,大概率会在恒大汽车身上再次上演。

在“斜杠企业”恒大造车的关键阶段,中国是真正的核心战场,也是全球最大、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有品质的量产,不仅是恒大造车业务的基本盘,也是业务的“胜负手”,对恒大来说,上海车展的一鸣惊人,只是新起点。随着量产进入倒计时,恒大汽车的重估才刚刚开始。

阿尔法工场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平台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咖秀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wemedia@yesky.com)